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图》的图文空间研究.docx
《《洛神赋图》的图文空间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神赋图》的图文空间研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洛神赋图的图文空间研究图1辽博本洛神赋图局部图2辽博本洛神赋图局部Summary:洛神赋是赋中的名篇,其中对于空间的描写与赋的文体形式密切相关,赋所强调的铺排对比使形象的空间感得以显现。同一题材所形成的洛神赋图对空间的描写则多采用对物象的并置,将赋中洛神形象的多视角描写整合为一个固定视角。洛神赋文图之间空间关系的不同在于语言和图像两者不同的认识形式,语言促发的是人的想象活动,是一种想象空间,图像本身则是一种具象的存在,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这就导致了图文中人称和视觉焦点的不同。Key:洛神赋图;图文关系;空间:J212 : A : 1004-9436 (2021) 19-00-03洛神赋与洛神赋图
2、都是非常夺目的艺术品。洛神赋作为曹植的名篇,写了曹植被封为邺城王后回邺城途中的所见所闻,其中与洛神所遇成为叙述的核心。全文虽然仅一千余字,但对洛神的描写充满了曹植的爱慕之情,其中描摹精美绝伦。相传洛神赋图为顾恺之所画,被认为是顾恺之的代表作,而近人从考古绘样的风格器物等方面考证出洛神赋图非顾恺之朝代所画,但是图画本身的艺术经典性是不容否认的,作为与洛神赋互文存在的重要艺术品,洛神赋图为我们进行研究提供了样本。文章试图探究洛神赋和洛神赋图两者之间的转化关系,尤其是在空间问题上。很显然这里的空间是不同于客观现实空间的,无论赋文还是绘画都只能是对这一客观空间的再现或变形。更进一步地讲,从洛神赋到洛神
3、赋图的发展过程中绘画本身的空间并不是直接来自客观空间,而是对赋文描绘的转化1。从文到图的转化是艺术类型变化的一个重要类型,这种转化中空间的角度、空间想象的观念等内容的特点是值得我们分析的。1洛神赋的空间叙述赋作为一种文体,本身的特点就在于“铺采摘文,体物言志”,汉代的赋文已经开始非常频繁地采用一种空间的叙述来描绘事物。有学者就将汉赋中空间方位叙事归纳为十种2,多种空间方位叙事的出现,一方面在于赋中描绘的多是巨大的空间事物,如山川、园林、建筑、城市,另一方面在于空间方位便于对一个事物进行精细有序的描绘。洛神赋继承了汉赋的一些文体特征,其中对洛神出现的场景进行了描写状物,并铺陈其事。汉赋的这些空间
4、叙事现象与赋本身的文体修辞特征是密切相关的。赋中十分突出的一点就是使用排比、对仗等修辞格,赋文通过这种形式上的重复进一步详细书写事物。这样一些修辞特征为赋进行空间叙事提供了形式上的条件。从本质上来看,文学语言本身是呈线状的,这一特点本身并不和客观空间的结构相符,空间作为面、块、体,要比线所呈现的内容更为丰富。为了实现这样一种空间的展现,将文学语言的线性打破,在并置与对比中才能增强空间感。首先,通过将不同的地理或方位并置来展现空间。在这种情况下,赋文所描绘的地理空间处在不同的位置,通过铺排对比进行连接,从而突出一种空间感。如洛神赋中“税驾乎蔡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 一句在并置中
5、突出了四个不同的地理位置,正是语言形式上的相互连接,才使人们更能感受到这些位置点在空间上的联系。这样的语言形式就要比在叙事中以在不同的位置分别叙述这些位置有更强的空间感。除此之外,赋文中“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深波”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都是将对立的方位进行对比的安排,以传达一种空间位置的不同。其次,对于不同空间的连接是非常明显的一种空间叙事,而另外一种从不同视角对同一空间的描绘则属于比较隐性的空间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文学语言所描绘的空间事物是相对统一的,但是语言只能将其一点点展现出来,在不同的视角中将对象结合成一个整体空间。如洛神赋中对洛神的
6、描绘:髡鬣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飙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深波。秋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府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理。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痴朋于山隅。这段文字从始至终都是在描绘洛神的外貌,只是从不同的部位来展开洛神的空间形象。从体态的“修短合度”,到肩、腰、颈项,再到云髻、修眉、丹唇、皓齿、明眸、魇辅,之后又回到仪体的“闲静”,最后描
7、的则是洛神的服饰。相比于远近、左右,地点位置通过这样明确的空间表达、这种视角的变换,带来的更多的是一种画面感,但是画面已经是空间的基础,当我们在想象中将语言所描绘的对象一一联系起来时,一个洛神的形象就具体了起来。在这种想象空间中,对于洛神不同部分的想象伴随着视角的变化,这种变化正如中国绘画所讲究的“散点透视” 一般,在变换的焦点中构建了一个视觉的空间。2洛神赋图的空间描绘洛神赋图有诸多版本,文章以辽宁博物馆所藏版本(辽博本,26cmX646cm)为依据进行文本分析。在绘画中采用了长卷的形式来表现整篇洛神赋所描绘的故事。因为整篇洛神赋叙述了主人公与洛神相见、相识、分离的过程,因为绘画本身并没有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洛神赋图 洛神赋 图文 空间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