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邦俊:《论语》全读案例设计及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杨邦俊:《论语》全读案例设计及思考.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杨邦俊:论语全读案例设计及思考论语是中国儒家文化最重要的经典,从汉代开始就成为学校教育的必修教材。两千年来,论语教学为古代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到了现代社会,人们对论语不能说不重视,几乎所有的中学语文教材都从论语中,挑选过若干篇章做课文。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等就曾被选做中学教材,走进语文课程。但令人遗憾的是学生学了这些课文后,对儒家文化的认知效果并不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教材所选章节不够经典,不能代表原著的主要思想,学生学了这样的课文不能获取论语的精髓;二是脱离原作的系列,孤立地读这些章节,不可能对选文获得透彻的理解。这种缺乏文化根基的教学,不能
2、达成对学生系统的文化教育,直接造成语文教育在人的培养方面的短板效应。因此,像论语这样的文化经典只有全读才能对全书获得整体的认识,只有通过自己的原生阅读才能把握原著的精髓,获得真正的儒家文化教育。人本教育改变以往论语的教学方式,设法建立一种长效的阅读机制,把阅读原著和运用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读论语全著,从整体上把握论语的精要,启发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孔子的学说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并用以调整自己的日常言行,正确地为人处世,改善自己的生命质量,在这种阅读思考、理解、运用中进行综合的语文素质训练,下面我介绍下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一、案例介绍训练时间:2010年9月至12月训练对象:湖北省宜都市第一中
3、学高一(8)班训练过程:做指导一一读原著一一记手记一一行驳难一一写心得一一照言行一一开论坛一一作点评一一重读原著。(一)做指导为了帮助学生读懂论语,阅读前教师向学生介绍阅读论语的方法。论语为对话体语录,”篇中所载,各记旧闻,意及则言,不为义例,或亦以类相从”。原著虽然不以“义例”,但其编排是“以类相从”的,必有一定的分类依据,需要仔细审察。论语行文中省略了很多背景,年代久远,加上撰者采用春秋笔法,”当笔则笔,当削则削”,“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对于正面意义多直言,对于负面意义多暗语,今人阅读、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补充相关的背景,把全篇乃至全著放在一起比较,反复推理,才能玩索到真味,千万不可
4、望文生义。(二)读原著向学生推荐比较好的论语版本,让学生利用每次语文早自习的二十分钟时间,依次阅读论语章节若干,每晚用十分钟整理一天的生活经历,对照论语反思得失,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读完全书。初读要求学生对照译文疏通文字,了解大意,反复读诵。阅读推荐版本:1 .杨伯峻撰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1月第1版。2 .金良年撰论语译注(十三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7月第1版。(三)记手记阅读中自己受到原著的感染,产生了共鸣,有话要说,随感随记,或者阅读时周围的情境非常有意思,随手记在原著的旁边,谓之阅读手记。手记不一定要多,一句一词甚至一字都可以。下面我们看看一个学生回忆阅读论语记手记的过
5、程:2010年9月22日,小雨。教室里很静,我则拿出论语开始阅读。学而第三句话说:“巧言令色,鲜矣仁J我的目光在漫游整面文字的时候,忽然“定”在这句话上面,心里一亮,似乎有所小感,便拿起笔在下面划上一笔。注释说:“花言巧语,面貌伪善的人,仁德是很少的。嘿!这话我很喜欢,由此想到我身边的一些人,父母身边的一些人。我明白了,随手写下:“巧言令色的人,仁德是不会存于他们心里的J2010年9月24日读到为政的第十四句话“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时,我禁不住“哈哈!”笑了两声,看到译文“君子团结而不勾结,小人勾结而不团结”时,我有些激动。何谓君子?为人光明磊落,善于团结别人,在人际交往中行为一致,一
6、致为正;何为小人?阳奉阴违,勾勾搭搭,他们以一笔金钱和一口金牙为资本,用熟通了的巧言令色,骗取别人的信任!读到这句话深受教育,随手记下:“为人当做君子,周而不比!”后来,我渐渐地爱上论语,现在阅读论语己经成了每天不可缺少的内容。两个月的阅读,我不敢冒言我从孔子那里学会了什么,领悟了什么,我只想说,它帮我看透了些什么。(邓子甘)(四)行驳难论语内容博大精深,单凭学生自由阅读,可能有很多时候难于完全读懂,或者对原著的理解会出现较大的偏差,因此,需要教师指导。为了提高阅读的效果,我们每周拿出一些时间,可以是一节课,也可以是半节课,让学生把阅读论语中遇到的问题拿出来讨论,相互驳难,在反驳辩论中明辨是非
7、,教师则参与学生的讨论,在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下面看一个论语阅读中,“驳难”的实例。杜珍妮同学在阅读论语时提出一个问题,我们在全班组织了下面这场小型讨论。杜珍妮:孝是论语倡导的一种最基本的为人准则,我认为有个问题很值得讨论,为政中记载孟懿子曾向孔子询问什么是孝,孔子回答得非常简要,只有两个字:“无违”。这“无违”怎么讲,我想听听同学们的意见。魏盈峰:我也注意到论语中的相关论述,我认为孔老夫子的“无违”大有学问。无违就是做任何事时都不能违背父母的意愿。真正的孝,应该是做父母希望自己做的事。王良圆:孔子为什么又告诉樊迟尽孝应该“生,事之于礼;死,葬之于礼,祭之于礼”。我认为,孝最重要的还是要供养父
8、母。李萌:王良圆的说法不完全对。孝,不单纯是对父母的养生葬死问题,关键问题是要合于礼。田贞贞:我赞成李萌的观点,子游向孔子问孝,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大都把孝理解为供养照顾父母,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家中的狗和马也一样有人供养照顾啊!假若心中少了敬意,那又如何可以分辨这两者呢?可见孝有特定的内涵,要真正理解孝、做到孝很不容易。魏盈峰: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孝的最高境界是不违父母,上面同学们讲到很多孝的例子,其实都是不违背父母的意愿做事,能做到不违父母,做父母希望我们做的事就是最大的孝。师:我认为,应该把上面几位同学的意见综合起来考虑,如果我们要提取孝的
9、关键词,大家想想应该有哪些(讨论,总结):无违,养,敬,礼。这种驳难,很重要,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一些个体学习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学生阅读的效果和质量。(五)写心得阅读中,要思考,有了心得,要鼓励学生及时的记下来,写成文章。每个星期最好把学生的心得放在一起,课间让大家随便翻翻,相互启迪。论语给我点亮了一盏心灯每天早晨读论语时,我总在想孔子当时说出这些话时的表情,是平和,是焦急,是忧虑,还是愤怒?每次看到教材上目光淡定、宽厚仁慈的孔子像,总在想他当时有没有想到自己所说的话、所做的事会被后人铭记,流传至今。人有一个很重要的世界一一内心世界。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走进了我们的内心世界,关怀人的心灵,这也是我读论语感到特别亲切的原因。以前,我读过于丹的论语心得,那时总觉得于丹教授的见解很深刻,令人信服。例如,于丹讲有一次易中天曾不无刁难地问她孔子是什么颜色?她机敏地答到:“孔子在我眼里没有色彩,只有温度,接着她不无道理地讲到,在时光的流逝中,只有孔子的思想才能以最初的温度保存至今,很有见地,也很生动感人。但今天我觉得只有读原著,才能真正感受到孔子的温度。所以,我想到在读于丹的著作之前,我们最好还是要先读原著,那样你才会不迷失在别人的解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