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观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观知识.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主观知识2023义务课标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健全人格品质,提升国民综合素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建设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课程理念(1)坚持“健康第一”。(2)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二(3)加强课程内容整体
2、设计。(4)注重教学方式改革。(5)重视综合性学习评价。(6)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核心素养内涵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运动能力是指学生在参与体育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运动能力包括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或比赛三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健康行为是指学生增进身心健康和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综合表现。健康行为包括体育锻炼意识与习惯、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绪调控、环境适应四个维度,主要体现在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
3、、用眼、作息和卫生习惯,树立安全意识,控制体重,远离不良嗜好,预防运动损伤和疾病,消除运动疲劳,保持良好心态,适应自然和社会环境等。体育品德是指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体育伦理,以及形成的价值追求和精神风貌。体育品德包括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三个维度。体育精神: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团队精神等;体育道德:遵守规则、尊重裁判、尊重对手、诚信自律、公平竞争等;体育品格:自尊自信、文明礼貌、责任意识、正确的胜负观等。课程目标-总目标(I)掌握与运用体能和运动技能,提高运动能力。(2)学会运用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3)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良
4、好的体育品德。课程内容针对水平一目标,专设置基本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为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学练奠定基础;针对水平二、水平三、水平四目标,分别设置体能和专项运动技能的课程内容;健康教育、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水平一水平四)(1)基本运动技能包括移动性技能、非移动性技能和操控性技能,主要发展学生的身体活动能力,为学生发展体能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2)体能体能学练主要针对改善身体成分,发展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反应能力、位移速度、协调性、灵敏性、爆发力、平衡能力等,为学生增进体质健康和学练专项运动技能奠定良好基础。(3)健康教育包括五个领域,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
5、、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疾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主要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健康与安全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4)专项运动技能一共包括六类。球类运动、田径类运动、体操类运动、水上或冰雪类运动、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新兴体育类运动。其内容要求主要包括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技战术运用、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与裁判方法、观赏与评价。(5)跨学科主题学习跨学科融合一直是学生提高运动能力、学习健康知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体育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部分主要立足于核心素养,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
6、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学业质量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体育与健康某一水平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是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的整体刻画,用以反映课程目标的达成度。教学建议(1)编制课程实施计划,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2)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和选编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3)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练。(4)促进课内外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编制课程实施计划(1)树立明确的课程育人意识。(2)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动技能形成规律和课程的育人特
7、点设计各水平的教学单元。(3)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合理制订学习目标和选编教学内容(1)基于核心素养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应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与表现(做什么和怎么做)、结果(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使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2)针对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合理选编教学内容。避免孤立、静态地进行单个动作技术、单个知识点的碎片化教学,注重采用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加强学生对所学运动项目的完整体验和理解。充分考虑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体质状况、运动基础、兴趣和需求等,保证教学的基础性、多样性和系统性。保证规定课时的健康教育。因时、因地制宜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加强
8、对中华传统体育类运动项目的教学。改进课程教学方式方法要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1)设计完整的学习活动。(2)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方法。(4)科学设置运动负荷。(5)运用信息化教育手段和方法。11 .科学设置运动负荷运动负荷由群体运动密度、个体运动密度和运动强度衡量。群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所有学生总体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个体运动密度是指一节体育实践课单个学生的运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比例;运动强度是指动作用力的大小和身体的紧张程度,常用心率表示。应尽量减少教师讲解、示范、队形调动等时间,让所有学生充分动起来,改变“不出汗”的体育课
9、,增进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每节课群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75%,个体运动密度应不低于50%;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140-160次/分。每节课应有10分钟左右体现多样性、补偿性、趣味性和整合性的体能练习。同时,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运动负荷,在保证运动安全的基础上增强学习效果。12 .学习评价的目的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观察、诊断、反馈、引导、激励,以判断课程目标达成度。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即时、多元的有效反馈,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学与教师更有效地教。13 .学习评价的内容评价内容的选择应围绕核心素养,紧扣学业质量,结合具体
10、的教学内容,评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具体评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运动能力的发展。包括基本运动技能、体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提高程度,运用所学体育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展示或比赛中的表现等。(2)健康行为的形成。包括体育锻炼情况、所学健康知识与方法的掌握程度、运用所学健康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绪调控与环境适应能力、健康意识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等。(3)体育品德的养成。包括学练、展示或比赛中表现出的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和体育品格等。14 .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依据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情境等实际情况,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对性评价与绝
11、对性评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积极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1)注重评价方法多样化。(2)重视过程性评价。(3)加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实时和精准的评价。15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2)器材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5)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6)时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6 .器材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场地和设施资源。一场多用,如台阶、墙面、树林、较宽阔的走廊、空地等,利用社区的体育场馆和卫生中心等资源辅助教学。发挥器材的多种功能。一物多用、一物巧用。妥善保养场地和器材。学校要通过优化管理,加强对场地和器材的维护与保养,提高使用效率,延长使用寿命。17 .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应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特点,开发与利用课程内容资源。(2)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创编一些新的体育运动项目,改造现有的运动项目。(3)精选体现地域特色的、学生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4)挖掘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健康教育内容。注:新课标中出现的一些新鲜词汇,需要熟悉概念。比如,中华传统体育,核心素养,群体运动密度,个体运动密度,跨学科主题学习,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学业质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