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会讲话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会讲话稿.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促进工业企业加快发展与产业集群发展会讲话稿刚刚过去的一年极不平凡,这一年,我们有勇立潮头、成色十足的亮丽成绩;有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的创新实践;共同见证了城市的真情大爱。广大干部群众向心力、战斗力、执行力空前激发,我们用实干的汗水,向世人展示出一个蓄势待发、厚积薄发的。当前,正处在乘势而上、赢得新一轮发展机遇的关键期。制造业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最亮特色、最大优势、最强竞争力,正是因为制造业的发展,因为广大企业和企业家的贡献,有力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了经济大市的地位。产业为这座城市带来了无数荣光和骄傲、提供了强劲支撑和动力、注入了鲜明基因和气质,也必将承载这座城市的美好未来和梦
2、想。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城市之间的竞争必将重归产业主赛道。面对前所未有的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距离“万亿GDP之城”仅一步之遥的,惟有重振产业雄风,再创一个热血沸腾的激情年代。要抢占集群发展“主攻点”。深耕实体经济,坚持“链式”发展,推动地标产业强链、新兴产业拓链、未来产业建链,打造高端高质高新的硬核产业集群。要打造特色地标产业,到2025年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3000亿元的产业集群。要加速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到2025年总规模超亿元。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人工智能、细胞治疗、超材料、无人驾驶、元宇宙等前沿领域,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
3、化与加速计划。要加快建设企业矩阵,加快做强龙头企业,力争到2025年实现本土企业“世界500强”零的突破,以全国一流的政策力度引领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今年全市高企数量达3400家左右,到2025年实现倍增。深入实施上市企业倍增计划和上市后备企业“双百”行动,到2025年上市企业超过150家。要激活科技创新“主动能”。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科技之光闪耀智造之城。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全力建设“两湖”创新区、中以创新园、智能制造龙城实验室等高端创新载体平台,滚动编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清单,协同突破“卡脖子”难题。要建强人才链支
4、撑创新链。深化产才融合,围绕“高精尖缺”和“卡脖子”领域,“一事一议”“一人一策”引进全球顶尖战略科学家,加快建设长三角青年创新创业港。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发展,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继续领跑全省。要壮大资金链浇灌创新链,精心打造龙城金谷,构筑覆盖科创企业生命全周期、成果转化全过程、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科技金融体系。要把准智改数转“主方向: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新型算力供给,打造产业大脑。掀起企业智改数转浪潮,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字化转型。大力培育双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加快培育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鼓励技术领先的企业走出厂门、输出方案、制定标准。推动“5G+工
5、业互联网”场景应用,打造标杆示范,让更多企业看得见成效、找得到路径,真正“敢转”愿转“会转要强化重大项目“主抓手”。继续坚持重大项目招引推进不动摇,始终保持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强劲态势。加强产业链招商、基金招商,压紧压实“日常跟踪、月度巡查、季度督查”工作机制,实现重大项目开工率、竣工率和达产率有新提升。畅通城市发展“大通道”和“微循环”,打造长三角现代物流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健全全市统筹招商工作机制,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的新机制,让每个板块在“赛马场”上龙腾虎跃、各展所长。要打造质量品牌“主力军”。学习德国工匠精神,使质量向德国质量看齐、与德国质量媲美。开展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让制
6、造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对新获评“中国质量奖”和“中国工业大奖”等各类奖项的予以重奖,打造质量标杆。实施标准领航工程,抢占行业发展的话语权。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培育一-批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要大力弘扬制造文化和工匠文化,以高品质制造推动“智造”扬帆远航。要唱响绿色安全”主题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毫不动摇、毫不放松地推进绿色低碳安全发展,确保实现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加快传统产业绿色转型。推进“双碳”战略,推动建设一批低碳园区、零碳工厂。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三年大灶”收官,提升本质安全水平。要抢占绿色低碳产业新赛道,继续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确保始终引领潮流、走在前列。提高资源
7、集约利用水平,积极推广工业用地新模式,大力实施重点行业领域减污降碳行动。广大企业家始终是最坚挺的脊梁、最坚实的依靠、最可信赖的“合伙人二他寄语广大企业家,向高而攀,大浪淘沙中要有勇争一流的豪情,争做头部企业、航母企业、世界级企业,形成“高原隆起” “高峰林立”的产业发展生动图景。迎新而进,瓶颈制约前要有创新突围的坚韧,在科技创新上要舍得投入,修炼更多独门绝技,以创新赋能发展、以创新制胜未来。乘势而上,风起云涌间要有破茧蝶变的果敢,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闯过数字转型关。致远而行,薪火传承里要有逐梦不息的担当,青年企业家要为时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用奋斗打磨美好未来
8、的模样。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当好企业家们的最强后盾、最佳拍档,政企同心携手、一起向未来。要做到为企服务“零距离”,打造全国营商环境最优城市,让大家创新无惧、创业无忧、创造无憾。要做到政策落实“零时差”,按照第一时间、顶格优惠原则,借力智慧经办系统,推动各项政策直达快享、及早发力,以“真金白银”助推全市企业专注前行、再攀新高。要做到损害企业利益“零容忍”,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加快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让每个企业感受到公平正义。总体要求蓝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发展定位,以产业强市为支撑,统筹推进集群建设、技术攻关、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安全发展,打造结构优化、产业高端的现代化,
9、构建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壮大发展格局,持续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主要目标1、规模效益到2025年,全市工业规模总量超2.5万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稳定在43%左右,培育3个以上规模超三千亿元的产业,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达60%o2、产业结构到2025年,全市地标产业突出、特色产业鲜明,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新增国家级集群1-2家。3 .企业发展到2025年,力争1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2000亿元以上1家、1000亿元以上1家、500亿元以上4家,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集团)30家。力争引进落地世界500强企业10家、知名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10家。4
10、.创新水平到2025年,全市创新水平各项指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工业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20000件。新增中国工业大奖企业2家。5 .两化融合到2025年,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行,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培育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100个以上,其中国家级双跨平台1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个,上云企业数超20000家。6 .绿色发展到2025年,全市绿色制造水平大幅提升,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建设国家级绿色园区3个以上,省级以上绿色工厂100家以上,其中国家级35家。十大任务(一)打造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1 .高端装备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6000亿元。强
11、化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特色,推动机器人、数控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融合发展,完善机器人和数控机床产业链。农机在智能化大型拖拉机等领域瞄准国际一流和国内空白持续发力,工程机械重点发展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大型挖掘机等关键零部件;新型电力装备重点发展特高压产品。轨道交通装备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自主创新项目布局。2 .新能源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1500亿元。重点发展光伏产业,推动高效晶硅电池等高效电池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强大尺寸硅片等核心组件及设备研制;支持发展光热、风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前瞻布局氢能和储能产业。3 新材料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1500亿元。重点发展以石墨烯、碳纤维为
12、代表的先进碳材料,石墨烯领域重点突破制备技术等关键核心技术,碳纤维领域实现在航空航天领域、民用工业领域的应用突破。4 .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4000亿元。重点发展整车和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强汽车核心零部件产业,前瞻布局智能网联汽车,做精做专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件检验检测服务。5 ,绿色精品钢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3000亿元。重点发展优特钢棒线材、板材,拓展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条。面向铁路轨道、汽车轴承、船舶锚链等领域重点开发高品质精品钢材。6 .高端纺织服装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700亿元。大力推动纺织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融合,重
13、点发展纺织机械、纺织面料,支持发展服装产业。7 .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1500亿元。以集成电路、5G等相关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为重点,全面深化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在制造业和民生服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加快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8 .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1()00亿元。重点发展生物药和医疗器械产业,前瞻布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产业,加快推动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9 .新型建筑材料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500亿元。重点推进绿色环保等新型建筑材料研发、生产、应用、推广等。加快开发新型低碳排
14、放水泥品种、高耐久水泥基修复材料和工业废渣及建筑垃圾制备的循环利用等技术。10 .节能环保集群到2025年,集群规模达800亿元重点推进高端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壮大,聚焦水污染防治设备、高效节能装备等重点领域,引导企业从设备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发展。推动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和产业链条。(二)纵深拓展“智改数转”企业智能化改造。树立打造标杆示范,到2025年建成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3家、省级智能工厂30家、省级智能车间300个、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35家、省级5G全连接工厂2家;争创国家智能制造先导区,培育建设30家以上市级智能制造示范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企业加快将研
15、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营管理等核心业务向云平台迁移,每年新增上云企业3000家以上,其中省星级上云企业200家。支持企业建设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和数字运营中心。到2025年,累计省星级上云企业2000家,建成5G基站2.5万个,部署10G-PON端口数9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节点服务全国企业超过6000家。打造“智改数转”生态。到2025年,新增产值过亿本地服务商10家、省级领军服务商16家,市级“智改数转”服务商100家,建成工业大数据产品和服务标杆企业4家、省级首台套重大装备16个、“苏锡常”首台套80个,全市工业软件产品收入超过亿元。(三)强化技术创新突破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推进国家、省、市三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建设。到2025年,力争新增国家级中心3家、省级中心300家。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组织实施一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形成一批国产化替代的原创成果。打造高端创新载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