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图》:一场跨时空的对话.docx
《《诗经图》:一场跨时空的对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图》:一场跨时空的对话.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诗经图:一场跨时空的对话诗经作为六经之一,历来备受尊崇,对它的图像表现很 早就已经出现,目前所见较早的记载是东汉刘褒作云汉图北 风图,晋明帝司马绍作豳风七月图等。不过,历史上的诗 经图大都以单幅或组图为主,只有南宋和清代分别出现了两种 诗经全图,成为诗经图发展史上的两座高峰。南宋时期, 著名画家马和之与宋高宗、宋孝宗合作,创作了 305幅诗经图, 成为艺苑佳话。时至清代,乾隆皇帝复刻了这一君臣合作的艺坛 盛事,他亲自书写诗文并命画师绘图,补足六首笙诗,历时七年 终于完成了 311幅诗经图。关于马和之的生平有两种说法,周密武林旧事认为他是 南宋御前画院的首席画师,夏文彦图绘宝鉴则记载他是钱塘 人
2、,高宗绍兴(11311162年)间进士,官至工部侍郎。诗 经篇章众多,要将三百多首诗作一一绘图,工作量想必不小, 就连这项工程的发起人宋高宗,也没能等到诗经全图的完成 就去世了,若马和之担任位高权重的工部侍郎,恐怕没有这么多 时间来进行如此庞大的艺术创作,所以马和之为御前画师之说似 乎更可信据。马和之的绘画风格师法吴道子,用笔清峻飘逸,设 色冲淡古雅,多用标志性的“蚂蛾描”。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诗 经图,马和之还有女孝经图等传世,他在“成教化,助人 伦”的经典图像创作领域有重要贡献。马和之身后,这套诗经图散落人间,今天存世的残帙中, 有不少被认为是同时期画师或后世画家之仿作,但无论如何,这 些作
3、品的绘画风格、表现方式趋于一致,说明它们应该来自相同 的祖本,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马和之原作的面貌。诗经中不 少作品的主题是相似的,要从诗句中拈出一二场景人物,以非常 简洁的笔触传达诗旨,是对画家创作能力的极大考验。七月图 按照毛郑阐释线索,将七月流火、蚕桑、稼嵇、宴饮等融于一图, 人物形象纤毫毕现,古风宛然,后世摹绘者众多。东山图表 现了一队行役中的士兵,他们的神情并非即将归家的狂喜,反而 透露出近乡情怯的凝重,将观者带入诗中复杂的情绪。月出图 没有直接描绘诗中的月色或美人,而是表现了辽阔苍茫的时空之 中,一个登楼眺望的孤独身影,诗人的孤寂苦闷跃然纸上,曲折 之中别有韵致。赵孟称马和之“得风人
4、之旨”,盛赞其立意高 古,准确把握了诗作的神髓,后人即使不看文字,仅从图画内容 也能判断相应主题:“夫诗存而可名其图者,非善之善也;诗亡 而可知其图者,真能诗者也。此所以为和之也。”虽然关于马和之绘制诗经图的往事,正史并未留下只言 片语,但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仍然可以猜测宋高宗此举的用意。 作为宋室南渡后的第一位君主,宋高宗赵构在位的三十多年间, 外有强敌,内有动乱,要稳固南宋的统治,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 举措,文化建设也非常重要。高宗非常重视经学,他曾经手书九 经并刻石,在当时掀起了书经风潮,对于儒家经典的推行起到了 表率作用。南宋虽然偏安一隅,仍不乏恢复之志,孝宗朝曾多次 北伐,孝宗本人也非
5、常重视儒学,提出“以儒治世”的主张。因 此不少学者指出,高宗、孝宗历经两朝完成这套诗经图,或 许也是这些文化举措中的一环。南宋国祚能够绵延一百多年,与 这些政权建立初期的文化政策是分不开的。明人郁逢庆曾言宋高 宗“当时机暇清赏,游意经史,不徒博玩粉墨”。清人孙承泽庚 子销夏记亦认为:“彼时戎马住健,而能神闲气定,雅意表章, 跨有半壁百余年,非幸也。”马和之诗经图备受后人瞩目,藏家多以获得一卷毛诗 图为幸事,明人冯梦祯快雪堂日记记录其前往高濂斋中玩 赏书画之事,“马和之鲁颂商颂二卷最佳“,他对此图 思慕已久,因此“会心豁目,喜不可言”。明人张丑称自己购得 马和之风雅八图,为宋末庄蓼塘旧藏,”虽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图 诗经 一场 时空 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