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元典的图像呈现.docx
《中国文学元典的图像呈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元典的图像呈现.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国文学元典的图像呈现先秦圣哲历经数代像冶,创构诗经楚辞尚书春 秋左传国语战国策老子论语孟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等观照宇宙、社会、人生的文本。它们 是先民文学智慧的结晶、后世文学思想运行之基轴和腾跃的跳 板,决定着中国文学发展方向、性质和特征,是积淀“最深沉的 精神追求”、包含“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独特的精神标 识”的中国文学元典。在两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人们除却运用诂、训、传、笺、 章句、正义、通释等方式对其进行义理解述、历史考据、辞章剖 析,创制毛诗故训传楚辞章句春秋左传正义论语 集解义疏南华真经义海纂微等“文字阐释”文献外,还借 助图像这一载体与媒介展开视觉再现:或图解(图注、图说、图
2、 考、图释)文本蕴涵,或绘画(绣像绘图、有像、图赘、像传) 元典创构者之形貌事迹,或描摹(纂图、镌像、全像、出像)元 典衍生的文化故事,产生诗经图、楚辞图、历史散文图 像、诸子散文图像等3000余种作品,形成中国文学元典的“图 像阐释”形态。打开“图像之窗”,审视中国文学元典之图像呈 现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特征价值,有助于全面认识、系统理 解、准确把握中国文学,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学自信、文化 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为世界文学繁荣发展贡献中国文学的图像智 慧。唐裴孝源贞观公私画录序日:“宓牺氏受龙图之后,史 为掌图之官,有体物之作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遂 追而写之。至虞、夏、殷、周及秦、
3、汉之代,皆有史掌”,则在 以文字形态呈现的文学元典诞降之际,图像即已与之同生共存, 如孔子曾在周明堂四门墉见及与尚书春秋等相关的“尧 舜之容、桀纣之象”“周公相成王,抱之负斧屎南面以朝诸侯之 图”,而鲁国庙堂东西厢也绘有孔子弟子图,即为其证。其 后代有传承,蓬勃发展,遂在中国文学元典传播接受史上形成“图 书并称,凡有书必有图”(徐康前尘梦影录)的“左图右史” 传统。其中,对元典文本意涵的视觉呈现,是数量最众多、蕴含最 丰富、影响最广泛的图像式样。历代艺术家取材元典文本,借助 图像的表现优势,呈现文辞意蕴,改塑文学情境,投射审美理趣, 实现元典意涵的具象表达。他们以写实笔触,描绘元典所涉仪仗 车
4、马、冠服宫室、山川河流、草木鸟兽虫鱼诸种名物形貌,编纂 世系、家族、职官、授受等图式谱系,如唐程修己毛诗草木虫 鱼图,宋杨甲毛诗正变指南图春秋笔削发微图,元朱 公迁诗经大全图,明钟惺诗经图史合考,清陈厚耀春 秋世本图谱、门应兆楚辞香草图、焦循群经宫室图、 江永乡党图考、刘光黄孟子性善备万物图说,以及日本 细井徇等诗经名物图解、新井白石诗经图、冈元凤毛 诗品物图考,其中之图像多依据元典语辞而创构,而语辞也为 理解图像意旨提供指引,文图互鉴,元典语辞“悠远” “深邃” 之意蕴得以直观呈现。他们还取意于元典全文或部分文辞,将自 我理解认识、观念意旨等进行图像再现,如宋马和之毛诗图、 明刘双松刻孟子全
5、图、清御笔诗经全图书画合璧、门应 兆钦定补绘萧云从离骚全图、孔宪兰刻孔子圣迹图等, 对所涉元典内容进行整体性描绘,为“全图”之典范;而汉蜀郡 太守刘褒据大雅云汉邺风北风创构云汉图北 风图,为较早取意元典片段文辞予以图像呈现者,嗣后,此类 图像蔚为大观,如西晋卫协作毛诗北风图毛诗黍稷图, 东晋司马绍画豳风七月图息徒兰圃图,南朝宋陆探微绘 毛诗新台图、史艺绘屈原渔父图,唐李思训绘巫山神 女图、王齐翰绘楚襄王梦神女图,宋李公麟绘多本九歌 图、李唐绘采薇图晋文公复国图濠梁秋水图,元 代刘贯道、陆治皆作梦蝶图,明仇英绘子路问津图南 华秋水图、文徵明作湘君湘夫人图、戴进作渭滨垂钓图、 周臣作北冥图宁戚饭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学 图像 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