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及思妇形象的比较.docx
《《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及思妇形象的比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及思妇形象的比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诗十九首对诗经的继承及思妇形象的比较摘要:古诗十九首产生于东汉末年,非一人一时之作, 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五言之冠冕”, 思妇诗数量众多,形象刻画细致入微,性格鲜明,情感真挚, 不事雕琢,自然本真。它传承于诗经,两者具有异曲同工 之妙,但却不甚相同,古诗十九首运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 手法,达到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它们彰显了不同背景、不 同时期、不同地域影响下的变化中的女性形象,体现出两种 风格不一,思念同心的思妇形象。对于了解先秦与汉代的文 化差异和价值观念都有特别的意义。关键词:价值、评价、 传承发展、思妇形象一、总论古诗十九首最早被录于萧统所编的昭明文选,是 十九首无名
2、氏的抒情短诗的汇集。综合其内容,大体可分为 三类:第一类是离愁别绪、相思苦闷之辞;第二类是人生无 常、生命短促之语;第三类是知音难觅、援引无由之旨。它 大约产生于东汉末年,非一人一时之作,其作者主要是是当 时社会上壮志难酬、仕途无门而四处漂泊、无所归依的落魄 文人。自十九首出现以后,便引起历代无数文人墨客对 它的评价,梁启超在谈到它的艺术成就时说到:“十九首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或于三百篇相埒J历史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又都是 依据前代的文学样式而变化发展的。古诗十九首无论是思 想内容、艺术手法,亦或是语言魅力、审美情趣等都不同程 度地受到了诗经的影响,从而走出诗经的藩篱,取 得
3、了创新和发展,开拓了新的诗歌格局。关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前人已多有论述。从诗歌渊源的 角度上讲,有“古诗,其源出于国风”,“十九首谓之风余, 谓之诗母”的崇高;从艺术手法方面来看,王夫之说:“采 采茉莒意在言先,亦在言后,从容涵泳,自然生其气象。 即五言中,十九首犹有得此意者。陶令差能仿佛,下此绝 矣。”杨载云说:“写景要雅淡,推人心之至情,写感慨之微 意,悲欢含蓄而不伤,美刺婉曲而不露,要有三百篇遗 意方是“;从诗歌史的价值地位上讲,张戒说道:“十九首 其清真、其味长、其气胜,视三百篇几于无愧,凡以得 诗人之本意也”,王世贞云:“谈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辞婉 旨,遂足并驾,是千古五言之祖赵敏俐先生
4、则认为,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汉末文 人五言诗,从广义上讲属于乐府诗,近似于国风。古诗 十九首的许多内容在诗经中都可以找到出处和归宿, 尤其是诗歌中游子思妇的相思缠绵之情的抒发,二者极为相 似。然而,十九首却在其思想内容之上开辟了自己的新天 地,创造了别具一格的诗歌特色,为后人留下了道不完,谈 不尽的思绪。总之,十九首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思妇形象都和汉乐 府一样,“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便是从诗经传承而 来,尤其是十九首中男女相思的主题可以说直接传承于 诗经,但是经过汉代的培植、濡染,同时又融入了汉代社 会悲凉深沉的思想文化背景,使得十九首中的思妇更加 凄婉。古诗十九首与诗经中思妇诗到底存在怎样
5、的差 异,这将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二、对思妇诗概念的界定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女性题材的作品占了很重要的位 置,而思妇诗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学样式,滥觞于先秦时代, 存在于山水田园、咏物怀古、边塞等诗歌题材之外,源远流 长。关于“思妇诗”的概念,历代文人争论不休,但是归类 前辈的观点,大概有以下这三种倾向:一是康正果在风骚与艳情一一古典诗词的女性研究 中将思妇诗界定为:“当命运把她们的丈夫逼向远方的时候, 她们总是在深闺中召唤征人游子,诅咒命运,永远唱着缠绵 而单调的相思曲。通常把这类妻子怀念丈夫的诗称之为思妇 诗。”二是肖大平在论诗经思妇诗的内容特征中认为, 从抒情主体方面来讲,思妇诗乃是相思之人
6、的哀怨吟唱,其 抒情主人公必须是已婚或者是已订婚的有想念之人的女子 所抒发的思念之音,这些诗歌不管是思妇自己创作,还是他 人代言,都是模仿思妇的口吻通过独具特色的形象而抒发的 切肤之痛。从抒情内容方面来讲,思妇诗所抒发的思想情感 必须是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只有在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的情况下所创作的诗歌才称得上是思妇诗。三是邓启华在离愁别恨思悠悠一一诗经思妇诗试说 中认为,人间社会的动荡不安、现实生活的异常纷争、人生 命运的反复无常等诸多不幸致使亲朋好友的伤痛别离,从而 造成了无数深闺怨女的悲苦相思。古代的文人们记载了这些 女子复杂而悲痛的思想情感,于是就产生了今天我们所研究 的思妇诗。因此,
7、所谓的思妇诗就是以描写妇女思念远行在 外的丈夫为题材的诗歌。综上三位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把思妇诗理解为:在古 代,由于战争、徭役、游学等社会原因,导致了夫妻久别, 造成了人间悲苦,成就了思妇诗。再加上,我国古代人们的 观念并不开放,受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甚深,丈夫出门 远行以后,妻子只能独守空房,度过漫漫长夜,承受无尽的 相思之苦。思妇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所以我们 称那些以女子口吻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的诗歌为 思妇诗。三、诗经与古诗十九首思妇形象的比较“思妇”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种特有的文学形象。在动 荡不安、硝烟四起的乱世,社会将她们的丈夫逼向远方的时 候,她们只能留守在家、
8、独守闺房、痛苦相思,表达对丈夫 的思念和牵挂,对现实不公命运的仇视,对红颜易老、岁月 流逝、青春不再的哀怨和对良人早日归来,夫妻团聚的热切 期盼。而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思妇又影射出不 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价值,反映了当时民间底层的社会面貌 以及女性的日常生活状态。古诗十九首与诗经中都有 许多思妇诗,朱熹在诗集传序中说:“凡诗之所谓风者, 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马 茂元先生认为,十九首并非游子抑郁之歌,而是女子相思 之词,文笔的摇落,宛如一根绣花针,绣出了姿态各异的花 蕾,绝不雷同,也绝不重复。虽然这是两种不同的诗歌题材 内容,但却殊途同归,反映了同一问题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诗十九首 诗经 古诗 十九 继承 形象 比较
![提示](https://www.001doc.com/images/bang_tan.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