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教育:场馆成课堂 文物来“上课”.docx
《博物馆教育:场馆成课堂 文物来“上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博物馆教育:场馆成课堂 文物来“上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博物馆教育:场馆成课堂文物来“上课”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23年,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已达6565家,教育活动近23万场,接待观众5.78亿人次。作为社会教育功能的重要承担者,各博物馆不断探索社会教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努力让每位观众都能在这所“大学”里有所收获。个性化的分众教育广泛的观众群体,对博物馆的教育工作提出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对博物馆受众进行细致分析,根据不同受众类型来创新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形式,有利于博物馆进行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观众提供更契合且优质的服务。”吉林省博物院副院长钱进如是说。对博物馆观众进行划分,是开展分众教育的前提,而大数据的应用,使得这种分类更为精准。广
2、东省博物馆通过“智慧博物馆”的数据,精准分析博物馆观众群体,将观众划分为未成年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中学生)、成年人、老年人及特殊群体等几大类,并策划相应的多元教育活动。例如,针对港澳青少年,他们策划的活动以促进大湾区青少年合作、增强提升文化认同感为主要目的;针对“银发族”,他们在重阳节,以“老广的后现代生活”为主题,策划了辐射广州部分养老院及社区的系列活动。“我们还主动邀请了一些老年人,来馆里体验制作扇子、防蚊香包。”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凌丽莉介绍。苏州博物馆公众教育部主任吕健向记者介绍了自家的做法:他们打造了苏博”系列教育品牌,既有面向儿童和青少年的“乐学苏博“探索苏博”,也有面向全年龄的
3、“书香同苏博”“节日苏博”,致力于做到年龄、兴趣和人群的博物馆教育全覆盖。苏州博物馆因此被评为第二届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吕健表示,建立面向全年龄段的“博物馆学校”,一是需要完善的师资体系,二是需要丰富的完善的课程体系,三是要建立博物馆教育的评价体系。数智赋能博物馆教育“推动数字化信息资源与博物馆形成良好互动,可以拓展馆藏资源的利用空间,革新文物资源的推广、传播形式,真正让文物活起来。”钱进说。中国国家博物馆落实文化和旅游部“上云用数赋智”的要求,大胆探索文化产品数字化传播的新途径。他们创造了“数字虚拟人”员工艾雯雯和仝古今。国博新闻传播处处长余晓洁介绍:“艾雯雯不是昙花一现,她正在刻苦学习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博物馆教育:场馆成课堂 文物来“上课” 博物馆 教育 场馆 课堂 文物 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