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冀人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4.16《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docx
《新冀人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4.16《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冀人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4.16《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冀人版科学(2017)四年级下册4. 16传染病的预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如何保护呼吸器官、消化器官的基础上,进一步引领学生了解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 “搜集预防传染病的方法”目的是通过搜集和阅读资料等活动,引领学生了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活动2“做个防疫防护小能手”意在通过项目练习等活动,引领学生初步掌握个人防疫防护的技能。应用与拓展”分析新冠肺炎的影响”目的是通过分析整理资料等活动,引领学生认识传染病对个人、家庭、社会不同层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传染病的危害,增强个人防疫防护意识。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
2、得出结论、交流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传染病预防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以事实为依据,调整自己的观点,分工合作进行探究,交流分享、贡献自己力量的科学态度。本课重点是掌握个人防疫防护的技能。学习背是人类疾病按照是否具有传染性,可分为传染病和非传染病两类。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侵入机体所引起的带有传染性的疾病,其特点是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性,如霍乱、炭疽、肺结核、麻风、天花、伤寒等。病原体是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如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螭类等。正是由于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寄生虫病(蛔虫病、绦虫病等)、细菌性传染病(痢疾、感染性腹泻等)、真菌性
3、传染病(足癣、灰指甲等)、病毒性传染病(腮腺炎、麻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性感冒等)。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条件,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条件,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体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受到感染的人们。预防传染病就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学生大多都患过一些传染病,如流行性感冒、腮腺炎、水痘等,同时有过新冠肺炎等疫情的经历,也懂得一些基本的防护常识,但对于传染病预防的基本方法、个人防护的技能、传染病的影响等还是比较生疏的,这些都为本课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的预防 新冀人版 科学 2017 四年级 下册 4.16 传染病 预防 教学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