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
《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四年级国学经典教案20XX学年荣怀小学国学经典教育四年级教案集1第四课正心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节奏感,特别是文中的排比句。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尤其需要注意“忿愧”、“恐惧”、“好乐”、忧患”这四个词组的构成关系。3.能够初步理解“正心”的意思,能够理解日常学习生活来理解”正心”的表现。教学重、难点:诵读,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课文中“正心”的意思,理解“心正”的状态。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李存勖“好乐亡国”的故事入手,把课文中的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然后总结出故事的道理:不同的心态决定事情的成败。可见,心态是否端正非常重要。今天我们就来讨论端正
2、心态的问题,文中称之为“正心”。二、诵读感悟1、教师要带领学生多读,加以适当的讲解,使学生对课文有所感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读之前,提出以下问题:问题一:人们常常说:“心态决定一切。”你知道心态对一个人做事的重要性吗?如何才能保持正确的心态呢?问题二:你知道古代大学“八条目”中的“正心”是什么意思吗?2、读顺课文,读熟课文提醒学生要注意“忿慎”“心不在焉”这两个词出示音频范读,提醒学生要注意课文的节奏。三、字词句梳理和脉络梳理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慎,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虑,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忿”和“博”都有愤恨、
3、愤怒的意思;“恐”和“惧”都有害怕的意思;“好”和“乐”都有喜欢、爱好的意思;“忧”和“患”都有忧虑的意思。这四个词组具有相同的构词法则。这句话指出了心不得其正的四种状态,它们是人的内心受困于各种主观欲望而造成的。2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焉”,本意是一种鸟,后来演化出多种词性和意思。“焉”字在这里是个方位代词,指代这里的意思。“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是三个相同句型构成的排比句。视是动作,见是视的结果;听是动作,闻是听的结果。食,即吃的意思。这句话强调了正心的重要性。脉络上,全文只有两句话,前者反着说,后者正说。这实际上体现了对比论证的思路。
4、尽管课文没有明确说出什么是“正其心”的观点,但是,观点已经在对比中显示出来了:“正其心”就是使内心不受主观欲望的左右。四、主旨理解和联系生活课文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正其心”就是使内心不受主观欲望的左右。但是,文中并没有正面提出,而是通过正反对比显示了这个观点。教师除了要把课文的正反两方面的意思解释清楚之外,可以选取日常生活的例子来加以说明。比如,以学生的生活小事为例,假设你不喜欢一个同学,你会觉得这个同学处处和你作对,其实这个同学做的很多事情都不是针对你的。上一篇课文指出,诚意需要靠慎独来修炼,但是本课只是在讲不得其正的情形和后果,那么,正心又有什么办法吗?实际上,“心在焉”就是正心的办法,用
5、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专心致志,面对外界的任何的干扰都不为所动,然而这个专心致志又不能随便用在任何地方,必须要以“止于至善”为标准,才能真正做到正心。建议教师教学时多启发学生将其与日常生活相联系,比如上课时能否专心致志,不受外界干扰;做作业时是否能够不看电视,不玩游戏;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能否不三心二意、走神打岔等等。3第五课齐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味,尤其需要注意那些难度较大容易念错的字,如“债”“中”等。2、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比如孝、悌、慈的具体内涵,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中的比喻义,并能够说出尧舜桀纣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含义。3、对古代的国和
6、家有初步认识,能根据课文解释“治国在于齐家”的理,并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什么叫“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老师的讲解和课文注释初步理解词句意思,比如孝、悌、慈的具体内涵,了解“如保赤子”在文段中的比喻义,并能够说出尧舜桀纣在中国文化中的特定含义。2、对古代的国和家有初步认识,能根据课文解释“治国在于齐家”的理,并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谈一谈什么叫“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教学过程:1、诵读感悟本课的篇幅较长,但是文字还是比较简单,义理也不是很难,引导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体悟课文的内容。带着问题进入诵读,培养诵读兴趣。问题一:咱每个人都是家庭
7、的一份子,都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家庭变得更好。古人也是这样。它们为此提出了“齐家”的概念。那么,什么是“齐家”?如何“齐家”呢?课文中提供了这样的答案。问题二:古人认为,一个人做好了,就能够使一个家和睦,使一个国安宁。这是什么意思?那么,这个人怎么做才是“做好”呢?到课文中寻找答案吧。4读通课文,排除诵读障碍。首先,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这些语句:“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等。其次,播放音频范读,让学生把握好停顿和语气等问题,出示停顿文章。读熟课文首先,安排学生跟着音频诵读课文,提醒他们要注意上述的停顿,体会全文的节奏。其次,安排学生自读,揣摩句意。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国学 经典 教案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