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
《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滨州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6万亩,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长期以来,盐碱地严重制约着种植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和农作物产量品质的提高,是影响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瓶颈。深入开展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对滨州市进一步释放土地资源价值,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打造滨州特色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将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一、滨州市盐碱地基本情况1 .盐碱地分布情况。根据农业部门统计,滨州市现有耕地中,盐碱耕地151.7万亩,主要分布在我市北部的无棣县和沾化区,其中:无棣县70.07万亩,沾化区54.83万亩,其他县区26.8万亩。2 .
2、盐碱程度。我市的盐碱地属于盐化潮土,氯化物硫酸盐类型,潜水埋深平均13米,潜水矿化度较高,平均2-5gkgo耕层含盐量小于0.2%的轻度盐碱地面积为81.07万亩,含盐量O.2%-O.4%中度盐碱地面积为50.48万亩,含盐量大于0.4%的重度盐碱地面积为20.13万亩。3 .盐碱地利用情况。我市耐盐碱植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棉花、苜蓿、芝麻、苗木等。在轻度盐碱地中,粮食作物、棉花、瓜菜和果树都有种植,在中度盐碱地中,主要种植粮食作物、棉花和果园,在重度盐碱地中,以种植棉花和枣树为主。二、盐碱地综合利用情况长期以来,为治理、改良和利用盐碱地,各地各部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和农民以及涉农企业进行了
3、深入探索和不懈努力,取得了很大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滨州农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未利用地开发情况近些年,通过土地整治,滨州市未利用土地得到全面利用,农田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一是全面规划,完善项目区内水利、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设施,实现“路通畅、沟配套、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化耕作模式,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促进农田集中连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增强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平;三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增加了耕地效益;四是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二)农技改良情况1传统经验做法。采取
4、了包括挖沟排盐、平整土地、淡水压盐、地膜覆盖等多种措施模式,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盐碱地的农业生产条件。4 .当前比较成熟主要技术模式(1)推广耐盐碱的作物和品种。例如:沾化冬枣是一种较为耐盐碱的作物,既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也能够在盐碱地取得较好的产量和品质;棉花也是一种耐盐碱能力较强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沾化区和无棣县,且主要种植在中度和重度盐碱地。(2)推广地膜覆盖技术。例如:地膜覆盖是盐碱地棉花种植最核心、最成熟、最关键的技术,既解决了棉花适期播种的问题,同时也克服了棉花苗期因返盐死苗的问题,是夺取棉花优质高产的核心技术。(3)应用淡水压盐技术。大田作物上,在春秋两季土壤盐分聚集的关键时间节点上,
5、在作物耕种之前灌溉大量淡水,一般情况下,亩灌水掌握80120方,将表层盐分淋溶到土壤耕作层以下,从而降低耕层盐分,减轻盐分对作物的危害。(4)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通过使用有机肥,可以有效地改善耕作层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有效阻止地下水通过蒸发将盐分留在土壤表层中,从而达到改良盐碱的作用。5 .当前具有创新性的技术模式(1)品种改良和种植抗逆作物。采用耐盐碱、耐瘠薄稳产、高产品种:玉米品种选鑫研156、万盛68、伟科702、泉玉10号等;小麦品种选临麦2号、临麦4号、鲁麦23、济麦22、京麦9号等。持续开展盐碱地植棉和大力发展枣(冬枣)业,沾化和无棣
6、北部盐碱程度较重的耕地上,集中种植棉花和冬枣,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研究探索土壤调理剂的技术应用。利用硅谷盐碱地调理剂增加土壤团粒,阻断盐分上移,并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活性、肥力。硅谷盐碱地调理剂,能促使土壤形成团粒结构,毛细管结构得到改善,通透性良好,促进有益生物繁殖:并阻延含盐地下水上移,灌溉水容易下渗,把地表盐分带走;而且调理剂是两性物质,具有极强的缓冲能力,使土壤酸碱度向中性发展。(3)探索“双深双晚”种植新模式。小麦、玉米一年双收采用“双深双晚”种植模式。“双深”,即,玉米深松播种、小麦适度深翻播种。通过玉米深松(35厘米以上)播种打破犁底层,增加土壤通透性和蓄水能力,增强玉
7、米抗旱耐涝抗倒伏能力,同时将雨季过多的降水储存在深层土壤中,做到夏水秋冬用。小麦适度深翻(25厘米以内)可将深层的湿土翻上来,确保出苗;原表层的干土翻到深层后,深层的土壤水分可以将其渗透湿润,确保小麦生长所需水分,并大幅降低病虫草害。“双晚”,即玉米适度晚收、小麦适度晚播。通过玉米晚收,充分挖掘光热资源,大幅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小麦播前水分蒸发。小麦晚播可避免形成早播旺苗,又减少了小麦播后水分蒸发。水分蒸发的减少又降低了盐分在土壤表层的聚集。(4)农机农艺相结合,小麦采用“全幅播种”。依托先进机械,变传统的宽幅播种为全幅播种,将苗带中的种、苗平均分布到整个田地,扩大个体发育空间,实现了麦田
8、提前“封垄”、减少水分蒸发,解决了种苗拥挤、个体发育空间狭窄,裸地浪费、易长草、易蒸发水分、盐分向土壤表层聚集等方面的难题。(S)特色海洋渔业“虾贝虫藻”经济发展新模式2023年推广内陆对虾“135”模式2万亩、沿海分级养殖5万亩,繁育优质对虾苗种300亿尾、对虾产量11万吨以上,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变种质资源优势为种业发展优势,建设对虾遗传育种研究中心、贝类苗种繁育中心。“渤海贝仓”省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以友发水产有限公司为依托,与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合作开展了工厂化循环水高位池对虾高效养殖试验示范,大大提高了对虾的产量与质量。海城集团与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联合成立了“滨州环渤海南美白对虾产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滨州市 黄河 三角洲 盐碱地 综合开发 利用 调研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