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报告: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题报告: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主题报告: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不能走脱实向虚的路子,必须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和竞争优势的主体。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厚植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紧迫需要,是提升产业竞争力、赢得国际竞争优势的关键举措,对推动高
2、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对实体经济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组就如何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出以下见解:一、我县产业现状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壮大实体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把临港“大产业”、园区“大平台”、要素“大保障”作为构筑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壮大实体经济注入源泉动力。目前我县工业企业约IOOO多家,其中规模上工业企业142家,2023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为15109亿元,现价增长0.86%,实现增加值31.54亿元,同比增长17%。各类产业主要集中在*镇、*镇、*镇、*镇、*镇、*镇、*镇、*镇
3、、*镇(工业园),形成了日用陶瓷、食品制造加工、水族机电、燃气生产供应业和电力生产五大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就。今年来,我县五大支柱产业产值呈“二增三降”态势,其中:电力生产工业产值4142亿元,同比增长22.08%;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工业产值27.77亿元,同比增长19.38%;水族机电制造业产值12.57亿元,同比下降3.55%;食品制造加工业产值36.95亿元,同比下降4.94%,其中水产品加工业产值同比下降34.74%;陶瓷和玻璃制品业产值4.05亿元,同比下降0.09%。二、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虽然我县积极统筹利用优势资源,坚持技术引领、项目带动,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产业发展取得一定
4、成就,全县经济发展态势总体良好,但受资金、用地、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形势依然严峻,实体经济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项。具体表现在:(一)产业规模小,产业协同层次偏低。大多数企业体量较小,缺少带动性强、“链主型”核心企业,全产业链发展不健全,产业缺乏统一规划,集聚程度较低;临港产业带动效应不强,益海嘉里、华瀛1NG等重大项目刚开机投产,链主带动力弱;海洋牧场种业正在规划建设,种苗产业、陆基中高密度养殖、网箱养殖等项目尚未形成规模化,强县富民效应较弱。(-)创新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新旧产业结构转换缓慢,高附加值的下游产业少,新兴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规模小、创新能力弱;多数企业产品
5、以粗加工、代工为主,缺少核心技术和产品,产品附加值低,研发设备更新投入较少,缺乏自我创新和品牌意识;内发展动力不足,食品加工产品单一,缺乏利润;传统产业活力不足,陶瓷、水族机电转型升级缓慢;林业产业处于小散弱状态,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市场开拓能力较弱。(三)抗风险能力弱,市场销售对外依存度偏高。如水产品、陶瓷等工业产品出口外销占比高,以订单生产为主,产业发展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内部管理控制制度化规范化意识不强,容易产生经营风险隐患。(四)资源要素配置不足,制约企业发展。基础配套设施不够全面,交通运输体系不够完善;工业、企业用地保障不足,龙头企业工业用地紧张影响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产业
6、发展用地受到制约;人才匮乏,高素质和技术型人才引进难,企业对人才培养、科技投入和技术研发应用不够重视;招商引资效果不明显,民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影响企业规模化发展。三、推动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建议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县产业链、价值链向中高端发展,具体建议措施为:(一)聚焦量质齐飞,强化项目支撑带动作用。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饶平“大招商”战略的春风,立足本地特色产业资源及产业园区位优势,积极引进同类产业链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群,以食品制造加工产业为例,要充分发挥我县盐煽鸡、粮油及水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带动作用,择优引进饲料加工、规模化养殖、农产品精深
7、加工、冷链物流、研发检测等上下游配套企业,推动企业集聚发展和生产要素优化升级,形成粮油加工一饲料生产一规模养殖一食品加工的有机融合,实现食品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打造具有饶平特色的可持续产业链条;争取更多专项资金和地债资金投入产业项目建设,坚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双轮驱动”,促进项目、资金与人才全面引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二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培育壮大茶叶产业,谋划建设茶叶加工配套设施,带动茶叶产业发展壮大;大力支持陶瓷、食品、水族机电等传统产业实施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在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各环节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光伏发电、新型储能、森林
8、碳汇等新兴产业;聚焦做强优势产业,着眼于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努力引进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高、与饶平现有经济相融性好的项目。三是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企业开展新一轮技术改造,围绕水产食品加工、水族机电、陶瓷等领域开展智能化改造,引进“机器人、机器手”应用于生产项目,建设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车间、厂房,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聚焦政策机遇,保持稳中有进经济发展态势。一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推进乡村振兴等各项建设,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紧抓重点、认真研究,积极争取国家优惠性政策支持,用足用好用活各项惠企政策,让企业懂政策、得实惠、享红利;激
9、发企业活力,持续提升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密切关注上级政策导向和投资取向,主动沟通协调,争取政策支持,推动项目落地见效,争取将我县重大项目用地指标列入省重点项目库;加快“三旧改造”“工改工”进度,腾出项目发展用地空间,同时完善园区建设,科学规划产业园用地布局,优化园区营商环境,降低园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工业园区内实行较低的水、电、气价格,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支撑承载能力和产业配套水平,全力打造完备的临港高端制造产业链条体系。二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严格落实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研发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转型升级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聚焦高质量发展、招商引资
10、等中心工作,继续完善各项引才育才工作;培育壮大电商市场主体,完善电商示范园区、站点建设,培育一批电商龙头企业,带动水产品、水族机电、陶瓷等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打开网络市场,进一步打响饶货知名度,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进一步畅通银企对接渠道,努力为企业实施智能化应用提供优先优质多样化的贷款融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的投向和投放力度,通过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三)聚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环境品质。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围绕文化教育、道路交通、水利沟渠、环保环卫等方面,全面起底短板弱项,系统谋划基础设施,在项目谋划上解放思想,提前谋划一批打基础、利
11、长远的基础设施项目。二是强化资源要素集聚。全力缓解用地指标紧缺难题,着力保障企业用地需求,摸清企业用地需求,借“工改工”东风,下大力气协调解决企业土地制约难题;加快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工作,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全力保障我县经济发展用地需求。三是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大力引育重点领域高层次和青年人才,多方发力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完善制造业人才培养引进、评价激励和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引进智能化应用创新团队和高端人才。以实体经济为本,抓好产业升级、平台建设、要素保障,促进企业发展、项目落地、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富有饶平特色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
12、系。部长在宣传部理论学习中心组调查研究专题研讨交流会上的党课讲稿同志们: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并将其作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重点措施,凸显了调查研究对于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极端重要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调查研究的优良传统,走出思想的“舒适圈”、突破视野的“熟悉圈”、跳出查访的“忽悠圈”、破解调研的“空转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向群众请教、向实践学习,推动调查研究更好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服务。这里,我谈几点体会,与
13、同志们共同交流。第一,要走出思想的“舒适圈”,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欲事立,须是心立。”调查研究既是跑腿“力气活”,也是解剖“技术活”。党员、干部离开熟悉舒适的工作环境,深入前沿一线,难免滋生思想阻力。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遇事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不想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面对基层复杂多变的工作形态,怵头犯难、畏首畏尾,不敢走出“舒适圈”去调研;有的存在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在迅速变化的客观实际面前,跟不上节奏、理不清思路、打不开局面,不能走出“舒适圈”去调研。坐在办公室碰到的都是问题,深入基层看到的全是办法。党员、干部要勇于突破不想、不敢、不能的禁锢,主动走出“舒适
14、圈”,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调查研究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做好调查研究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坚守“蹲下看蚁”的精神,保持“解剖麻雀”的态度,夯实“不留尾巴”的作风,聚焦问题、真调真研,以实际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坚持攻坚克难,勇于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调查研究中可能不期而遇的难题积案、顽瘴痼疾,放弃躲闪绕行、拈轻怕重的念头,做好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的准备,设定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预期,用新理念引领,用新思路破局,用新办法开路,真正为谋事夯基,为成事铺道。第
15、二,要突破视野的“熟悉圈”,找准问题、摸透实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调查研究只有远近都去、好坏兼听,才能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现实中,有的党员、干部痴迷于“熟悉圈”里搞调研,组织座谈访谈,习惯找熟悉的代表委员、认识的朋友同行,覆盖面不广,代表性不强,观点办法陷入同质化,既缺新意又缺实意;开展问卷调查,偏爱微信群、朋友圈,指尖功夫下的很足,结果收效甚微;外出走访调研,凭借私人感情,乐于找熟人单位,“走场子”“抄方子”,皆按“脚本”行事,把调研当成“调演”。这些调研看似热热闹闹,实则内容空空,无法真正摸透情况、找准问题。党员、干部要尽量避开“熟悉圈”,打破视野局限,察得实情、获取真知。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主动到问题多、困难多、群众意见多、矛盾风险多的地方去,了解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发现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以问题查找问题,以问题带出问题,为补齐短板、解决问题、提高工作质量奠定坚实基础。要坚持目标导向,聚焦破题解难,学习先进地区经验做法,以各地之长,补本地之短,创全局之新。特别是对事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部署问题,更要主动调研先进地区的前瞻布局、创新办法、政策举措,不断开拓视野、提升格局,为本地区协同发展、错位竞争找到促进之法,为本领域破解长期未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找到务实管用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