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研究.docx
《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研究摘要: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共产党开始着手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第一个建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在这一时期内,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了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晋察冀根据地进行的经济建设不仅提高了根据地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得晋察冀边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还推动了抗战的胜利。关键词:全面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内容经济建设一、边区经济建设的背景平型关大捷之后,根据中国共产党建立敌后根据地的要求,八路军开始创建晋西北根据地。聂荣臻同志领导了约3000人在五台山地区开始建立抗日根据地。1937年11月7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正式
2、成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虽然成立了。但是当时边区人民生活困苦,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都十分落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山区为主,属于山西、河北与察哈尔的交界处,自然地理条件差。在晋察冀边区,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农业生产十分落后,发展缓慢。相当部分的农民难以维持生活,生活穷苦困难。边区的生产力低下,商品经济不发达。这一时期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贫困的地区难以解决抗战中军队的补给问题,必须改变现状进行根据地的经济建设,以保证在抗日战争中前线军队的补给问题,同时保障边区人民的生活。晋察冀边区在全面抗战前,经济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这一状态也使得晋察冀边区有了经济建设的现实需要。为了给部队提供物质基
3、础,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经济,适应抗战的需求。二、边区经济建设的主要内容晋察冀边区的经济建设主要从农业、工业、手工业以及商业贸易来建设的,其中以农业为主。(一)农业农民占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总人口的大多数,是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对于晋察冀边区政府来说,发动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率、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是边区的重要任务之一。农业生产是根据地发展主要条件、根本保证,晋察冀边区开始大规模地恢复农业生产。1 .减租减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所以保障农民的各项权利是边区政府重要的工作之一。边区政府早在1938年初就颁布了各项条例来保护农民的利益。例如,
4、在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中,规定了地主土地的租金要比之前减少25%;地主要收利息不可以超过1分的利等等。但是由于晋察冀边区是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经验不足,难以发动群众,所以这个条例也没有落实下去。农民的生活没有改变,还是贫穷困苦,受到压迫。1940年边区政府对条例做出了新的修正,保护农民权益,同时也照顾地主阶级的利益,拉拢了各个阶级,使得每个阶级都在抗战中团结统一,保障了抗战的胜利。在之后的两年里,减租减息深入进行。从1940年开始边区政府就一直在推进减租减息运动的进行,但直到1943年,这一运动才开始在农民和地主之间广泛实行。自此农民积极主动参与边区政府发动的减租减息运动,减租减息也开
5、始大力实施。晋察冀边区政府开展的这一系列减租减息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农民和地主的矛盾,同时也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晋察冀边区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农业产量提高,推动了晋察冀边区的经济发展。2 .开荒。晋察冀边区重视农民的生活,土地问题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所以边区政府大力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所处的地区大部分都是山区,农民可耕种土地的面积小。在一些人烟稀少的地区以及崎岖的山路部分荒地还很多,这部分荒地无人耕种,也导致了资源浪费。在日本开始全面侵华后,日本军队开始在各个地区疯狂掠夺资源,破坏生产。晋察翼边区大部分地主阶级也离开了,大多数青年选择参军,导致了边区劳动力骤减,耕
6、地无人耕种,农业发展缓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边区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开荒,恢复农业生产。这一系列的条例颁布后,大大增加了农民可耕种土地的面积,这也为提高农业生产提供了条件。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边区的农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开始了开荒耕种土地的工作。晋察冀边区自然条件恶劣,自然灾害频发,日寇也不断对根据地进行打击活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产难以进行。但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不放弃,坚持开荒工作,提高农业生产,在保障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基础。3 .合作社的开展。晋察冀边区政府不断进行着经济建设,其中一个便是实行合作社经济。农业合作社是合作社经济建设的重点,农业是根据地经济发
7、展的基础。农业合作社的开设,提高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增加了农业产量,改善了晋察冀边区人民的生活,对于晋察冀边区农业的发展具有建设性的作用。4 .大生产运动。晋察冀边区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组织起来”的号召,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下进行了大生产运动。1945年的大生产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这也使得边区广大群众和党员同志的自信心大大增强。大生产运动在边区广泛开展,粮食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同时,经济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落后的社会生产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工业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工业处于落后的状态,无法满足抗战的
8、需求。在这样的条件下,边区政府决定自给自足发展工业。根据地发展初期所使用的武器数量不多,大部分都是国民党军队丢弃的武器,损坏的较多,无法满足抗日战争八路军的武器需求。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始在边区建立军区的工业部门,成立了军工部,改变了晋察冀边区的军事工业状况。晋察冀边区政府不仅建立了军事工业,同时建立了一批民用工业。边区政府投资建立的这一批民用工业工厂,一定程度上还解决了就业问题,满足了晋察冀边区工业品的自给自足。晋察冀边区的各个工厂都统一由工矿管理局进行监管。在这一系列的工业建设中,经济得到了发展,民用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边区的民用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奠定了中国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抗战时期 晋察冀 边区 经济建设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