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 习题集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 习题集精选.docx(1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免疫学习题集第一章免疫学绪论1 .简述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和作用。2 .简述免疫系统具有双重功能(防卫、致病)的理论基础。3 .简述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 .固有(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防御功能,乃经遗传而获得,而并非针对特定抗原,属天然免疫;具有无特异性、无记忆性、 作用快而弱等特点;是机体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在感染早期(数分钟至96小时内)执 行防卫功能。执行固有性免疫功能的有皮肤、粘膜物理屏障作用及局部细胞分泌的抑菌和杀 菌物质的化学效应;有非特异性效应细胞(中粒、单核/巨噬细胞、MK细胞等)对病毒感
2、染 靶细胞的杀伤作用,及血液和体液中效应分子(补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的生物学作用。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是指个体发育过程中接触特定抗原(决定簇)而产生,仅针 对该特定抗原(决定簇)而发生反应。由后天获得,具有特异性、记忆性、作用慢而强等特 点。其执行者是T及B淋巴细胞。T及B细胞识别病原体成分后被活化、增殖、分化等免疫 应答过程,约4-5天后,才生成效应细胞,杀伤清除病原体。适应性免疫应答是继固有性免 疫应答之后发挥效应的,在最终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治愈,及在防止再感染中,起主导作 用。2 .免疫是指机体对对“自己”或“非己”的识别并排除非己的功能,即免疫系统对“自己” 和“非己”抗原性
3、异物的识别与应答,借以维持机体生理平衡和稳定,从而担负着机体免疫 防御、免疫自稳和免疫监视这三大功能。免疫系统在免疫功能正常条件下,对非己抗原产生 排异效应,发挥免疫保护作用,如抗感染免疫和抗肿瘤免疫;对自身抗原成份产生不应答状 态,形成免疫耐受。但在免疫功能失调的情况下,免疫应答可造成机体组织损伤,引起各种 免疫性疾病。如免疫应答过强造成功能与组织损伤引发超敏反应,或破坏自身耐受而致自身 免疫病;如机体免疫应答低下,使机体失去抗感染、肿瘤能力,导致机体持续或反究感染、 或肿瘤的发生。3 .特异性免疫应答具有特异性、记忆性、耐受性等特点。特异性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 方面特定的免疫细胞克隆仅能
4、识别特定抗原(决定基);另一方面应答过程形成的效应细胞 和抗体仅与诱导其产生的抗原(决定基)发生特异性反应。记忆性是指淋巴细胞初次接触特 定抗原,产生应答,形成特异性记忆细胞,该细胞以后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刺激后迅速被激活 产生强的再次应答。耐受性是指免疫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也可表现为针对特定抗原(决定 簇)的特异性不应答,即产生免疫耐受。第二章抗原1 .试述决定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2 .试述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3 .试述超抗原的概念,特征,种类及生物学意义?4 .试述抗原决定基的类型1.影响抗原物质免疫原性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抗原的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的核心。非己 物质是
5、异物,一般而言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免疫源性越 强;第二是抗原的理化性质,包括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大小、结构的复杂性、分子构象 与易接近性、物理状态等因素。一般而言,蛋白质是良好抗原,其分子量越大,含有的芳香 族氨基酸越多,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第三是宿主的遗传因素、年龄、性别与健康 状态。机体对抗原的应答的强弱受免疫应答基因的调控,青壮年动物比年老或年幼动物免疫 应答强;第四是抗原进入机体的剂量、途径、次数以及免疫佐剂的选择都明显影响抗原的免 疫原性,免疫途径以皮下免疫最佳。2 . TD-Ag和TI-Ag引起免疫应答的区别如下: 比较项目TD-AgTI-A
6、g产生抗体应答需要T细胞辅助 是否免疫应答的类型体液/细胞体液产生Ig的类别(或类别转换)五类IgM再次应答和记忆有无抗原物质大多数抗原少数化学特性蛋白质 多糖或脂多糖结构特点结构复杂(半抗原-载体结构) 结构简单(重复的半抗原结构)3 .某些抗原物质,极低浓度即可激活机体2虹20%T细胞克隆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此为超 抗原。超抗原无须APC加工,直接与MHC-II类分子非多态区外侧结合,仅与TCRVB片段 结合,无MHC限制性。超抗原主要有两类:内源性(病毒性)和外源性(细菌性)超抗原,前者如小鼠次要淋巴细胞刺 激抗原;后者多为细菌的外毒素,如金葡菌的肠毒索、链球菌致热外毒素等,都能刺激T细
7、 胞增殖。超抗原能短时间内活化大量的T细胞,一方面导可致体内T细胞耗竭,从而诱导T 细胞耐受;另一方面活化大量T细胞,产生大量CK而致病。如食物中毒、某些自身免疫性 疾病、AIDS和某些肿瘤发病有关。4 .抗原决定基的类型分两类。一类为线性决定基或线性表位;另一类为构象决定基或称构 象表位。前者是指肽链序列上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所构成,所以也称为连续性表位,后者是指 在空间上位置邻近,但序列上不连续的氨基酸残基所形成的决定基,也称为非续性表位。线性表位是蛋白质经酶解加工后而形成的,一般为T细胞所识别,所以又称为T细胞决定基 或T细胞表位;构象表位为天然蛋白质,可直接B细胞所识别,所以又称为B细胞决
8、定基或 B细胞表位。第三章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1、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免疫器官根据其功能不同,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 生、分化、成熟的场所。哺乳动物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和骨髓,在禽类还包括腔上囊。 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 位。外周免疫器官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2、胸腺微环境的组成及其作用。胸腺微环境由胸腺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及局部活性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等)组成, 其在胸腺细胞分化发育过程的不同环节均发挥作用。胸腺基质细胞包括胸腺上皮细胞、巨噬 细胞、树突状细胞和
9、成纤维细胞等,主要参与胸腺细胞的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其中胸腺上 皮细胞是胸腺微环境的最重要组分,主要通过分泌胸腺激素和细胞因子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 成熟的T细胞,同时上皮细胞还能与胸腺细胞相互接触,与其表面的黏附分子及其配体、细 胞因子及其受体、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与TCR等相互作用诱导胸腺细胞分化为成熟。细 胞外基质可促进上皮细胞与胸腺细胞接触,并参与胸腺细胞在胸腺内移行和成熟。第四章免疫球蛋白1 .简述Ig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2.试述Ig的生物学功能第二部分:参考答案LIg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H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L链)通过二硫键连接而成的四肽 链分子。在Ig分子N端,轻链1/2和重链1
10、/4或1/5处,其氨基酸组成和排列次序多变,称该区为 可变区(V区),可特异性结合抗原。在可变区中,某些局部区域的氨基酸组成与排列具有 更高变化程度,故称此部位为高变区(或互补决定区)其构建了抗体分子和抗原分子发生特 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而可变区中其它部分的氨基酸组成变化较小,即为骨架区,它不与抗 原分子结合,但对维持高变区的空间构型起重要作用。在Ig分子C端,轻链1/2和重链1/4或1/5处;其氨基酸的组成和排列比较恒定,称为恒定 区(C区),C区虽不直接与抗原表位结合,但可介导Ig的多种生物学功能。在CHl与CH2之间,因含有丰富的脯氨酸,易伸展弯曲,称为校链区,该区变构有利于IgV 区与
11、抗原互补性结合;有利于暴露补体结合点;该区对蛋白酶敏感。2 . Ig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特异性结合抗原,发挥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介导体液免疫 免疫效应;激活补体与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介导吞噬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 I型超敏反应;IgG可通过胎盘;SIgA可穿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参与粘膜局部免疫。 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负调节作用。第五章补体系统1 .简述补体系统的组成。2 .简述补体的生物学功能。3 .试比较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第二部分:参考答案1 .补体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中的一组球蛋白,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因是 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而得名,它包括30余
12、种可溶性蛋白质和膜结合蛋白组 成,按其功能的不同可将分为三类:补体的固有成分,包括经典途径的Clq、Clr、Cis、 C4、C2; MBL途径MBL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和丝氨酸蛋白酶;旁路途径的B因子、D因子; 三条途径的共同末端通路C3、C5-C9o调节蛋白,包括备解素(P因子)、Cl抑制物、 I因子、H因子、C4结合蛋白等; 补体受体:CR1-CR5. C3aR、C2aR. C4aR等;2 .补体的生物学功能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并形成MAC,介导溶细胞 效应;另一方面补体激活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蛋白水解片段介导的各种生物学效应:(1)调理作用:C3b、C4b、C5b氨基端
13、与靶细胞结合,陵基端与表达C3bR的吞噬细胞结合, 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杀伤靶细胞。(2) C3b参与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IC)补体与Ig结合一抑制新的IC形成;C3b与红细胞表面C3bR结合,运送至肝脏清除。(3)引起炎症反应过敏毒素作用:C3a、C4a、C5a与肥大细胞、嗜酸粒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激发脱颗粒, 释放组胺,使血管道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趋化因子作用:C3a、C5a促进中性粒细胞浸润。3.补体系统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点见下表:比较项目经典途径MBL途径旁路途径激活物免疫复合物等细菌表面甘露 糖细菌脂多糖、酵 母多糖等参与的补 体成分C1-9C2-9、 MBL、丝 氨酸蛋白酶C3、B
14、因子、D、 因子、P因子、C5-9所需离子Ca2, Mg2,Mg21Mg21C3转化酶C4b2bC4b2bC3bBbC5转化酶C4b2b3bC4b2b3bC3bBb3b作用参与特异性体液 免疫效应阶段,在 疾病的持续过程 中起重要作用。参与非特异性 免疫,可直接激 活,在感染早期 起重要作用。参与非特异性免 疫,可直接激活, 自身放大,在感 染早期起重要作 用。第八章 nE要组织相容性抗原、1.何为HLA基因复合体的多基因性和多态性?试述其生物学意义。1. HLA复合体的多基因性是指HLA复合体中,结构和功能相似的基因座有多个。多态性是 指随机婚配的群体中,同一基因座位上有众多的等位基因,可编
15、码二种以上产物。HLA复合 体是目前已知人类基因组中最复杂的多态性系统。因为HLA复合体中基因座位众多,每一基因座均有众多复等位基因,各座位等位基因随机组 合,导致HLA基因型的极端复杂性和表型的极端多样性。人是二倍体生物,HLA复合体中的 等位基因均为共显性,从而增加了 HLA表型多样性。HLA表型的多样性一方面有利于群体适应复杂的环境改变,从而维持种群的生存,因为MHC 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提呈抗原,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其多样性赋予群体(多态性)和个体 (多基因性)提呈抗原的多样性。另方面在群体中难以寻找到HLA型别完全一致的个体, 可用于个体识别,但不利于寻找同种移植物供者。2. HLA I类和HLA II类分子在结构、组织分布和提呈抗原方面的比较:比较项目HLA I类分子HLA II类分子肽链的组成由重链(链)和轻链(。2m)组成,a链为跨膜结构,其胞外段有al、a 2、a 3结构域。由HLA基因编码的a链和B链组成,胞外段分为a 1、a 2、k 2结构域。肽结合区(与抗原肽结合的部位)由al、a 2结构域组成;由al、B结构域组成Ig样区(T细胞结合的部位)由a 3结构域组成,是CD8分子结合的部位由a 2、B 2结构域组成,是CD4分子结合的部位组织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有核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