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docx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上岗证-活动设计与指导一、概述1、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的要求:(填空或简答)1)发展性;2)趣味性;3)J;4)m;5)整合性2、预设性教育活动(名词解释)一一由教师根据教育目标,以及幼儿的特点预先设定;由教师在活动中,根据活动开展情况引出主题;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引出主题。3、生成性教育活动(名词解释)一一由教师创设环境,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然后生成主题;幼儿生成主题。4、幼儿教师需要创设的三种教育环境(填空):自然环境、物质材料、心理环境。5、学前儿童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要求(填空或简答):1)自然:充分利用自然物,充分体现自然环境的特点。2)朴素
2、:尽量做到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综合利用。3)型:做到布局合理,从整体到局部都符合儿童审美需要。4)丝:保证儿童的安全和健康。5) W:能激发儿童主动地接近环境,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6) 壁:根据科学活动的要求来选择材料和创设环境。6、活动设计方案的格式:1)活动名称: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2)活动目标:23条为宜,分清楚角度,角度要统一写3条的话要从知识经验(知道、了解)、情感态度(喜欢、乐意)、能力方法(提高、增强、尝试)写2条的话应从情感态度或能力方法、知识经验两方面写。3)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准备工作(课前的相关工作)4)活动过程:导入(引课部分、方法)一基本或主体(分步进行)一结束(
3、教师小结)关键性语言:关键性提问、指导性语言、小结5)活动延伸:一句到两句(如到区角继续完成等)6)活动评价二、数学教育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名词解释)一幼儿在教师或成人的指导下,通过儿童自身对客观世界中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进行感知、操作与积累数学方面的感性经验,建构初步数学概念,掌握简单的数学方法和技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2、学前儿童怎样学习数学?数学知识是高度抽象化的逻辑一数理知识,它并不存在于外在实体,而是人体作用于物体的过程中,对物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反省抽象”所建构而成的。数的逻辑结构是无法直接教导的,需要儿童自己通过操作和内心所创造的关系进行主体的自我建构。3、学前儿童学习
4、数学的心理特点?(填空或选择)1)从具体到抽象:2)从个别到一般;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4)从同化到顺应:5)从不自觉到自觉: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前儿童的数学兴趣和数学天资。2)发展学前儿童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为儿童提供学习数学的环境和材料4)学习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5、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活动目标有哪些?(简答)按心理活动的不同领域把教育目标分为三大领域:1)认知领域,包括知识的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发展;2)情感领域:包括兴趣、态度、习惯、价值观念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3)动作技能领域,包括感知动作、运动协调、动作技能
5、的发展。6、集合间的关系(填空或选择):法集、交集、社集、差集7、感知集合教育(名词解释)一是指在不教给幼儿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其元素,学习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教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8、感知集合的意义(简答):1)对集合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生的起始2)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3)感知集合的包含关系有利于幼儿掌握数的组成及加减运算4)感知集合的对应关系有利于幼儿深入理解数量关系9、计数活动(名词解释)一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10、计数能力发展的
6、几个阶段(填空):1)口头数数、2)按物点数、3)说出总数、4)按群计数Ik分类教学的注意点(简答):I)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日常生活情景;2)提倡并鼓励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3)扩展幼儿有关分类的标准,尝试多种分类形式。12、排序活动的类型:(填空或选择)1)按次序规则排序:物体量的差异、物体数量差异、外部特征:2)按特定规则排序13、正式的数学教育活动(名词解释)一一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全住幼儿,通过幼儿自身的参与掌握初步数概念并发展幼儿思维的一种专项活动14、(填空)表象水平的加减运算是学前阶段儿童运算最典型的特征,学习的方式主要依靠口述应用题,集合式被广泛应用。15、“量的守恒”的
7、教学方法(填空),可以通过运用变式、添加干扰因素来实现。16、“自然测量”教育方法是指利用自然物(如虎口、臂长、小棒、绳子、瓶子等)作为量具来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尺不可作为自然测量的工具,选择)17、学前儿宜空间方位概念的发展:1) 34岁(小班)能较好地区分上下空间位置:2) 45岁(中班)能较好地区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3) 56岁(大班)能较好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空间位置。18、时间的特点(填空流动性、抽象性、不可逆性19、学前儿童认识时间概念的一般特点(选择主观性、含糊性、易受生活实际经验的影响、易和空间关系混淆20、什么是操作法?操作法的注意点是什么?(简答)1)操作法是提供给幼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华东师范 大学 学前教育 上岗证 活动 设计 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