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题:论语十二章课题论语十二章课型新授课课标解读本单元在内容编排上,综合考虑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思辨性阅读两个任务群,旨在通过集中学习先秦诸子散文加深对传统文化之根的理解。论语十二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第二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课文焦点在立身处世的规范性原则,简要阐述了仁、义、礼等儒家核心思想,分析了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已经初步具备能读懂浅显文言文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除了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外,更应注重学生对其思想内涵的深刻把握O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想关文学常识,能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理解并掌握“敏”
2、“就”“朝”“喻”等重点实词及“焉”“矣”“之”“而”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文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思维提升与发展:通过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理解儒家思想“仁”“义”“礼”的基本内涵。通过朗读法、讨论法,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德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语录体散文语言简练的特点。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孔子有关君子品德及修养的基本观点,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做一个怀iiCff“礼”讲“义”的中国公民。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竟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3、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而论语无疑就是这样一本好书。古人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或许也可凭只言片语拨云见日,受益终身。论语如高山巍峨,典美深奥;如谦谦君子,修己怀仁。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铺路搭桥,感君子之风,践君子之行,成君子之德。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新课教学课堂环节01: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只有了解一个人所处的时代1.孔子(公元前552或5
4、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建者,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背景,才能理解一个人的行为和思想)2.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追记孔子言行思想的著作,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补充人物身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3.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时代。春秋末期,周朝的礼制日渐崩溃,名存实亡的现象十分普遍,社会处于一种大的动荡组合阶段,人们本性中最原始的欲望如脱缰之马,肆意践踏礼制下的人伦理念。在社会呈现“礼崩乐坏”的局面下,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旨在建立
5、和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其重要观点记录在论语之中。份和历史背景等相关文化常识任务一疏通文意,品读内涵任务活动一疏通文意,品读内涵【思考1】研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把握关键字原文:子日:“君子暂无求饱,居无求安,里:于事西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词的含义,疏)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食:动词,吃饭敏:勤勉而1:表并列就:接近、靠近。有道:有才艺或者有道德的人而2:表顺承正:匡正,端正己:通“矣”,相当于“了”。释义: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思考2】研读第二章通文意是读懂文章,体会情感和把握主旨的前
6、提。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课堂环节02:初读感悟原文:子日:“人不不仁,力叫y?人而不仁,如乐何?在此基础上,”(八价)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而:表假设,如果如礼何:怎样对待礼呢?如何:固定句式,把怎么样、对怎么办信(yi):古代乐舞的行列,每行八人,称为一僧。八(八行八列,共六十四人)释义: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怎样对待礼制呢?一个人没有仁爱之心,会如何对待乐制呢?【思考3】研读第三章结合写作背景,文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义理”这一层面的重要内容。原文:子日:“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朝、夕:名字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闻
7、道:知道、懂得真理释义: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思考4】研读第四章原文:子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1.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喻:明白,通晓,这里译为“懂得”。于:引出动作对象,无实际含义。释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2.有人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为例,说孔子“主张义利对立,尚义排利”。结合下列孔子的言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里仁)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邦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十二章 2023-2024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2023 2024 学年 部编版 选择性 必修 上册 论语 十二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