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利企传递公证事业的温情与力量.docx
《便民利企传递公证事业的温情与力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便民利企传递公证事业的温情与力量.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便民利企,传递公证事业的温情与力量泰安市泰安公证处工作人员办理保证金提存业务。资料图片青岛市琴岛公证处公证员入户为老人办理遗嘱公证。资料图片济南市齐鲁公证处办证大厅。资料图片【法眼观】金灿灿的阳光洒进小院,温润的海风拂过每一片树叶,小院里一栋有着百年历史的小楼,更显古朴厚重。这里是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江苏路21号院。小楼内坐落着几家规模不大的单位,其中一家便是青岛市市中公证处江苏路公证室。迎门而入,早已褪色的木地板踩上去咯吱作响。公证室不足50平方米,仅有的两位公证员管晓群、郭菲菲,在这里默默守护了多年。为老年人办理遗嘱公证,听他们吐露不为外人甚至家人知晓的心事;给学生们出具留学材料公证,见证他
2、们迈向人生的另一段旅程;为海外的企业和侨胞开展远程视频公证,帮他们免除来回奔波之苦这两名普通的公证员,将冷静客观的公证工作,变成了一份充满温情的事业。努力办“群众事”、贴“群众心”、解“群众难”,不久前,司法部推出证明材料清单管理等一批公证服务便民惠民措施,围绕保障改善民生、优化营商环境、保护知识产权等重点领域,进一步扩大“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范围。山东是名副其实的公证大省。全省有公证机构162家、公证员1050名,2023年办理公证业务达65.6万件。盛夏时节,记者走进山东多家公证处,见证近年来特别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山东公证机构围绕惠民便民利民而推出
3、的一系列特色服务举措。记者在采访中深切感受到,同管晓群和郭菲菲一样,众多公证员在公证一线辛勤耕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证法律服务需求。用情用智破除“办证难、办证繁”“我们老两口儿到了这把年纪,这些事儿都得早做打算呐。”正午时分,江苏路公证室内,刚就名下房产办完遗嘱公证的李大爷说道。从复印证明材料到录音录像再到签下名字,前后用时不到半个钟头。江苏路公证室地处青岛老城区,来办理业务的当事人中,老年人占比很高,办理遗嘱公证的居多。虽然网上公证、视频公证早已不新鲜,但是很多老年人还是愿意来到这里,与公证员面对面交流。亲眼见到“公家人”,他们心里更踏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加班加点,对我们来说
4、都是常态。”郭菲菲缓缓地说。即使有的老人不符合公证办理要求,业务没法办理,她们也会尽量想办法,告诉下一步怎么处理。有的老人办理的业务在其他部门,她俩就帮着咨询预约,把办理流程提前跟老人嘱咐好;有的老人办理涉外公证业务,不会扫描文件、更不会发邮件,她们就都给包圆了。“最多跑一次”公证事项扩大到120项,实行延时服务、周末值班制度,开展绿色继承、上门服务一封封表扬信、一面面锦旗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市中公证处,这背后都是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在传统的公证业务办理中,“开具证明难”是当事人申办公证的痛点。“为了提供证明材料,群众往往需要在多个部门间往返,群众举证难、办证效率低、出证时间长等问题较为突出,传统办
5、证方法难以满足个性化、高效化需求。”济南市泉城公证处主任赵毅说。泉城公证处是山东省成立最早的公证处,年均办理公证事项达120余种、8万余件。如今,这家传统的公证处也插上了智能的翅膀,通过首创“区块链+公证”模式,与济南市大数据局泉城链对接,破除部门壁垒、促进数据流动。记者在现场看到,公证员在获得当事人同意后,在电脑端登录泉城链平台,可一键获取户籍、婚姻、不动产、社保等30余种个人信息。这些权威数据被应用到公证取证环节,大大减轻了群众提交纸质材料和举证的负担。赵毅介绍,该模式推行以来,已核查信息34600余条,减免当事人材料13000余份,普通公证事项压缩到23个工作日出证,部分公证事项实现“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便民 传递 公证 事业 温情 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