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意蕴.docx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意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意蕴.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明意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把今天的中国建成一个文化强 国,能动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 民在新时代肩负的文化使命。完成这一文化使命,需要进一步推 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这 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建构的重要前提。知往而鉴来,温故而知新。“建设新中国”须以“认识老中 国”为前提。晚清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 ,中华民族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一个拥有上下 5000多年文明史、具有强烈文化自尊、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的民族来说,这无疑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巨大屈辱。赢得中华民族 的独立和尊严,成为近代
2、中国志士仁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而要夙愿成真,就必 须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使命历史地落在 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 既是实践探索史,也是理论创新史和文化建构史。历史上,我们 党建立起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进入新时 代,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目标,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 点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启新文明形态的积极建构过程。从历史 内涵上说,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仅包含并积淀着中国式现代化过 程及其结果的全部历史规定,包含并积淀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 践及其理论的全部成果和
3、文化创造,而且浓缩并体现着中华民族 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能动建构贡献的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和中国 智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既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结果, 又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得以建成的基本标志。因此,中华民族现 代文明赋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特定的文化意蕴,它意味着我们 应该从文明类型建构的高度领会其深远意义。对于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党所采取的立场历来是既明确反对 文化虚无主义,也坚决拒绝文化复古主义,而是坚持辩证扬弃的 科学态度。从“剔除其糟粕,汲取其精华”的甄别和择取,到“古 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主体尺度的确立,再到“创造性转化、创 新性发展”的文化有机体的新陈代谢和自我超越,充分表明了我 们
4、在对待本土文化遗产和资源的态度和方法上愈加成熟和完备, 折射出由客体视角向主体视角的深刻转变。我们党无疑继承了五 四传统,但又对其激进的反传统姿态采取了辩证分析的态度,这 是完全符合唯物辩证法的。毛泽东同志当年在充分肯定五四新文 化运动在反帝反封建中的重要启蒙作用的同时,也客观指出了其 简单对待文化传统的局限。历史证明,文化问题始终构成我们党 的事业一个内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党在文化意识上也日 趋自觉和自信。在中国的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早已渗透并以辩 证扬弃的方式包含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优秀成分。离开了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漫长而深厚的滋养和陶冶,中国人“天下为公” 的责任感和担
5、当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为 了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牺牲和奉献的价值取向等就不可能以中国 人所特有的方式呈现出来。毛泽东同志指出,马克思主义只有“和 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所谓“民 族的特点”和“民族形式”,不仅取决于一个民族的经济条件和 政治条件,还取决于它的文化条件。正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 中介,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以“实事求是”的把握方式被 表征出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知行关系”的领会方式被表征 出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一分为二”的理解方式被表征出 来 这些都不仅仅是单纯语言层面的转换,而是内在地承载着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因子。它们构成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民族 伟大 复兴 文明 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