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第十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西方经济学》复习笔记第十章.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十章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宏观经济学的含义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系统整体运行的经济理论。(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作为消费者的家庭部门和作为生产者的厂商部门如何作出选择,以决定消费和投资数量,从而决定整个经济的总需求。第二:家庭和厂商部门如何选择供给投入以决定整个经济的总供给。第三:经济中的总需求和总供给决定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第四:资源总量和价格总水平的长期变动趋势。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宏观经济运行的特点两部门经济是指一个经济体系中只存在厂商与居民户两主体的经济。三部门经济包括了厂商,居民户和政府,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与税收表现出来,政府支出分
2、为对产品和劳务的购买,与转移支付两部分,政府购买是指政府为了满足政府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产品与劳务的购买,转移支付是政府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支出。如各种补助金,救济金等。政府的税收包括直接和间接税,前者是对财产和收入征收的税,其特点是税由纳税人承担无法转嫁,后者是对商品和劳务所征的税,它的特点是税可以转嫁,可以向前转嫁给消费者,或者向后转嫁给要素的所有者。(二)国民收入核算方法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GDP(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表明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的总规模。2 .国民收入(NI),这是狭义的国民收入:它是国
3、家或地区在一年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的全部收入,等于工资+利息+利润+地租。3 .个人收入(PI):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劳动收入,业主收入租金收入、股息收入利息收入来自政府的转移支付等的总和。4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年内个人所得到的收入总和扣除个人纳税部分所余下的收入,它可以分为消费与储蓄两个部分。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国民收入的核算方法主要包括支出法和收入法。(三)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四)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场价格。实际GDP是指按基期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及劳务的市
4、场价格。GDP折算指数二名义GDP/实际GDP第三节国民收入核算与总需求和总供给分析(一)核算恒等式与均衡条件国民收入核算相当于度量了总需求等于总供给时的总产出水平。而为了说明这一总产出水平是如何决定的,就需要分析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的条件。(二)总需求和总供给的构成总需求二总支出二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的需求+国外的需求二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政府的支出+国外的支出=C+I+G+X-M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活的总供给由消费、储蓄和税收三部分构成。AS=CS+T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四部门、三部门和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是总供给二总需求。在四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T+M=I+
5、G+X在三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T=I+G在二部门经济中,宏观经济的均衡条件是:S=I(三)投资与储蓄之间的关系传说经济学认为,投资来源于储蓄,所以储蓄与投资相等,但凯恩斯认为未必是这样,因为储蓄和投资是不同利益集团出自不同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所以,储蓄与投资并不必然相等。决定居民户进行储蓄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人进行储蓄是为了防老,有的人是为日后的某项开支或者为了应付意外开支,有些人希望给子孙留下遗产,有些人是为储蓄而储蓄。决定投资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把这些因素分为外在因素与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内在因素主要是投资者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总之,由于储蓄与投资者从事投机的动机不一致,因而储蓄不一定能转化为投资,两者并不必然相等。为了防止这一现象,金融机构(银行)就有义务把居民的储蓄再转化为投资,注入国民收入循环的过程中,所以,银行的重要作用就是把储蓄转化为投资,只有如此,收入循环,才能顺利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