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docx
《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新要求任何一项课程改革的设想最终都要依靠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实现、去完善。因此,此次课改能否有效推进的关键,不仅在于能否全面更新广大教师的教学(课程)观念(包括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结构观、课程资源观、课程实施观、课程评价观等),而且在于能否真正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行为,使广大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行为(包括角色扮演、策略谋划、操作落实、工作模式等)完全适应实施新课程的需要。一、角色扮演上的新要求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赏识者;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极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在教
2、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不仅表现为课程内容的施予者、教学过程的控制者、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表现为教师单独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主要是在教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实质上是片面地学习,如听课、练习、记忆、应试和接受评定等)。在这种状态下学习,尽管强化了知识掌握,突出了技能训练,但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却是极不利的。此次理念新颖、力度空前的课程改革,旨在消除或减少以往应试课程教学过于浓重的指令性色彩,解放课程实施主体(教师和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促进师生创造力的充分释放。这就必然引发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换,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用新的理念来活化、创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其具体要求是:(一
3、)教师要做学习者、发现者和赏识者。现代社会发展迅猛、知识更新加快,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同时,现代的学生可以利用教学以外的各种途径获得知识信息,教师稍不留神其知识面就可能不如学生,这也要求教师要做到“学无止境”。教师既要向书本学、网络学、社会学、名师学,更要向自己的学生学;教师与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这是一种观念,更需要行动。教育是教育人、影响人、改变人、提升人的素质的事业,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与赏识学生成长与发展中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提醒我们:“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4、。”(二)教师要做开发者、引导者和组织者。这里的“开发”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开发学生的潜能”。承认并尊重学生发展存在的差异性,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和完善学生的健全人格。二是指“开发课程资源”。新课程是以开放性、生成性和创新性为基本价值取向的。因此,它不仅是指教科书,还包括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新课程已经不只是“文本课程”(计划、课标、课本),还是“体验课程”(被师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这就意味着,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中,每一位师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自己的解读,使给定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课程”;我们应该把教学过程变为师生共同
5、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热衷于做管理者,制订了许许多多的条条框框,这样不准做,那样搞不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扮演着“教育警察”的角色。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互教互学。这就要求教师要切实淡化权威,建议学生应该做什么,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得法有效地组织教学,做到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三)教师要做研究者、反思者和创造者。此次课改把全面开发人的创造潜能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旋律,这首先要求现代教师要做研究型、反思型和创造型教师一一也就是要以研究者的
6、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的各种问题;还要学会观察、记录、访谈、收集资料并用量化或质化的方式处理资料,以达到对教学情境的透视和理解,对个人在其中的表现作重新认识和调整。因此,可以说教师的研究、反思和创造,既是实施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教师不断改善自身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二、策略谋划上的新要求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为前提、以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以有效培养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为宗旨,来谋划创新教学实施策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策略,由于单纯大角度向传授知识技能和训练应试能力倾斜、无忽
7、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对知识形成过程和学习方法的体验与感悟,因而带来教学中的“五式”现象愈演愈烈(“五式”即“注入式”,其特点是教师主宰,大量注入,学生被动地接受:“教条式”,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际,重结论、轻过程,强调范式、反以逾越,崇拜条条、反对质疑;“单向纵深式”,其特点是集中力量“深挖洞”、求深求难,重纵向深入、轻横向发散,专攻教材、“考纲”而不及其余,满足于单一方式、单一角度的正确而不思变换;“理性淡化式”,其特点是重逻辑、轻直觉,重理性、轻感悟,不管文科理科、不论什么性质的学习内容都一律拿来条分理析、逻辑演绎、“标准化”处理;“苛严管束式”,其特点是只信强制、不信自觉,只讲约束、不讲自由
8、,只讲严格、不讲宽容,乐于训导却不善鼓励、乐于指出却吝惜赞赏)。上述“五式”倾向普遍存在表明,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创新素质”这一教育教学的重点,事实上正是目前基础教育教学普遍存在的薄弱点。随着课改的整体推进、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以发展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将逐步深入人心。那么,如何才能将新课程的这些新理念变成自身的教学行为、落实到学科教学之中呢?我们认为,要在更新教学观念、转换扮演角色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因循守旧的传统教学惯性,大胆采用新的教学策略:(-)确立“三维”教学目标,做到“过程与结果并重”,切实把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变成学生感悟知识形成过程、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和为终身可持续发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施 新课程 教师 教学 行为 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