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与立:打破思维定势 实现成长飞跃.docx
《破与立:打破思维定势 实现成长飞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破与立:打破思维定势 实现成长飞跃.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破与立:打破思维定势实现成长飞跃李江美思维定势是指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习惯。遇到问题时人会自然沿着固有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思维定势不一定是负面词汇,它能帮助我们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职业生涯早期一定会追求某种固定的教学方法,这有利于顺利开展教育工作。但一名熟手型教师如果仅满足于使用固定的教育方法,就可能出现思维方式僵化的现象,表现为日复一日的机械式带班等。追问其原因,答案如果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反正一直这样做“,就需要引起教研组重视。因为教育对象、教育环境在不断变化,教育者如果只是单纯沿用惯性的教育方式,那背后可能折射的是教师的教育思考
2、处在停滞状态,这种状态不利于熟手型教师再成长。为什么熟手型教师不能意识到思维定势已经阻碍了自己的成长?其一,从外在教育模式看,幼儿园教育似乎是三年一轮的大循环,一日在园教育环节基本相同,教育路径基本固定,这些极易让教师产生错觉一一我的工作是一轮一轮的重复,导致幼儿园中出现“三年经验的十年教师“,即一位教师学会带小、中、大班后,继续增长的就只有他的教龄。其二,从思维交流空间看,幼儿园其实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虽然日常中教师看似和幼儿、家长、专家发生交流,但如果交流双方角色不平等一一将幼儿定位为被动学习者、将专家定位为传授者、将家长定位为任务承担者,那么所有的对话其实只是单向输出的“独白”,是给予
3、、接受、命令,这样的交流不可能发生实质性的思维碰撞。要让熟手型教师实现再成长,必须打破僵化的教育思维定势。引导教师走出思维定势许多幼儿园教研组清楚熟手型教师教育中的思维定势,但苦于在教研的有限时间内可用于支持熟手型教师成长的时间并不多。其实只要能够在教研工作中把握方向,就能在常态教育教学中破解熟手型教师的思维定势。一破一一让日复一日的流程有思考大型教学研讨、区域教研大项目,虽然因其轰轰烈烈能在一定程度上冲击教师的教育思维定势,但这无法成为幼儿园教研常态,也就无法扎根教师极为普通、平常的一日教育工作流程,无法丰厚教师的教育思想。实践发现,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帮助有经验的教师形成“当下怎样做?为
4、什么这样做?做的结果如何?可以怎样做?打算怎样做? ”的思考模型(图1)非常有利于突破教师的思维定势。以张老师班级饮水记录墙的反思调整为例。第一步,当下怎样做?指向的是自己的原有做法,为每名幼儿设定一个纸杯,喝一次水在杯中放入一根棒冰棒。第二步,为什么这样做? 一是等级幼儿园检查指标里有要求,二是小班时就这样做,幼儿当时有兴趣。第三步,做的结果如何?慢慢的,孩子们会忘记放棒冰棒,或每次放好几根来应付,有点形式化。第四步,可以怎样做?回到帮助幼儿懂得喝水重要性的根源,学习其他班级的做法,听听幼儿的建议。第五步,打算怎样做?开展“喝水很重要吗? ”的小主题;根据中班第一学期幼儿的特点,形成轮流上岗
5、制的“今日饮水提醒员”,保证基本饮水;运动后、午睡后的自我记录式的定时饮水;厕所“小便颜色识别卡”提醒紧急饮水。教研组可以有意识地加强教师这种思维模式的训练,这种思考方式一旦形成,能帮助熟手型教师主动质疑自己日常教育教学的固定做法,即他一旦不满意自己的某一做法,教育思考、尝试就会自动开启。二破让常态教研检查指方向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上,对常态教育教学工作开展检查是教研组的一种手段,如针对备课本、环境布置、专项活动室使用、户外运动组织等的检查。这些检查看似面向全体教师,但重点指向其实有差异。如备课本检查指向每位教师,专项活动室检查指向具体负责的老师。但类似班级环境这种看似指向全体教师的检查,其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破与立:打破思维定势 实现成长飞跃 打破 思维 定势 实现 成长 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