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树和天空》 教案.docx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树和天空》 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树和天空》 教案.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树和天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特朗斯特罗姆的创作成就及其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2 .体会诗歌的写作特色,如奇特的想象、鲜明的意象、朦胧的意境等。3 .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想象美。4 .体会诗歌的多元主题,如自然的生生不息、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奇迹等。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全诗,感受诗歌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朦胧的意境。教学难点揣摩诗句的含义,通过想象,尝试进入作者在诗歌中所创造的那个神奇的世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读:生活如海,执着作舟,乘舟泛海,方知海之广阔。生活如山,执着作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远。生活如歌,执着作曲,依曲而歌,方知歌之美妙。山高不碍白云飞,虽海枯石烂,而此身尚存,此心永不
2、灭,因为我坚信:唯执着,方能造就最美风景。教师回应:唯其执着,才会精益求精,才会马到成功。你看,那个奥地利的卡夫卡,只是个银行职员,却笔耕不辍,创作了蜚声世界的变形记,创作成了他活着的唯一目的,人生的唯一意义,那城堡变形记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他自己呀。瑞典诗人特朗斯特罗姆写作长诗画廊时几乎花尽了十年光阴,就连诗有太阳的风景也断断续续用了七年的时光才创作完成,正是凭借这种执着的精神,他才摘取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二、作者简介20世纪最后一位诗歌巨匠一一特朗斯特罗姆特朗斯特罗姆(19312015),瑞典诗人,1954年发表诗集17首诗,轰动诗坛,他一生共发表诗歌200余首,在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
3、学奖,理由是“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触现实”。他善于从日常生活入手,把有机物和科学结合到诗中,把激烈的情感寄于平静的文字里,被誉为当代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师。三、诗歌解读1 .一读划节奏(1)指名朗读。(2)划分节奏。一棵树/在雨中/走动在倾洒的灰色中/匆匆走过/我们身边它有急事。它汲取/雨中的生命就像/果园里的/黑鹏雨停歇。树/停下脚步它/在晴朗的夜晚/挺拔地静闪和我们一样/它/在等待/那瞬间当雪花/在空中/绽开2 .二读说内容谈谈你从诗歌中读到了什么。提示:找出并感知意象。学生自由讨论。3 .背景介绍在前面畅谈阅读印象的基础上教师补充写作背景,促进理解。
4、写作背景:1931年4月150,特朗斯特罗姆出生于斯德哥尔摩。三岁时,父母离婚,和母亲一起在斯德哥尔摩长大。而斯德哥尔摩群岛Runmar岛上的环境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起点。他很早就对地理和科学,特别是昆虫学产生了兴趣。十几岁时,对艺术表现出兴趣,开始弹钢琴,并很快接触诗歌。在他的诗中,生活世界与大自然向来关系密切,无须附加理智的连接,生活世界本身就是自发地发生的、具有大自然特征的显现过程;自然本身就需要一个世界才能来照面,自然立足于存在的实体,共在于人们生存的世界,与人们神秘的想象力。四、品读探究1如何理解这首诗歌中“树”这一意象?诗人选择“树”作为观照对象,更多的还在于树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包括
5、树丰富的生态和文化蕴含。作为生物,树是立足于大地同时又指向天空的最隆重和充分的表示。它对生命应有的在地下的深度以及永无止境的向上的高度都做了最为坚实而高贵的展览和诠释。于是,树连接了大地与天空,此岸与彼岸,现世与终极一一是树,让我们看清了自身的位置和应有的走向。“树”是生命的主体,是积极向上、蓬勃生长的生命的代表。2 .这首诗中的“雪花”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雪花”象征着一个洁白澄净的纯美境界,一种超越了世俗功利、摆脱了欲望和俗物的牵绊、万物融和无间、和谐共存的圆融化境。在这个世界里,人与物、人与人、物与物,一切存在之间的距离都将泯灭而消失殆尽,只剩下轻轻飘来的一阵宇宙间的清丽气息。3 .这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树和天空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树和天空 教案 2023 2024 学年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天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