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0 苏武传 学案.docx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0 苏武传 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0 苏武传 学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三单元10苏武传学案学习目标1 .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 .能说出本文典型环境、细节描写以及对比手法的运用。3 .对苏武形象的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爱国精神。教学重难重点:鉴赏作品善用对比,灵活选择人物典型语言的叙事艺术,鉴赏作品“寓论断于叙事”的写作笔法。难点: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体会其饱受艰辛却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一、预习新课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二、导学基础知识(一)历史背景: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其中取得了三次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时间为公元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匈奴的威势被大大
2、削弱之后,表示愿意与汉讲和,但双方矛盾还是根深蒂固。公元前100年,苏武出使匈奴时被扣留,匈奴迫使他投降。苏武传是汉书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主要记叙了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羁留,但坚贞不屈,历尽千辛万苦,经十九年之久,终得归汉。班固以饱满的热情和精练的文字,歌颂了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高尚气节,使这一人物形象流芳百世。(二)作者简介:班固(3292),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二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
3、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班固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他终写成了汉书。三、总体感知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介绍苏武的身世、出使的背景及原因。第二部分:(第2-8段)苏武留胡备受艰辛而坚持民族气节。第三部分:(第970段)介绍苏武被放归汉的经过。四、学习课文1 .阅读第一、二段,概括苏武出使的背景和原因。明确:背景:“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窕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克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出使匈奴的这一背景,表明苏武出使时的严酷历史环境。原因:
4、匈奴尽管“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却只是因为“且提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的缓兵之计,并非真心和好。所以当汉武帝派苏武护送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还朝,并“厚赂单于”时,“单于益骄二2 .阅读课文38节,匈奴对苏武招降了几次?怎样招降苏武的?苏武又是怎样对待的?明确:第一次:卫律软硬兼施想迫使苏武投降,被苏武正气凛然的怒斥所喝退,双方矛盾斗争激烈,场面紧张。第二次:匈奴企图用艰苦的生活条件来消磨苏武的斗志,把他囚禁于地窖中,使他备受饥寒,接着流放苏武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牧羊。然而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中,苏武不可磨灭的爱国精神再一次粉碎了匈奴的险恶用心。他手握汉节国家民族的象征,在九死一生中维持着一个使者的使
5、命。这时斗争是相对缓和的,直接表现的是苏武与自然环境做斗争。第三次是故友李陵劝降。这段描写不但表现了苏武可贵的气节,同时也刻画了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苏武与李陵的对答针锋相对,波澜起伏,非常精彩,人物之声气跃然纸上。此处苏武的斗争对象是交情很深而今已是敌对阵营的故友,双方的心态都比较复杂,而作者的描写也很到位,是这部分最出彩之处。3 .如何看待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以前两度自杀,这样写是否有损于苏武的形象?明确:第一次是为国家尊严宁愿死。苏武在胡地以维护国家民族尊严作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行为准则。匈奴对苏武等人的劝降关乎国
6、家尊严、民族气节,苏武在事发时他已经意识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重负国”是因为事先没有发现副使张胜的阴谋而导致祸及国家,苏武意识到,一旦被匈奴审讯,就会给国家带来羞辱,所以要自杀以避免受审。第二次是为以死表示决心,宁死不屈。在审讯时被卫律威逼利诱,他说完一番大义凛然的话后引刀自刺。一是以行动表示坚决不投降的决心,二是要为国家雪耻。从全文看来,苏武将生死全然置之度外,一心考虑的是汉朝的荣誉与利益。4 .卫律和李陵劝降的情形和说辞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明确:(1)卫律在劝降苏武时采取的是软硬兼施、威逼利诱的方式。先以副使张胜获罪,苏武“当相坐”,来胁迫他,遭拒绝后,又“复举剑
7、拟之”来威逼,然“武不动:威逼不成,又以“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来利诱。而李陵则是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先指出汉朝的薄情,其父兄都被汉武帝害死;再披露苏武家庭的悲剧:“太夫人已不幸”“妇年少,已更嫁”“独有女弟二人,两男一女,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又以切身体会说明最初与苏武颇有同感;最后指出汉朝法令无常,即使回去也难保身家平安。所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若此?”显得推心置腹,委婉通情。(1)二人的劝降方式之所以不同,一是两人与苏武的关系不同,二是两人的地位与修养不同。卫律原来是汉朝的武将,被匈奴俘虏后投降的,本是无气节的武夫,希冀献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10 苏武传 学案 2023 2024 学年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中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