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非子-文公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非子-文公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非子-文公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文言文双文本阅读:韩非子文公出亡(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公出亡,献公使寺人披攻之蒲城,披斩其祛,文公奔翟。惠公即位,又使攻之惠窦。不得也。及文公反国,披求见。公曰:“蒲城之役,君令一宿。而汝即至;惠窦之难,君令三宿,而汝一宿,何其速也!”披对日:“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蒲人、翟人,余俘杏焉?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君乃见之。或曰:齐、晋绝祀,不亦宜乎?桓公能用管仲之功而忘射钩之怨,文公能听寺人之言而弃斩祛之罪,桓公、文公能容二子者也。后世之君,明不及二公;后世之臣,贤不如二子。不忠之臣以事不明之君,君不知,则有燕操、子罕、田
2、常之贼;知之,则以管仲、寺人自解。君必不诛而自以为有桓、文之德,是臣仇而明不能烛,多假之资自以为贤而不戒则虽无后嗣不亦可乎?且寺人之言也,声饰君令而不贰者,则是贞于君也。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选自韩非子难三,有删改)材料二:冯立,武德中为年事率,甚被隐太子亲遇。太子之死也,左右多逃散,立叹日:“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于是率兵犯玄武门,苦战,杀屯营将军敬君弘。谓其徒日:“微以报太子矣。”遂解兵遁于野。俄而来请罪,太宗数之曰:“汝昨者出兵来战,大杀伤吾兵,将何以逃死?”立饮泣而对曰:“立出身事主,期之效命,当战之日,无所顾惮。”因激欷悲不自胜,太
3、宗慰勉之,授左屯卫中郎将。立谓所亲曰:“逢莫大之恩,幸而获免,终当以死奉答。”未几,突厥至便桥,率数百骑与虏战于咸阳,杀获甚众,所向皆披靡,太宗闻而嘉叹之。时有齐王元吉府左车骑谢叔方率府兵与立合军拒战,及杀敬君弘、中郎将吕衡,王师不振,秦府护军尉迟敬德乃持元吉首以示之,叔方下马号泣。拜辞而遁。明日出首,太宗日:“义士也。”命释之。(选自贞观政要忠义,有删改)注祛,袖口,文中指衣袖。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多假之A资B自C以为贤D而不戒E则虽无F后嗣G不亦H可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何有,指
4、有什么,与曹刿论战中“又何问焉”的“何问”,两者结构相同。B.直,指只是,仅仅是,与荀子劝学中“木直中绳”的“直”字意思不同。C.东宫,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因位于皇宫东部而得名。亦用来代指太子。D.太宗数之曰与“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两句中的“数”字意思不同。12 .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献公派寺人披到蒲城攻打文公,文公差点被寺人披杀害,后来惠公登上君位后,又派寺人披去惠窦攻打文公,但是也没有抓获文公。B.文公返回晋国后,寺人披来求见,文公先是拒绝召见寺人披,但考虑到自己下达的命令不能随意更改,文公还是召见了寺人披。C.冯立为了感谢唐太宗的不杀之恩,在与突厥的
5、战斗中英勇奋战,杀死了许多突厥兵,所到之处无人能敌,受到了唐太宗的赞扬。D.谢叔方担任齐王李元吉府上左车骑,在玄武门战斗中率府兵与冯立一同作战,直到看到李元吉被杀后,谢叔方才离开了军队逃走了。13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公即位,其无蒲、翟乎?且桓公置射钩而相管仲。译文:(2)今惠公朝卒而暮事文公,寺人之不贰何如?译文:14 .为什么材料二把冯立的行为视作忠义?请结合材料一“死君后生,臣不愧,而后为贞”的含意对此加以说明。【答案】10. BEG11. A12. B13. (1)现在您登上了君位,难道就没有像蒲人、翟人那样的敌人了吗?况且齐桓公也丢弃管仲射中自己带钩的深仇而任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韩非子-文公出亡 文言文 文本 阅读 韩非子 公出 答案 解析 译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