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规划.docx(3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附件3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主要包括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气、供热、排水防涝、污水垃圾处理和园林绿化等,是城市正常运行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对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根据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制定安徽省“十四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总结“十三五”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成就,分析“十四五”发展形势,阐明“十四五”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及保
2、障措施,指导未来五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一、规划基础和面临形势(一)“十三五”建设成就“十三五”期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以“一尊重五统筹”为遵循,以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主线,以“四创一建”为抓手,以增强城市承载力、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重点,先后实施城市道路交通提升行动、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园林绿化提升行动,以及城镇“两治三改”三年专项行动等重大举措,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力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推进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持续向好,“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3、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1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25亿元,建设和改造了一大批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污水集中处理率、燃气普及率、用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建成区绿地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设施水平进一步提高,居全国中等偏上水平。城市道路设施不断完善,截至2023年底,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达24.29平方米,建成区道路面积率17.05%。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顺利实施,2019-2023年,全省累计新增城市公共停车泊位15.4万个,占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三年计划(2019-2023年)任务的89.5虬城
4、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合肥市建成运营城市轨道交通4条、在建9条,芜湖市开工建设城市轨道交通2条,总里程达343公里,实现运营里程112.49公里。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取得实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深入开展,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展。池州市海绵城市试点建设获国家综合考评优秀等次,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全省累计24%的城市建成区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全省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57.43公里,合肥市在全国综合管廊试点绩效终期评价中名列前茅。2 .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显著提升。围绕消除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空白区等基本目标,持续开展城镇污水处
5、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并投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54座、总规模达964.45万吨/日,污水管道总长度1.54万公里,年污水处理总量20.92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达到97.43%o完成排水管网排查检测2.15万公里,占比达到89.7%;修复改造比例平均达45%。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成就斐然。积极落实全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开展地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合肥、铜陵两个国家试点城市持续推进建设,其他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开展。截至2023年底,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已建成运行95座生活
6、垃圾处理设施,有10个市建成运行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累计3818个小区、213.5万户居民,5853家公共机构、1592所学校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成效明显。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18)10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办秘2018)270号)相关部署要求,组织实施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补水活水、长效管理五大工程。截至2023年底,全省设区市建成区231个黑臭水体全部完成治理、消除黑臭,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标志性战役圆满收官。宿州市、马鞍山市、芜湖市先后入选全国黑臭水体
7、治理示范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成果喜人。开展城镇园林绿化品质提升行动,打造精品园林示范工程。“十三五”期间,全省新增城市(县城)园林绿地面积22375公顷、公园绿地面积7448公顷,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8.49%、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01%,马鞍山薛家洼生态湿地公园、芜湖十里江湾公园、铜陵滨江生态公园等重点园林工程项目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全省绿道工程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新增绿道约5000公里,累计建成6000多公里,一批城市绿道、公园游园等广受赞誉。持续抓好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在原有22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的基础上,新增3个国家园林城市,15个国家园林县城,园林城市系列创建工作居全国前列。人
8、居环境创建成效明显,继黄山、池州市后,2017年六安市新晋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新增合肥市大蜀山森林公园南湖水环境治理综合治理、蚌埠市龙子湖东公园等8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二3 .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设施不断完善。实施城市排水防涝三年行动,完成全省136个主要易涝点整治,重点实施城市排水管渠工程、排涝泵站工程、雨洪行泄和调蓄工程、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十三五”期间,全省共建设管渠工程项目1004个,建成管网长度5860.8公里;建设排涝泵站项目138个,新增排涝能力2534.7立方米/秒;建设雨洪行泄和调蓄工程项目203个,雨洪行泄通道总长度1135.5公里、雨水调蓄工程总
9、规模915.0万立方米;建设雨水渗透和利用工程项目296个,总规模308.6平方公里。城市供水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省相继完成城市、县城应急备用水源建设,城镇应急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截至2023年底,全省年供水总量达23.81亿立方米,其中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9.60%,供水管道总长度达3.63万公里,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4.67公里/平方公里;县城供水普及率达到97.14%,供水管道总长度1.75万公里,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2.42公里/平方公里。强化节水工作,全省国家节水型城市已达7个。燃气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十三五”期间天然气消费量年均增长I18%,高于全国3个百分点。用气量从201
10、5年32.7亿方增加到2023年52亿方。天然气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由2015年的4.2%提升2023年的5.2%。天然气清洁替代由中心城区、县城向周边乡村延伸。城市(县城)用气人口2175万人,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99.24%o4 .城市治理能力有效提升行业管理不断创新。大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成全省统一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和管理体系。推深做实“一网一门一次”改革、“一网通办”和“7义24小时不打洋”服务,全系统政务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面加强。省级智慧城管平台已建成运行;各市加快推进数字平台智慧化升级,实现了本地数字平台与省级平台的数据共享。法规制度更加健全。
11、修订出台了安徽省城镇燃气管理条例;印发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意见、全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行动方案、安徽省城市停车场建设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相继印发了安徽省海绵城市规划技术导则、安徽省黑臭水体治理技术导则、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规程、安徽省城市街区整治提升导则(试行)等技术标准规范。综合比较,“十三五”时期全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水平和事业发展取得长
12、足进步,为今后城市建设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见表1)表1:全省“十三五”城市市政公用事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设施类别指标名称2015年2023年增长幅度道路交通系统人均城市道路面积(平方米)20.8224.2916.67%道路长度(公里)13375.2117750.4932.71%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公里)/112.49/地下管线(廊)供排水、供热、燃气地下管线长度(万公里)6.8810.4952.48%供水、排水公共供水普及率()98.7999.600.82%公共供水能力(万立方米/日)679.861079.0458.72%污水处理能力(万立方米/日)440.4723.5064.28%污泥无害化处
13、置率()87.7699.9913.94%燃气城市燃气普及率()97.5599.241.73%环卫系统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吨/日)1718732241.6587.5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9.551000.45%绿地系统建成区绿地面积(公顷)71582.0992761.8329.59%建成区绿地率(%)37.1638.493.5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13.3714.8811.29%(二)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省进入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
14、的新发展阶段,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将进入加快补齐短板、提升品质效率、推进融合发展的关键期。-6-一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带来新机遇。“双循环”经济新发展格局下,新型城镇化战略深入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仍大有可为,2023年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为58.33%和37.24%,按照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20162025年)预测,2025年我省常住和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62%和45%。“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和城镇化进程,仍需城市基础设施提供稳定、持续的支撑,保障城市市政公用设施供给能力仍是“十四五”阶段城市建设的核心任务。二是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为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提出新任务
15、。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我省在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理念和标准上等位对接长三角先进水平,推动长三角区域建设标准统一互认,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切实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三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为市政公用事业发展确立新使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长期发展,已成为支持经济运行、促进人口流动、优化城乡结构的重要“基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市政公用事业发展必然要求,要积极响应群众需求,仍需补短板、强弱项,提升设施建设标准和安全韧性水平。四是推动智慧城市建设,为市政公用事业发展赋予新动能。国家层面智慧城市政策频频出台,未来“新基建”、“新城建”关注的5G、云计算、大数据等,必将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化、智慧化升级,提升运行效率。同时,从全省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发展情况以及与全国、沪苏浙比较来看(见表2),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一是设施建设仍有短板。全省城市地下管网设施标准低,交通拥堵、排水不畅、环境污染等“城市病”问题仍然存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还存在不少短板。二是特色风貌仍有缺失。城市水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摊大饼”式的规模扩张导致城市功能品质缺失较多。“千城一面、万楼一貌”现象仍然较普遍。三是体制机制创新仍有不足。市政公用设施协同建设与市场化运维、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