网络舆情对公共安全的挑战及应对研究.docx
《网络舆情对公共安全的挑战及应对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舆情对公共安全的挑战及应对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醺S舆Ii对公共安全fi的的汉应炖开究摘要: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能够实时并快速的在虚拟社会中广泛传播网络信息,在网络媒体上网民通过信息互动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汇集形成一种独特的网络力量,网络舆情对整个国家、政府、社会组织、个人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然而,网络舆情脱离社会规范就会对公共安全形成挑战,网络舆情挑战公共安全的主要表现在挑战国家政治安全、执玫党执政安全、政府公信力,同时,能够威胁社会组纨和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目前,我国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存在两个不利突出的因素,一方面是政府部门多头管理网络舆情,另一方面是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应急管理能力低,为了保障良好的网络公共安全环境,政府需要提升网络空间治理能
2、力应对网络舆情对公共安全的挑战,为此,要加强政府应急管理能力建设,运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对网络臾情监测与预警,同时,还要建立政府管控为主导的多层次网络舆情治理体系。关键词:网络舆情;公共安全;治理一、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的关系2017年8月4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指出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51侵,占全球网民总数的20%。互联网普及率为54.3%,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6个百分点。(1)网民数量日益增长,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公共问题。(-)网络舆情的溉念与特征1 .网络舆情的就念我国的网民数量非常巨大,每天都要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网民发表的言论突破
3、时空限制,能够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网民的沟遹和交流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非官方的个人、群体、或组织在网络空间中发布和传播的含有情绪、态度、意愿、认知或行为倾向的信息。(2)2 .网络舆情的特征第一,匿名性,主体的隐蔽性,网络空间固有的隐蔽性以及网络可信身份管理的缺失,网民一般都是匿名发表看法和见解,一般不会为自己发表的言论负责。第二,网民的交互性,传统的传播模式是将信息传给大众个人,大众只能被动接受信息,那么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网民之间可以利用网络媒体超越时空限制进行交流,网民之间的交流可以通过网上论坛、聊天室和即时遹讯工具进行,网络传播打破了单向传播模式,从而使得信息发送有了双向交互性
4、,网民的交互性使得网络舆情呈现复杂性与动态性。第三,突发性,网络舆情的突发性与突发事件如影相随,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很快就能形成网络舆论焦点和热点,大量网民提供网络平台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不断转发,形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力。第四,非结构化数据多,数据实时动态性强,网络舆情数据主要由文本、音频、视频、图像文件等不同格式的数据组成,处理非结构化数据难度大,比较费时,也难以识别它们,信息筛选难度大。(二)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的关系1 .公共安全的重要性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为了保障网络安全,我国制定了网络安全法,治理网络中出现的网络
5、舆情问题,能够有法可依。马斯洛认为安全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公共安全是个人安全的基本保障,公共安全具有公共属性,因此,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提供给公民是政府的职责。公共安全的实质是关涉公民生命、公民权利、公共财产和公共秩序等问题的安全范畴(3)2 .网络舆情与公共安全的关系网民通过关注、发表与公共事件、公众话题等有关的信息,同时,网民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不同立场的网民容易产生思想冲突,可能形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网络舆情,首先,网络舆情与现实社会互动,可以诱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危害公共安全。其次,网络舆情将影响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结束,网络舆情非理性化发展将使得突发事件变得难以控制,使得突发事件
6、恶化,难以处理,难以恢复到正常的社会秩序。再次.由于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社会牙盾比较多、比较复杂,很多社会矛盾长期没有解决,网民可以通过传播不实消息操控网络舆情攻击政府。二、网络舆情挑战公共安全的主要表现一)网络舆情影响政治安全在国外,网络舆情参与、推动整个“阿拉伯之春运动。2010年,“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导火线就是一起突尼斯的自焚事件,突尼斯的一名大学毕业生小贩,遭到警察的暴力执法,他就自焚抗议,这起自焚事件被人传到网上,通过维基解密网站、推特网等新媒体迅速传播突尼斯全国,网上行动与现实行动积极协调互动,推翻了突尼斯政权。阿拉伯之春运动造成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这些国家国内政治动荡
7、,其他阿拉伯国家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政治影响,西方国家利用网络舆情枳极推动“阿拉伯之春”运动的发生、发展,并形成压倒性网络舆情。这场运动,就是利用突发事件与网络舆情共同相互作用,导致阿拉伯国家一些政权垮台,因此,网络舆情缺乏正确引导将危害国家政治安全。在国内,也出现利用网络舆情危害政治安全事件,2008年,拉萨的“3T4事件,达赖集团与国内“藏独”分子通过网络传播信息和舆论,煽动藏民参与打、殴、抢、烧等手段,企图分裂西藏。2009年,乌鲁木齐的“7T5事件”,民族分裂分子利用网络等新媒体恶意传播不实信息,将新的社会矛盾政治化和国际化,达到分裂新建的目的。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媒体,传播谎言,制造
8、偏见,制造网络舆论,企图分裂中国,达到颠覆中国政治制度的目的。西方势力利用其在互联网上的技术优势,利用网络舆情千颈他国内政,制造政治危机,危害政治安全,因此,全球化、去中心化的网络世界里网络舆情对国家的政权稳定性、政府决策与管理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二)网络舆情事关执政党执政安全执政安全是指执政党在国际局势和本国社会没有出现诸如战争等非常状态的条件下能够保持执政地位。(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与中国的国家安全、政治安全、公共安全密不可分,国家命运、人民幸福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安全密不可分。网络舆情在一定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 舆情 公共安全 挑战 应对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