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六单元《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第六单元《自相矛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自相矛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吾、弗”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4个字。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结合注释,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理解寓言的内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4 说说“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5 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学课题1 .交流寓言,激发兴趣。导语:寓言故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凝聚了中华民族最宝贵的人文精髓,一般由几个字、几句话或是一则故事组成,篇幅较短,里面却包含了深远的寓意。你都积累了哪些寓言故事?请同学们根据图片猜寓言故事,并说说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交流:亡羊补牢
2、守株待兔握苗助长。2 .单元预导,揭示课题。像这样富含哲理、充满思辨的寓言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走进第六单元,去感受“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一起来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去感受古人充满智慧的思辨哲学。3 .图解“矛”“盾”,初释题意。(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根据图片特点,认识什么是“矛”和“盾”(矛的前面尖尖的,非常锋利,是用于攻击敌人的一种兵器。盾是圆形的,或者是方形的,非常坚固,是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2)矛的作用是攻击,盾的作用是防御,它们的作用完全相反。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自相矛盾”的意思。(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
3、致。)4 .简介出处,了解作者。本文选自韩非子难一作者韩非为先秦时期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二、初读古文,识字通文1 .读通课文,扫清障碍。自读要求: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读流畅,有难度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边读边圈出生字词,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生字词。2 .师生交流,检查反馈。(1)识字检查反馈:在朗读句子的练习中学习生字,师相机指导。(同桌合作读、全班接龙读、拓展指导读。)“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提示
4、:“夫”是多音字,可据义辨析。“夫”字指“成年男子” “丈夫”时读“ft! ”在文言文中用于句首或句末表示语气时读“f也”本课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写字教学指导。指导书写:矛、盾、誉、吾。提示:“矛”和“盾”通过字形演变讲解,注意“矛”的第二笔点,不要丢掉撇;盾字下面是“目”。“誉”和“吾”同为上下结构:写“誉”字时注意“兴”在上,撇捺要舒展,“言”在下,多横等距离;“吾”为形声字,“口”表义,“五”表声,本义是“我” O生练习书写,师相机指导把握笔画间的长短变化和间距宽窄。三、教师范读,读文知韵1 .生听读,划分节奏。阅读古诗文最具风雅,且文言文语言精练,朗读很注重韵味和节奏,请听老师范读
5、,同学们边听边划分节奏。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日:“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 .同桌互读,对比点评。(1)根据课文节奏划分练读。(2)同桌互读,彼此指导点评(3)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四、聚焦学法,读文知意1 .复习学法。复习读懂文言文的方法: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猜测。2 .试说大意。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课文,并说说对课文大意的理解。3 .师生交流。(1)让我们穿越时空,来到楚国的集市。话说这楚国集市可谓人来人往,只见那商人吆喝
6、声声高,行人熙攘好物挑,好一番热闹景象。同学们,让我们聚焦这边,随即指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生选择合适的方法理解文意,师相机指导重点字词的理解:鬻、陷、坚、利、誉。)(2)楚人的这番吆喝吸引了你们的围观,见其称盾之坚无敌,又闻其夸矛之利第一,你们中最善于思考、最具智慧的谁不禁问道? -举手学生随即指读: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生理解文意,师相机指导理解“或、何如”。)过渡:我们班善于思考的孩子有这么多!听了楚人的夸赞,你有什么疑惑?-(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思考了楚人的这一番话,经过推敲,
7、你会问道-(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此情此景,你的眼神告诉我你有话要说,可见你一定是个思维缜密的孩子,所以你不禁问道一(生接读)“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3)这一问,让这位卖矛和盾的楚人作何反应呢?学生齐读:其人弗能应也。(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理解句意。)好一个“弗能应也”,再看看文中插图,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位叫卖者此时此刻的尴尬和窘态,你最想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呢?(哑口无言、目瞪口呆、无言以对、无地自容、红耳赤、张口结舌)(4)面对此情此景,老师和你们一样,不禁发出这样的议论,师生齐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师引导生利用断句、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
8、解句意。)4 .生生合作。一生读课文,一生说大意。五、品悟矛盾,读文知理1 .知矛盾。明确了古文的大意,你是否更能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了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反馈:因为这个楚人若回答矛能刺穿盾,就与“物莫能陷也”相矛盾;他若回答矛不能刺穿盾,就与“于物无不限也”相矛盾。他把矛和盾的作用都夸大到了极致,前后相抵触,不能自圆其说,尴尬至极,所以无法回答。2 .明道理。读了这篇文言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反馈:世上不大可能同时存在无坚不摧的矛和牢不可破的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不能前后相抵触,要实事求是,三思而后行。结语:旁观善思者的发问让我们为之拍案叫绝,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敬佩,相隔几千年
9、的文言故事里蕴含的道理至今仍让人受益无穷。六、讲演故事,启发思维1 .发挥想象,讲述故事。评书是我国的一种口头讲说的表演形式,观看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的评书表演经典片段,看完说说单爷爷的评书表演为什么广受大众喜爱?(播放视频片段后师生交流)请你也试着用评书的形式来讲述自相矛盾这个故事。想象当时叫卖的场景,楚人与围观者的神态、动作或者心理活动等,把故事讲得更吸引人。话说这楚国集市,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好不热闹,正所谓:矛、盾同卖本矛盾,善思之人发言论;贻笑大方窘态困,三思而行要谨慎。(1)生生练习。(2)生推荐讲故事。(3)师生评议。2 .巧用妙招,化解尴尬。既有活跃思维,又有表演天赋的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帮助这位楚人化解尴尬吗?(师生交流)七、练读成诵,拓展阅读1 .借助插图,尝试背诵。(1)出示课文和插图,生交流图文一一对应。(2)借助插图和提示语,完成背诵填空。(3)借助插图,尝试背诵。2 .课外拓展,推荐阅读。课后搜集韩非子中其他经典的寓言故事进行拓展阅读。(设计意图:图文并茂,以图助读、熟练诵读等多种方法相结合最后达到熟练背诵的目的。延伸阅读韩非子中其他的经典寓言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实现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