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失传的秦代制衣手册.docx
《一部失传的秦代制衣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部失传的秦代制衣手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部失传的秦代制衣手册图寄图北大秦简制衣是一部失传的秦代制衣手册。简文记载了 多种服装的尺寸和制法,篇末有“此黄寄制术也” 一句,可知是 黄寄的制衣之术。此类材料无论在传世文献还是出土文献中都极 为罕见。制衣提供了秦代服装工艺技术书的一个珍贵样本。制衣记载的服装种类制衣依次记载了下裙、上襦、大襦、小襦、前袭、给的 尺寸和制法。虽然这并非秦代服装的所有种类,但却是最为常见 的服装,为研究和复原秦代服装提供了可能性。首先是下裙。裙,就是下裳。按照制衣记载,下裙依据 尺寸可分为三种,分别称为大袤、中袤、少袤。“袤”,今字作 邪。说文里有“襦”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衣正幅。 凡衣及裳不袤杀之幅日襦按
2、襦者,正幅之名,非衣名。”制 衣里裙以“袤”命名,或表明其裁制所用为袤杀之幅。大袤为 四幅,中袤和少袤为三幅。“幅”,是布、帛的宽度。据汉书食 货志记载,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睡虎地秦简 金布律有“布袤八尺,幅广二尺五寸”的记载,可见秦代曾 以二尺五寸作为幅宽。不过,因金布律的特殊性,且目前无 出土秦代织物为证,无法确知秦代布帛的具体幅宽,只能待将来 的考古新发现了。我们按照制衣的记载对裙进行了尝试性复原,发现大袤、 中袤、少袤存在腰围逐次递减的情况,但是下摆并非逐次递减, 而是大袤下摆最大,少袤其次,中袤最小。可见,大袤、中袤、 少袤的区分主要在于腰围。此外,复原后的裙下摆和腰围
3、的差值 较传世文献记载及出土实物都要大,且存在腰围较小,成人或无 法穿着应用的问题。这有可能是因为制衣中对裙的制法主要 强调的是斜裁工艺,而对于常规的正裁工艺并未提及。如若加入 正裁裁片,则不再存在腰围过小而无法穿着的问题。其次是上襦。襦是短衣,一般在膝盖以上。在制衣中, 上襦依据尺寸分为三种:大衣、中衣和小衣。释名释衣: “中衣,言在小衣之外,大衣之中也。”大衣、中衣和小衣用布 均为四幅,不过长度略有不同。大衣长各六尺五寸,中衣长各六 尺,小衣长各五尺。督长也不同,大衣督长三尺,中衣督长二尺 八寸,小衣督长二尺五寸。“督”,是衣之背缝。督长也就是衣 的长度。上襦和下裙一般搭配使用。如西京杂记
4、:“织成上襦, 织成下裳。”乐府诗集陌上桑:“细绮为下裙,紫绮为上 襦。”制衣中也明确记载了上襦和下裙的搭配法:“今制衣 者欲傅大袤于大衣可也,于中衣可也,于小衣可也。今制衣者欲 傅中袤于大衣可也,于中衣可也,于小衣可也。今制衣者欲傅少 袤于大衣可也,于中衣可也,于小衣可也。”不过,这种搭配是 上襦下裙独立穿着还是两者分裁然后相连属,不得而知。其次为大襦和小襦。根据制衣记载,大襦和小襦又分别 以有“袤”与否分为两类,称为“大襦有袤”“大襦无袤”“小 襦有袤”“小襦无袤”。大襦和小襦的区别主要在于尺寸。“大 襦有袤“长丈二尺,“大襦无袤”长各六尺,“小襦有袤”长丈, “小襦无袤”长各五尺。通过与
5、前面“大衣” “中衣” “小衣” 的对比可知,大襦的督长与中衣一致,均为二尺八寸。小襦督长 较小衣为短,只有二尺四寸。值得一提的是,制衣不仅记载 了袖的尺寸及裁制,还详细记录了袖与衣身的拼缝技艺,这对于 复原秦代襦衣具有重要价值。“大襦”与“小襦”似与“上襦”不同。所以制衣有言: “此三章者,皆衣上襦制也,不可以为恒襦。”说文解字: “恒,常也。”恒襦应该是指常襦。释名释衣服:“有反 闭襦,有单襦,有要襦。”可见,襦有很多种。文献中还有复襦、 夹襦等。制衣所言上襦制法可能并非常襦制法,所以接着分 述了大襦和小襦的制法。再次为前袭。袭,褶也。颜师古注急就篇:“褶,重衣 之最在上者也。其形若袍,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部 失传 秦代 制衣 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