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一节人类用以把握世界的三个概念框架:常识性质的概念框架、科学性质的概念框架、哲学性质 的概念框架。不同的概念框架提供了不同性质的世界图景、思维方式和价值规范。世界图景思维方式价值规范常识经验的(直观性,给予性凝 固性,非批判性)表象思维 肯定性思维 形而上学的经验性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 狭隘、保守、极端科学超验的(概念的,逻辑的 精确的,系统化的)理论思维;肯定思存 统一性基础上构成思 想理性化的实证精神分析态度哲学以历史的和辩证的态 度去看待常识和科学 所提供的世界图景理论思维;把思存是 否统一当作问题的基 础上反思思想以辩证智慧对待价值 问题哲学的世界图景:不是为人们提供某种区别于常识的
2、凝固的世界图景,而是把常识以及科 学所提供的世界图景作为批判反思的对象,揭示构成这些世界图景的诸种前提,启发人们 以历史的和辩证的态度去看待和理解这些世界图景,为人们寻求和形成新的可能的世界图 景敞开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哲学的思维方式:一方面是使哲学的反思态度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自觉化和普遍化,另一 方面则是把科学发现、科学发展所引起的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升华为时代的自我意识,促成 人们以时代水平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哲学的价值规范:也不是直接地提出和给予人们某种特殊的价值判断而是把常识的和科学 的价值判断作为反思的对象。批判地揭示隐含在这些价值判断中的诸种前提,即批判地揭示 常识和科学做出这
3、些价值判断的根据、标准和尺度,从而启发人们以批判的精神和开放的态 度去对待自己的价值观念。哲学作为人类把握世界的方式:反思 构成思想是以“世界”(神话的世界、常识的世界、宗教的世界、艺术的、伦理的 世界和科学的世界)为对象历史地发展地构筑属人的世界t 反思思想则是以“思想”(人类把握世界的各种方式所形成的认识成果)为对象, 揭露这些 思想 的内在矛盾 以及这些 思想 之间的矛盾,从而为人类思想敞开自我批 判的空间,推动人类思想的变革,并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反思的前提性、批判性 批判性指哲学反思对“思想”的否定性的思考方式,或者说 把“思想”作为“问 题”予以追究和审讯的思考方式,批判性
4、是反思的最本质的特性 前提性是指哲学的反思是对思想的各种“前提的批判而不是一般所理解的对思想的 “内容”的批判哲学的“前提批判”简爱之所以成为名著,就在于对男“财”女“貌”的主流爱情价值观的“前提批 判”,而这在通常的偶像剧和言情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哲学反思的批判性 当你批判地思考你在世界上所做的事情时,你便在从事于哲学思维。当然,你所做的事 情首先是过生活,过生活牵涉到情绪、信仰、怀疑和勇敢批判地研究这些东西的意义和 涵义,这便是哲学一一乔西亚罗伊斯, 哲学认为,人的行动和目的绝非是盲目的必然性的产物。无论科学概念还是生活方式, 无论流行的思维方式还是流行的原则规范,我们都不应盲目接受,更不能
5、不加批判地仿 效,哲学反对盲目地抱守传统和在生存的关键性问题上的退缩。一一霍克海默 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所有的大哲学家都相信,随着他们自己的体系的建立,一个新的思想时代已经到来。至 少他们己发现了最终真理。如果没有这种信念,哲学家几乎不能成就任何事情。他们全 都坚信,他们有能力结束哲学的混乱,开辟某种全新的东西,它终将提高哲学思想的价 值。* 哲学事业的特征是:它总是被迫在起点上重新开始,它从不认为任何事情是理所当然的, 它觉得对任何哲学问题的每个解答都不是确定或足够确定的,它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 须从头做起。一一石里克哲学是以时代性的内容,民族性的形式,个体性的风格去求索人类性的问题。*
6、人的奥秘,是哲学的奥秘所在;* 探寻哲学的奥秘,就是在求解人的奥秘;* 人及其与世界的关系是全部哲学问题的集结点。哲学何为:一种文化的传承;一种感悟和体验;一种沟通和交流;一种批判态度和自由精 神哲学是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批判,反思有利于创造性头脑 如果不对假定的前提进行检验,将它们束之高阁,社会就会陷入僵化,信仰就会变成教 条,想象就会变得呆滞,智慧就会陷入贫乏,社会如果躺在无人质疑的教条的温床上睡 大觉,就有可能会渐渐烂掉。 要激励想象,运用智慧,防止精神生活陷入贫瘠,要使对真理的追求,或者对正义的追 求,对自我实现的追求持之以恒,就必须对假设质疑,向前提挑战,至少应做到足以推 动社会前进
7、的水平。哲学提供一种理想标杆,引领社会进步 人类总是悬设某种基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理性目标,否定自己的现实存在,把现实变 成更加理想的现实。*启发人类在理想与现实,终极的指向性与历史的现实性之间,既永远保持一种“历史的 张力”,又不断打破这种“微妙的平衡”,从而使人类在自己的全部活动中保持生机勃勃 的求真意识、向善意识与审美意识,永远敞开自我批判和自我超越的空间。第二节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萌芽于夏商周三代,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 一.先秦子学(诸子百家);二.汉代经学;三.魏晋玄学;四.宋明理学*中国传统哲学的肥沃土壤,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儒家:厚重朴实的入世哲人:仁者爱人、
8、忠恕、人道原则、理性原则 道家:轻灵飘逸的出世高人:自然原则、逍遥游、辨证法和相对主义 儒、道、释:中国人的理想人格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一.古希腊罗马哲学:1.自然哲学(公元前6前5世纪);2.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 多德(公元前4世纪);3.晚期希腊化哲学 二.中世纪经院哲学 三.近代西方哲学 四.现代西方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唯物主义W近代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哲学基本问第一方面(谁为“第一性”问题)(三种历史形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元论题(思维和/唯心主义S
9、J主观唯心主义存在的关系/(两种基本形式)客观唯心主义问题,即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第二方面(有无“同-X,可知论性问题) 不可知论存在物质,思维精神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 “存在思维”的内涵及其丰富,两者的关系更是错综复杂,“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只 是其中之一,但是最重要的一种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恩格斯) 远古时代:灵魂对外部世界的关系问题 中世纪的经院哲学:什么是本原的,是精神,还是自然界?世界是神创造的呢,还是从 来就有的? 近代哲学:(“十分清楚的”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并使之获得了“完全的意 义“)精神与物质精神和自然界谁为本原的问题根源于人类的产生,人类使统一
10、的世界分化为“物质”与 “精神”两大类现象。* 这两大类现象的对立是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在统一的世界内部发生的最为根本的和重要 的变化,也是最为广泛最为普遍的对立。西方哲学从诞生伊始,即形成了主客两分的思维模式西方哲学的本体论(存在论)阶段, 直接地寻求和断言某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并把这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 归结为万物的本原,用这种经验的或超验的“存在”去解释全部的经验世界以及关 于经验世界的全部知识恩格斯 凡是断定精神对自然界说来是本原的,组成唯心主义阵营t 凡是认为自然界是本原的,则属于唯物主义的各种学派除此之外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这两个用语本来没有任何别的意思,它们在这里也不能在 别
11、的意义上被使用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把“物质”理解为当时所发现的物质结构的最小层次一一原子,把原子的某些物理属性 当成一切物质的共同属性。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例如我的感觉、经验、心等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世界不过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例如被虚构出来的离开人和物质世界的“道、理、理 念、“绝对观念”等等)确定为世界的基础,当作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物质世界只 不过是“客观精神的产物,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类、超自然的“客观精神派生的 唯心主义的形成:夸大
12、了认识过程中主体对客体的“逻辑先在性” 两种先在性: 时间先在性:对经验事实,包括科学事实的陈述,即表述经验对象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 先后顺序。具体地说,一事物先于他事物而存在,这一事物较之他事物就具有时间上的 “先在性” 逻辑先在性:它所陈述的并不是事物之间在时间序列中的先后顺序,而是事物之间在逻 辑上的“优先地位”客观唯心主义自在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事物的本质对事物的现象在逻辑上具有优先地位f把“本 质”看成是独立于“现象”之外并且决定事物存在的某种“本原”的东西f客观唯心主义“理是唯一的最高存在。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己”,天地万物三纲五常,“盖皆 此理之流行。 “理在事先是朱熹唯心
13、主义哲学的基本命题。程朱学派的“理是指一般性的概念、观念、 原则。* “理化生万物的图式: 太极(理)一阴阳(气)一万物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 一一认识活动中主体对客体逻辑上“优先地位” 客体之所以是客体,是以主体存在为前提的,没有成为主体对象的存在,只是某种“自 在之物”而不是主客体关系中的客体 主体在何种程度上把握到客体,又是以主体的实践水平和认识水平为前提的 主体的“意识”、“激情”、“意志”、“目的”主观唯心主义 夸大自为意义上的逻辑先在性:把主体的感觉、思维、意志 视为本原性的存在,把 客观世界视为派生性的存在 列宁:把认识的某一个特征、方面、部分片面地、夸大地发展(膨胀、扩大)
14、为脱离了 物质、脱离了自然的、神化了的绝对反对对两大基本派别的简单化理解 一,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各有其理论的所见与所限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论在哲学水平上具有本质上的差别,不可混为一谈。 聪明的唯心主义比愚蠢的唯物主义更接近于聪明的唯物主义(列宁)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 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 解,不是从主观方面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 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 的活动本身的。(马克思)西方哲学的认识
15、论转向:没有认识论的本体论为无效要求在建立关于世界的理论之前必须先有关于认识的理论,从而使思想的客观性问题, 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成为当时哲学的中心问题近代唯物论和唯心论无法解决思存同一性问题 近代的唯物论哲学认为:思想的客观性在于思想映象是关于对象的映象,思维通过 分析、抽象感性映象而形成的思想观念,它表达的就是思维对象的规定性。 思想映象不仅仅是关于对象的映象,而且只能是经过思维主体的思维活动所形成的 映象,因此思想的客观性也要求主体的思维活动的客观性,那么主体的思维活动具 有客观性吗? 近代的唯心论:思想的客观性在于思想的对象即是思想的内容,意识界的存在。思 想通过自我认识而形成的思维规定,也就是思维对象的规定。 把思想的对象限定为意识界的存在,那么意识界的存在是从哪里来的?意识界的存 在与意识外的存在是何关系?如果不解决意识界的存在与意识外的存在的统一性 问题,又如何确认思想的客观性?传统哲学的突出特征之一,是从对立的两极思维或存在出发去寻求世界的统一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