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教学能力培训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2023年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教学能力培训会上的讲话.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在2023年教育工作总结表彰暨教学能力培训会上的讲话2023年以来,我们学校从全面育人目标出发,契合教育部新文科新工科协同发展的要求,开展了*教育改革,并全国首创开展的学生*素养能力的测评,有效推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刚才,*教育中心的报告,我们大家一起都看了,大家可以看到的是,短短的2年间,*教育中心和全校*课的老师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导引核心课程的建设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校*选修课从庞杂无绪到条分缕析,从别人的变成我们自己的;莞工说、校长晨荐、五月诗会等*活动设计新颖,覆盖面广,提振着莞工学子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更多跨学院跨专业的老师融入到*教育这样一个教学平台上,并以此为新起点,推动
2、课程和课堂教学的革命,形成了良好的气象。所以在此,受成*书记委托,也代表学校,我们衷心感谢*教育中心、课程模块组长、课程的负责人、以及参与课程建设的所有的老师长期以来的大力的支持!感谢你们所付出的辛勤的努力。我也想借今天这样的场合,讲四点认识和三点工作要求。四点认识:1 .要深刻认识*教育对高等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党的二十大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科学回答。*教育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重要路径。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处于普及化、分类建设的阶段,*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伴随*教育而来的是一场深刻变革,不同
3、类别的高校都在根据自身特点尝试推进*教育改革,并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教育的模式。从刚才我们的报告,我觉得我们东莞理工大家要有自信,我们这样一些地方运行大学,在*教育改革上,我们可以做出让全国同行侧目的成绩。2 .要深刻理解*教育对精神世界带来的深刻变革老师们要认识到,推动学生从成才到成人,老师们自己从教从书匠到大先生的转变,*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读书破万卷,*同样可以破万“卷”。*教育为学生提供灵魂滋养、精神润泽,*教育同样也为老师打开一扇不一样的、更多可能的窗。去年,麻省理工学院聘请了一位校长,叫科恩布鲁斯,她麻省理工学院的第18位校长,从外界来看,大家都知道她是一位著名的细胞生
4、物学家。但是她本科却来自美国文理学院排名第一的威廉姆斯学院,学的是政治学,她本来从来没考虑要学习科学,但文理学院的*教育告诉她,不管学什么专业,必须能够将科学和人文结合在一起,从此打开了她的新职业生涯,彻底改变了她的事业路径。所以从这个例子上,我想我们的老师,同学,从中可以体会一下*教育对一个人内心的精神世界,和他未来的发展有多么的重要。3 .要深刻探索以学生为本的全人教育的深刻变革在现实教育中,学校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很充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性却体现得严重不足。刚才报告里,兰善红教授也讲到了,我们总结了这几年的情况,我们广大学生对*教育的认识还不够深刻,主动性还不够强。这种情况从基础教
5、育一直延续到了高等教育。原本应是“养成”教育的这种*教育,变成为了一个“开发”教育,被开发、被培养、被教育、被教化、被塑造、被拔尖,不一而足。针对这些情况,我感觉*教育要切实承担起责任,要像中国近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那样,我们要解放学生的“头脑、双手、眼睛、嘴巴、空间和时间”,使他们能想、能干、能看、能谈,不受任何禁锢地学习和发展。我希望在座的诸位老师要好好借助我们*导引课这样教学改革大平台,大班授课,小班研讨这样些模式,我们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启发性的教育,发展理性,提升学生的智慧及道德水平,实现人的身心和谐发展。4 .要深刻践行*教育与专业教育共生互促的深刻变革耶鲁前校长莱文曾说过这样一
6、段话,“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从莱文来看,耶鲁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学生四方面的软实力:一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自由精神、社会责任和远大志向;二是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对所见所闻形成自己的独立判断;三是培养他们的终身学习能力;四是培养他们的领导力,包括团队意识、应对困境的能力和影响他人的能力。我们倡导的*教育,不是要削弱专业教育,而是要通过体与用、道与术的关系,支撑科技创新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的世界纷繁复杂,今后的世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世界,那么未来给学生带来的挑战是非常大的,那么我们培养的是面向未来的人才,我们怎么让我
7、们的学生,在今后,十年、二十年,他的职业生涯中,能够应对今后即将出现的复杂的,不可知的一些复杂的局面。让他在这样的一个复杂的世界下具有最大的不变量,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教育的真谛。所以我想以上四点的认识能够拿出来和大家共勉。最后,也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三点工作的要求:1 .要始终秉持教学第一位的本位意识思政教育、专业教育、*教育、知行教育、实践教育、工程教育,这些所有的模块构成了我们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大家要始终秉持教学本位的理念,深刻研判国家、社会、学校人才培养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不断探索前沿高等教育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持续推进我校教育体系的完善与创新。2 .*教育应加强团队协作*教育建设
8、并非闭门造车,我们在新工科新文科协同发展理念引导下,大力扶持文理渗透、理工交融的学科交叉融合,整合校内多学科资源,建立开放、共享、交叉、融合的*教育课程体系,这已成为我们学校*教育建设导向,所以更需要大家加强团队协作,体现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组织科研有组织教研的一些集中成果。3 .认真践行课堂革命教学改革*教育是人才培养的主战场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希望我们的老师从*教育改革出发,又反哺回专业教育、工程教育。去年以来,教务部推动二级教学机构制定*理工学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老师们更新课堂教学的理念、建强课堂教学团队、重构课堂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的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的方法,
9、我希望通过*教育,我们的老师们结合学校重点开展的“课堂革命”,认真钻研,上好一堂课,讲好一门课!建设师生互相浸润互相支持互相成长的对话性教学,推动学生成长成人,让自己从经师成就为人师!各位老师,我想在这里也最后说一句,*教育这件事情,是学校党委通过认真讨论确定的我校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模块的非常重要的一环。一个大学的教育,我们培养面对未来的人才,我们要对这些学生,孩子们负责,所以*教育改革这件事情,一经确定,我们不摇摆,不动摇,长期地坚持。我想,久久为功,一定能够取得非常好的、丰硕的成果,让我们的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再次感谢大家,谢谢!部长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讲稿同
10、志们: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凸显了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走出思想的“舒适圈”、突破视野的“熟悉圈”、跳出查访的“忽悠圈”、破解调研的“空转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推动调查研究更好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服务。这里,我谈几点体会,与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要走出思想的“舒适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
11、“欲事立,须是心立。”调查研究既是跑腿“力气活”,也是解剖“技术活”。党员、干部离开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深入前沿一线,难免滋生思想阻力。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遇事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不想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面对基层复杂多变的工作形态,怵头犯难、畏首畏尾,不敢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面前,跟不上节奏、理不清思路、打不开局面,不能走出“舒适圈”去调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勇于突破不想、不敢、不能的禁锢,主动走出“舒适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12、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蹲下看蚁”的精神,保持“解剖麻雀”的态度,夯实“不留尾巴”的作风,聚焦问题、真调真研,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调查研究中可能不期而遇的难题积案、顽瘴痼疾,放弃躲闪绕行、拈轻怕重的念头,做好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的准备,设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预期,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思路破局,用新办法开路,真正为谋事夯基,为成事铺道。第二,要突破视野的“熟悉圈”,找准问题、摸透实情。“不识庐山真面目,
13、只缘身在此山中。”调查研究只有远近都去、好坏兼听,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熟悉圈”里搞调研,组织座谈访谈,习惯找熟悉的代表委员、认识的朋友同行,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观点办法陷入同质化,既缺新意又缺实意;开展问卷调查,偏爱微信群、朋友圈,指尖功夫下的很足,结果收效甚微;外出走访调研,凭借私人感情,乐于找熟人单位,“走场子”“抄方子”,皆按“脚本”行事,把调研当成“调演”。这些调研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内容空空,无法真正摸透情况、找准问题。党员、干部要尽量避开“熟悉圈”,打破视野局限,察得实情、获取真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到问题多、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为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破题解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以各地之长,补本地之短,创全局之新。特别是对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部署问题,更要主动调研先进地区的前瞻布局、创新办法、政策举措,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格局,为本地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找到促进之法,为本领域破解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找到务实管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