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水方式变迁与乡村内生秩序建构.docx
《用水方式变迁与乡村内生秩序建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水方式变迁与乡村内生秩序建构.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用水方3段迁与乡村内生秩序圜摘要:水是传统村落发展的命脉。用水方式与村民的日常生活休戚相关,它折射出乡村秩序建构的方式,反映了民众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与思考。眉山市仁寿县镇龙村经历了从“一湾一井到一户一井”再到“自来水入户”三种用水方式的变迁,当地社会结构变化是引发其用水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同阶段用水方式的形成反映了不同阶段村落传统文化的特征,同时也折射出村落内生秩序的变化趋势。现阶段,“自来水入户”的用水方式使得镇龙村传统文化对村落内生秩序构建所起的作用式微。重建乡村传统文化,激发村民“共体”观念,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内生秩序聚合,进而稳固乡村振兴的根基。关键词:用水方式;乡村社会结构;乡村内生
2、秩序水一直是农作物收成丰歉的主宰,水量充足,湿度合宜,农家自然就会丰收,就有足够的粮食,社会秩序也就越于安定。用水方式与水同时出现,用水方式的文化观念延伸到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许多方面,对村落建设、村民生活交往产生重要作用I1-民俗是民俗化的生活文化1,当下,高丙中2、刘铁梁网、户晓辉4、刘晓春5等民俗学者纷纷将目光转向日常生活研究,呼吁面向当下朝向日常的学术范式,纷纷转向生活世界与日常生活领域的研究。”因为当前学界对农村用水方式变迁的研究甚少,所以笔者运用田野调查法,参与观察镇龙村生活,采集大量村民口述材料,从多学科角度呈现该村社会结构变化下的用水方式交迂,阐奔其对乡村生活的影响,并针对
3、当前用水方式下的村落内生秩序离散问题,思考重构村落内生秩序的新方法,以期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实践路径。一、村庄生活的重要折射一眉山市仁寿县镇龙村的用水方式镇龙村位于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钟祥镇南端,跑离钟祥场镇有3.5公里。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共有923户、3296人,幅员面积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451.95亩,人均耕地面积稀少。2010年整改土地685亩,修建U型槽(农村水利工程)7.8公里、观光旅游便民道2.8公里,修大水池12个、小水池34个、大小水窖115个,硬化道路全部到社,通户率达85%以上。村民多以进城务工为生。该村经济条件总体较好,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良好,但自古以来降水量较少。仁寿
4、县志记载:境内自然条件较差,十年九旱,生产以农业为主。清末及民国时期,沿袭旧制,自然经济处于支配地位,农民终岁劳作仍不免遭受饥寒之苦1973年3至6月,全县大旱,溪水断流,人畜饮水困难1980年5月,连续40多天未下透雨。7此后,该村降水缺乏的状况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这也就使得该村村民对蓄水工程十分看重。用水方式决定了村落布局。改革开放之前,“一湾一井的用水方式在镇龙村存在了数百年。一个氏族一口水井,村民绕井而居,形成了以水井为中心向外辐射的团状聚居。之后,到了一户一井”时期,家家户户打了水井,用水方式更加便捷,便逐渐向家族外扩散,但总体呈以水井为中心的点状聚居。“自来水入户之后,由于自来水
5、的安装价格高昂,且需要靠近公路才能安装,所以镇龙村村落布局又呈现出向公路靠拢的线状聚居。用水方式反映了经济生活。在只有井这1种用水来源的时期,井同时兼有饮用及灌溉之用,稹龙村村民用井水饲养牲畜、灌溉作物,再用收获的作物和牲畜进行经济交换以获解收入。在这种用水方式下,村民长期囿于土地,务农是主要经济收入来源。新增自来水之后,村民经济收入逐渐转向多方粢道,外出务工成了主要的经济来源。用水方式加强了社会交往。一湾一井”时期,齐力凿井、洗衣话家常、天干借水和夜来乘凉等梆为村民提供了可以交往的公共空间和事件,水井成为各姓村民联络感情的媒介。一户一井”时期,用水方式逐渐家庭化,家庭内成员与外部村落成员交往
6、的亲密度与交往频率降低。但与此同时,这种群体分割式的用水方式使得部分村民可以跨越家庭单位,以个人身份进入更多不同性质群体单位,村民交往的社会人群更多,社会关系网络逐渐复杂。自来水的入户使得以水井为核心的一些社会交往方式受到根本性冲击,进一步强化了一户一井”时期的社会交往特征。用水方式折射了信仰生活。“一湾一井”的用水方式使得宗族观念深入人心,村民延续农耕文明时期的传统,祭祖、求神、崇尚万物有灵”,村民的信仰生活十分丰富。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用水方式时,宗族的约束力松解,同时因外耒科学观念的渗透,村民更加关注现实。新一代年轻人更是随着自来水的入户,彻底将自己从家族之中抽离出来,成为比家庭更小的个体
7、单位,传统信仰分期离析。以小鹿大,镇龙村用水方式折射出村庄生活的各个方面。用水方式由传坑转向现代化,镇龙村的村庄生活同样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二、村落社会结构变化与用水方式变迁镇龙村的用水方式经历了从“一湾一井0到一户一井再到自来水入户”的变迁过程。作为村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缜龙村不同时期的用水方式反映了该村在其不同发展阶段共同的生活方式和习以为常的文化规范。8张红霞遹过对农村生活方式变迁的多维因素分析,提出经济发展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变化是引起乡村生活方式变化的重要因素9,生活方式就包括用水方式。经济的、观念的因素是社会结构的组成因素。口0)因此,可以说村落社畲结构的变化是影响用水方式变迁的关键性
8、因素。一以宗族为中心的乡村社会结构一一湾一井”镇龙村第一口井建于何时已不可考。村里老人说以前是没有井的,是经熟人介绍后请彝族同胞来打的井。与别的村落空间布局不同,镇龙村除了具有以大宗族为中心、小宗族为图层和以家族祠堂为本位的聚居特点外,还明显呈现出绕井而居的特征。井水供人饮用与灌溉,开掘位置一般处于宗族中心。每个宗族一口水井,水井以姓氏命名,如:杨家井、张家井等。以宗族为中心的社会结构决定了“一湾一井的用水方式。在这种社会结构中,传统的乡土文化与伦理规范在乡村文化中占据了上风。当遇到天灾人祸时,传统的、历史的方法就足以让他们应对生产和生活中的问题。115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该村某年曾闹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方式 变迁 乡村 秩序 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