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教学设计.docx
《《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教学设计.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教学设计课题名称:李清照词二首永遇乐课时安排:1课时【教前反思】因为初中和高一学生是接触过李清照的词,所以对李清照这个词人是比较熟悉的。但是熟悉并不代表了解,加上我这个班的学生语文基础特别差,学习热情不高,如果让他们自己直接进行诗词鉴赏,他们可以直接不思考,不动笔,更别提赏析了。所以,鉴赏诗词之前,我布置他们自己先搜索有关的资料,对李清照个人和创作风格有个整体的认识。【教学过程】一、课前活动:交代学生搜索李清照生平和诗歌风格资料,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查阅永遇乐和鹏鸿天桂花创作背景,词中生字词,朗读课文。二、导入1 .由歌曲月满西楼(李清照词一剪梅)导入。2 .复习初中学过的如
2、梦令和高一学过的声声慢,回顾不同时段的李清照生平和创作风格。3 .大意:这首词引入课文永遇乐。三、小组讨论完成任务1、写作背景介绍。2、概括词中大意。3、思考下面三个问题,把握作者情感:词的上阕,共有三个问句,这些问句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美景当前,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样的疑问?结合词的内容,说说作者为什么谢绝朋友的邀请?既然作者不愿外出,为何又要在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这反映了作者什么心态?词人是怎么样来抒发她的情感的呢?(采用什么艺术手法)三、讨论得出1、写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伤今追昔之作。写作地点在临安,约在绍兴二十年(1150年)间。写了北宋京城汴京和南宋京城临安元宵节的情景。2、作者
3、的情感:借以抒发自己的故国之思,并含蓄地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不满。3、艺术手法:这首词出色地运用了对比手法。(今与昔对比,他人与“我”的对比,乐与悲对比。)四、小结鉴赏方法:1、写作背景。2、理解诗词内容。3、找关键字词。4、艺术手法。5、把握作者情感。五、作业:运用总结的五个赏析的方法,尝试赏析鹘鸿天桂花。1、写作背景:此词作于建中靖国(IIO1年)之后,作者与丈夫赵明诚居住青州之时。由于北宋末年党争的牵累,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死后,她曾随丈夫屏居乡里约一年之久。他们攻读而忘名,自乐而远利,双双沉醉于美好、和谐的艺术天地中。此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2、内容:咏颂桂花的色淡香浓、迹远品高。3、写作技巧:比喻、拟人(修辞),对比衬托(表现手法),以议论咏物(表达方式)4、主旨:赞颂、肯定内在美,通过对桂花的盛赞表现自己不求外在名利,只珍惜自我高洁品格、丰富内秀的志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 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教学设计 李清照词二首 永遇乐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