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篇电影《觅渡》心得感悟.docx
《三篇电影《觅渡》心得感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篇电影《觅渡》心得感悟.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电影觅渡心得感悟觅渡,不为自己不为家人,是为多灾多难的国家觅渡,为身处苦难渴望光明的人民觅渡。很久没有看过让人热泪盈眶、心潮澎湃的电影了,觅渡把我带进了那个动荡纷繁、又充满青春热血的时代。整部影片让我印象深刻,思绪万千的是两个字“信念”。瞿秋白、张太雷、悻代英这些彪炳史册的名字标注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有父母、妻子、儿女,他们比我们更热爱生活更珍爱生命。是什么让他们面对诱惑不为所动?是什么让他们面对枪口视死如归?我坚定地认为是心中的信念。先辈们的信念变为了现实,我们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国家,但先烈们为国为民的信念我们是否依然坚守着?我扪心自问,想说的很多,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我们不能麻木地
2、生活,虽不能像先烈们一样惊天动地,也要清晰地留下自己的足迹,在自己的领域里证明生命的意义。观电影觅渡心得体会若不是常州本地人,广大观众对影片标题觅渡二字颇为新奇,故而简介一下“觅渡”:明正德八年(1513),由常州知府李嵩主持建造,初为单孔石拱桥,后多次重建、修建,上世纪七十年代,觅渡桥随子城河的填没,该段启造人防工程而被拆。觅渡桥桥北,便是著名的瞿家祠堂和觅渡桥小学。瞿秋白的童年因家境变故,居住在瞿家祠堂(即今瞿秋白纪念馆),便在觅渡桥小学(当时名为冠英两等小学堂一一编者)读书,自小则在觅渡桥上留连徘徊。“觅渡”一词,仿佛是瞿秋白一生行迹的隐喻,他从少年时候经历了人生变革的社会磨难,之后一生
3、辗转,苦苦寻觅,为的就是找到通往新世界的“渡口”。影片用觅渡一词,正是一语双关,恰到好处。瞿秋白、张太雷、悻代英所活跃的年代,正是中共革命较早时期,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寻找革命的真理,为“巨轮”寻觅可以靠岸的渡口,是早期革命志士在勇敢的探索和迷雾中闯行。电影觅渡以瞿秋白狱中斗争与回忆为主要故事线索,放弃了宏大的群像叙事,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刻画了以瞿秋白为主线,从凡人到英雄的“裂变”节点。常州人民对“三杰精神”一直是精神上的骄傲,本次大力推动影片觅渡的拍摄和公映,使得“三杰精神”不再是教科书上的说教,而是通过饱含温度的历史细节、诗意深情的演绎,展现出国家和个人命运血肉相连的波澜壮阔时代,得到更多年轻
4、观众的共鸣和共情,激励大家更好传承红色基因、展现青春芳华。影片中,瞿秋白的决心和勇气在福建长汀被捕就义的情节中开始,倒叙进行事件推演,还塑造了配偶杨之华共同革命的点点滴滴,革命伴侣情真意坚。他为了革命事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令人敬佩。他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这种坚定信念和为理想奋斗的精神在整个影片中贯穿始终。与瞿秋白相伴而行的还有张太雷和粹代英这两位革命先烈。他们同样以他们的行动和牺牲诠释了革命精神。张太雷是常州市内人(原武进县),距离瞿秋白家比较近,少年时期两人便熟识。他从事革命工作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和压力,然而,他毅然坚定地选择了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追求自己的
5、信仰,甘愿放弃一切。悻代英则是一个年轻有为的知识分子,他在革命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不畏艰难,不惧牺牲,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整部电影的氛围紧张且感人至深。导演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真实的历史背景,再现了那个时代的艰难与困苦。观众可以感受到主人公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也能够体会到他们对理想的执着和坚守。觅渡不仅仅是一部讲述历史的电影,更是一部激励人心的作品。它以瞿秋白、张太雷和悻代英为代表,向观众传递了革命精神的力量和价值。无论是在哪个时代,这种追求真理、追随革命、不畏艰辛的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崇敬的。这部深入人心的影片,通过展示瞿秋白、张太雷和悻代英等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观众感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觅渡 电影 心得 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