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docx
《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感染性疾病科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工作制度职责诊疗规范三甲资料修订版目录:感染性疾病科一诊疗规范手足口病猩红热肝损害细菌感染性腹泻类别感染性疾病科一诊疗规范编号GRJBK-3-01名称手足口病生效日期今年-12-31制定单位感染性疾病科修订日期今年T2-20版本第2版【概述】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临床以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少数可出现神经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诊断标准】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1、
2、临床诊断病例1)流行病学史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临床表现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3、临床分类1)普通病例:手、足、口、臀部皮疹,伴或不伴发热。2)重症病例:重型:出现神经系统
3、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吸吮无力、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危重型:A、心率和呼吸增快、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B、心动过速、呼吸急促、口唇紫绢、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血压降低或休克。C、严重脑功能衰竭,临床可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等。【检查诊断要点】1 .流行病学史;2 .皮疹形态及分布特点;3 .病情评估:体温、心率、呼吸、血压、脉氧等生命体征;精神状态,有无呕吐、肢体抖动、易惊等,皮肤末梢温度、肺部体征;4.血常规、血糖、胸片、肠道病毒三项核酸、EV71抗体【鉴别诊断1、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尊
4、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鉴别。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1)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可于24小时内于身体同一部位出现斑疹、丘疹、疱疹、疱疹自中心部位塌陷并结痂,疱疹形似露珠、壁薄易破,瘙痒明显。2)猩红热: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粟粒样丘疹、全身性分布,皮肤充血潮红,伴有咽峡炎、草莓舌,可见口周苍白圈、帕氏线等特征性改变。3)疱疹性口炎:为单纯疱疹病毒I型感染,多发生于免疫力降低时,表现为口周疱疹,口腔内溃疡,齿龈红肿。2、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
5、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结合流行病学史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3、脊髓灰质炎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AFP)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4、肺炎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重症病例早期识别】EV71感染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的识别第2期、第3期,阻止发展为第4期。年
6、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下列指标提示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Cot常规退热效果不佳;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N151O91,除外其他感染因素。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11.7、血乳酸升高出现循
7、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N20mmo11,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治疗要点】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2、对症治疗:积极控制高热,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体温超过38.5C。者,采用清热散穴位贴敷、降温贴、温水擦浴,或口服退热药物(布洛芬5-10mgKg次;对乙酰氨基酚IO-15mgKg.次;两次用药间隔时间最短6小时)o保持患儿安静,惊厥病例需要及时止惊,常用药物:咪达嘎仑0.1-0.3mgkg.次im体重40Kg者最大剂量不超过5mg次,体重40Kg者最大剂量不超过IOmg/次地西泮03-05mgkg次缓慢静脉注射最大剂量不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感染性 疾病 手足 猩红热 损害 细菌 腹泻 诊疗 规范 资料 修订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