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劳动教育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劳动教育课程.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XXXX小学劳动教育课程XXXX小学创建于1982年,现有12个班,学生456人。近年,我校结合独有的自然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田园风格的绿色校园。以“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为课程理念,强调“丰富经历、真实实践、自主探究、激荡思维”的学习方式,构建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需要的田园特色课程,并从一个学科、一个课程群开始,逐步推进学校课程文化、校园文化的形成。一、田园特色课程缘起学校基于“文化立校、文化理校”的“悦和”育人理念,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只有课程才能改变学校,只有课程文化才能真正改变学校文化,基于校情,我们设计了悦和田园课程。二、田园特色课程背景1 ,基于目标适应未来人才的需要。教育就是培养人的,要
2、培养未来需要的人,培养能适应未来社会生存的人,培养引领社会发展的人。未来人才必须乐观向上、具有创新能力、合作能力、高效能沟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跨学科综合素养,才能更好地在现代社会生存。2 .基于理念理解现代教育的核心。我们觉得,在急剧变化的时代,教育的价值,是“引出潜能是“激发热忱是“唤醒创造”,是“培养能力是“塑造品质”。现代教育更注重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注重学习的过程,而非体现在试卷上的知识结果,希望孩子们创造能够应用于真实生活的知识。它提倡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他们感兴趣的、并且和他们生活相关的项目,从“做”的过程中学习各种学科以及跨学科的知识;敢于让学生们犯错,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想法
3、,让他们听到不同的观点,激发他们创意思维,让他们主动学习。3 .基于校情探索改变学校气质的课程。基于对未来人才的理解和对现代教育的认识,我们依托学校独有的自然资源,开始了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的建设。三、田园特色课程资源1.空间改造,为“田园特色课程”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我们开辟为班级种植地1个、科学实验种植地1个和师生种植3块,供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活动,配置了劳动工作,从劳动工具管理、传统农具展示、学生种植基地入手,设计“春耕秋收园”“实践展示栏”“丰收廊”“科普园”“田园书画廊”等几大板块,展示的是学生在种植过程中的点滴记录及丰收成果。2,课程改造,为“田园特色课程”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综合实
4、践课“虽然从设置上看,它是国家课程中的必修课,可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等更多的层面上看,它强调因地制宜,开发本土化的课程资源,发挥本校传统优势,成为一种个性化校本课程。”基于此,我们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将每周2节的综合实践课变成田园种植课,为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提供充足的时间保障。四、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的目标、框架与实施(一)目标1一二年级利用1节思品课,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进行种植的初体验,在“玩”中激发学生对种植兴趣,唤醒孩子们对土地天然的热爱。2.三四年级通过田园种植课,让学生在“做”中,每学期亲历至少一种蔬菜种植的全过程,积累种植的经验,锻炼劳动的能力,学会观察,并在实践中学会思考、
5、质疑、主动探究,充分让学生在体验、参与、协作中获得综合性的多元的人文教育经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3五六年级让学生在“变”中,体验不同的种植,体验种蔬菜以外的植物,甚至中草药;体验不同环境下的种植,如无土栽培;体验不一样的丰收义卖等等,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无限的潜能与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达到“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的目标。(二)田园特色课程框架与实施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以“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为课程理念,强调“丰富经历、真实实践、自主探究、激荡思维”的学习方式,通过“一体两翼”落实课程,即以“种植实践课”为主体;以
6、“特色活动”、“学科融合”为两翼构建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群。1主体课程“种植实践课”作为主体课程,在纵向上,按照低中高三个年段,分为“我玩”、“我做”、“我变”三个不同层级,努力形成天然的、有逻辑的课程肌理。在横向上,按“种植实践、项目学习、田间朋友”三个板块建构单元,努力进行学科融合,去校本课程碎片化。“种植实践课”在纵向上强调按先后顺序,由易至难、从激发到实践、从观察到探究,保持课程的整体连贯;在横向上,我们强调打破学科的界限,让孩子们运用完整的知识探索自然的奥秘。“种植实践”板块我们通过“规定动作一一全校同种一种植物”和“自选动作一一自由种植其他植物”结合的办法,让学生每学期至少亲历一种
7、植物种植的全过程一一开荒、晒地、播种、浇水、施肥、除草、灭虫、收获。6年孩子们至少亲历12中植物的生长。很多孩子,最初不知道种子是要埋在土里的,不知道施肥后要及时浇水,不知道小苗拔出来后会死掉,就拔出萝卜苗来看是否结果,然后直接扔到土的表面或者插回土里,以为这样就能够继续生长。松土、拔草、浇水似乎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对孩子来说都不简单。比如杂草,虽然看了实物与图片,仍然一节课下来,草少了,苗也不见不少。刚开始松土,你一不注意,孩子们常常这边挖,小屁股就坐在其他的小苗上,因为他注意不到,分配不过来。但是做多了,不仅技能熟练了,也知道做事要关注其他的各个方面。孩子们与土地交流、与自然对话,看着种子发
8、芽、生长、开花、结果,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力量,感受“劳动创造美”的快乐,从而唤起他们对自然、对大地亲近的本能,让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成为一种自我的需要、一种自觉。这或许就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道理。“项目学习”板块我们以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创意实践为外核,进行点状发散,在种植实践过程中自然引导学生在某个点上停留,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研究性学习。这不仅是学习知识,更是最大化丰富体验,激发思维,传播“田间的朋友”板块在这一板块,我们以笔记自然、自然探究等方式将科学、美术、思品、语文等学科融合,在“看一看、画一画、捉一捉、养一养、写一写”中让孩子们走进小动物的世界,并且观看一部与之相
9、关的电影,阅读一本相关的书籍,开一场“鸣虫音乐会(诗歌会)”,研究一下小动物是否对田里的蔬菜有影响等活动中,逐步深入。2 .特色活动围绕着田园种植的不同阶段,我们精心设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田园特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创造,在活动中展示,以达到“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的目标,比如“开荒节”“我和苗苗同成长”“丰收节”“观鸟节”“亲子种植”等,将特色活动课程化。“开荒节”开荒敲响了开春种植的第一声号角,全班总动员,全体其参与,拔草、锄地,一学期中最辛苦的活计,就轰轰烈烈开始、完成。“我和苗苗同成长”同成长活动贯穿苗苗生长的全部阶段,记录孩子们实践的精彩瞬间,以文化墙和班级小
10、报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丰收节”“丰收节”由一系列的子活动组成,既是成果的展示,又是一次高度综合各学科的一次项目学习。“晒晒我们的丰收果”既是展示收获、比拼产量,又是信心的鼓动;3 .学科融合学科融合是田园特色课程的主要特征,它将所有的学科都聚焦在这里。主体课程与特色活动的实践路径不是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交融在种植的全过程中。并且将语文阅读与写作、美术与绘画欣赏、科学、音乐、思品等学科与种植实践课进行嵌入式的融合,既有“学科内统整”,又有“跨学科统整”,既有“学科与活动统整”,又有“校内与校外统整”等。课程不再是“孤军作战”,关联与整合成为课程实施的常态。五、推动学校文化的形成在田园综合实践特色
11、课程群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的可贵,不仅仅是学校田园课程的理念,它也应是学校教师共同的价值认同。于是我们从一个学科,一个特色课程群的建设,努力推动学校的文化变革。(一)极力推进基础学科与综合实践的融合学校在综合实践课程不断进行“跨学科统整”的同时,积极推进“学科间统整”,每学期我们的老师至少完成一个与田园种植相关,或与其他课程整合的教学课例实践。鼓励老师们打开思维,在基础学科教学中融入综合实践聚焦多个各科的理念,开展学科教学,努力形成学校全新的课程文化和教学文化。让课堂不仅仅是教室,让内容不局限于一个学科,让学习的内容更丰富,让学生经历更多精彩的学科活动。(二)
12、常规活动按综合实践的理念加以组织在田园课程构建的过程中,我们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在日常的学生常规活动中灌注综合实践的理念与方法,放大学生活动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真实实践,自主探究,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比如,每年的寒暑假,我们从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做假期计划,给孩子们制作假期生活指南,带领学生开展“开开心心过大年”“暑期快乐足迹”“快乐家庭种植”等项目学习。比如,每学期的春游秋游,甚至周末的游玩,我们引导学生从“我的伙伴”“一定之规”“浮光掠影”“资料链接”“游览记忆”“心语心愿”板块,记录“足尖下的美景”。比如,每年的“科技数学智运会”,我们根据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以学生喜闻乐见
13、的游园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猜数学灯谜、跳格子、拨时钟、转魔方、拼七巧板、纸搭高塔等趣味活动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完成一项任务,盖一个印章,几个印章换一个奖品。这样活动结束的时候评价也同时完成。比如,每一个传统的节日,在“温暖中国节”的系列活动中让一个个节日成为孩子成长、丰富的生长点。(三)将综合实践理念渗透在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当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建设者、创造者时,校园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成长与成才,校园文化的教育性才得以体现。我们更进一步,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让学生时时事事处处都能感受到教育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积极推动“处处能实践,生活即教育”的学校文化形成。教育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关注学生兴趣爱好和情感需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发展空间,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组织广泛、灵活、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形成“课堂教学活动化,课外活动课程化,闲暇活动教育化”的开放式活动课程。这是综合实践的要求,也是我们目前努力践行的航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