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险评价管理制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风险评价管理制度1目的为了保障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各类风险评价的顺利开展,提出工作危险,制订落实防范措施,确保作业安全,特制定本制度。2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规范AQ3013-20083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所有常规作业活动(包括各类设备设施)和非常规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辨识。第一章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的原则第一条建立风险辨识评价小组的原则根据我公司的安全生产的实际运行情况,成立公司和各车间风险评价小组,由安全环保部负责指导各车间评价小组对本单位进行风险评价,并汇总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第二条成立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组长:总经理副
2、组长:各分管副总成员:各部门负责人第三条各部门(车间)风险评价小组:部门(车间)按本单位实际自行成立风险评价小组,小组成员由车间主任和安全员以及其它专业人员组成,并将人员名单报安全环保部。第三条各级职责:(1)公司风险评价小组组长:负责批准风险评价清单,督促安全环保部对风险信息的及时更新。(2)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公司其它相关部门人员进行危害辨识,并指导车间进行风险评价,将风险评价情况进行汇总,当公司设备、工艺等发生变化时,及时组织风险评价并重新确定危害因素。(3)各车间: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识别所属单位的风险,填写风险评价清单,当工艺条件发生变化时,及时按安全环保部的要求对其重新进行风险识
3、别。(4)其它部门:负责识别范围内所属风险,填写风险评价清单,及时按安全环保部要求进行风险评价。第四条评价时间:公司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第二章风险评价的任务及目的第五条风险评价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出公司的危险源(危害)的风险程度,对公司现阶段的危险源所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价分级,确定不可容许风险和重大风险,并给出优先顺序的排列,以针对性地进行风险控制。第六条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对所涉及到的
4、作业活动、设备设施、工艺过程、作业场所等方面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价,提出工作危害,制订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第七条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辨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其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寻求最低的事故发生率、最少的损失、环境的最低破坏和最优的HSE(健康、安全、环境)投资效益。风险评价要达到的目的包括如下方面:1、系统地从计划、设计、制造、运行等过程中考虑HSE管理问题,找出生产过程中的潜在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实现本质安全的目标。2、对潜在的事故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预测,建立使系统HSE最优化方案,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评价,并提出纠正措施。3、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的设计是否使收益与危险达到最合理的
5、平衡。当危险过高时必须更改设计,当达不到规定的可接受危险水平而又无法改进设计时,则只好放弃这种设计方案。4、在设备、设施或系统进行试验或使用之前,对潜在的危险进行评价,以便考核已判定的危害事件是否消除或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并为所提出的消除危险或将危险减少到可接受水平的措施所需费用和时间提供决策支持。5、评价设备、设施或系统再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实现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6、风险评价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思想,使潜在和显在的危险得以控制。第三章风险评价的范围第八条公司总经理孔元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选择科
6、学合理的安全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公司的各级管理人员应负责组织、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中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第九条危害识别的范围应包括:(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2)常规和异常活动;(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第四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第十条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
7、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二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第十一条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事故的发生是由于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危险有害物质的泄漏、散发和能量的意外释放。因此,存在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和危险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危险、有害因素转换为事故的根本原因。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主要体现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缺陷和管理上的缺陷等四个方面。1、属于物的不不安全状态有:(1)装置、设备、工具、厂房;(2)物料;(3)有害噪声的产生;(4)振动。2、属于人的
8、不安全行为:(1)不按规定非法操作;(2)不采取安全措施;(3)对运转设备常规维护、检修;(4)使安全装置失效;(5)制造风险装置状态;(6)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7)不安全放置;(8)接近危险场所;(9)不安全行为;(10)误操作等。3、属于作业环境缺陷的有:(1)作业场所;(2)环境因素。4、属于管理缺陷的有:(1)对物理性能控制的缺陷,设计检测不符合的缺陷;(2)对人失误控制的缺陷;(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的缺陷;(4)作业组织的缺陷。第十二条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方法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16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
9、险、危害因素分为6类。1)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掾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6)电磁辐射危害(电离辐射:X射线、Y射线、a粒子、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
10、频辐射、超高压电场)。(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上滑动、料堆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物危害)。(8)明火危害。(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危害(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危害(低温气体、低温固体、低温液体、其他低温物质)。(11)粉尘与气溶胶危害(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12)作业环境不良危害(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通风不良、缺氧、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13
11、)信号缺陷危害(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置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14)标志缺陷危害(无标志、标志不清楚、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置缺陷、其他标志缺陷)。(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2)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3)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
12、素(1)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媒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索。4) .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5) .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2)操作失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
13、误。(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6) .其他危险和危害因素。2、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因素分为20类。(1)物体打击。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指企业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
14、碾、害k刺等伤害,不包括车辆、起重机械引起的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指各种起重作业(包括起重机安装、检修、试验)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雷击伤亡事故。(6)淹溺。包括高处坠落淹溺,不包括矿山、井下透水淹溺。(7)灼烫。指火焰烧伤、高温物体烫伤、化学灼伤(酸、碱、盐、有机物引起的体内外灼伤)、物理灼伤(光、放射性物质引起的体内外灼伤),不包括电灼伤和火灾引起的烧伤。(8)火灾。(9)高处坠落。指在高处作业中发生坠落造成的伤亡事故,不包括触电坠落事故。(10)坍塌。指物体在外力或重力作用下,超过自身的强度极限或因结构稳定性破坏而造成的事故,如挖沟时的土石
15、塌方、脚手架坍塌、堆置物倒塌等,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和车辆、起重机械、爆破引起的坍塌。(I1)冒顶片帮。(12)透水。(13)爆破。指爆破作业中发生的伤亡事故。(14)火药爆炸。指火药、炸药及其制品在生产、加工、运输、贮存中发生的爆炸事故。(15)瓦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其他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3、按职业健康分类:可分为7类: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危害。第五章风险评价方法第十三条公司根据需要,常规活动每年一次,对作业活动我们选择工作危害分析(JH),对设备设施我们选择安全检查分析(SC1)的方法进行评价;非常规活动在开始之前,按照作业活动采取工作危害分析(JHA)的方法进行评价。1、工作危害分析(JHA):(1)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2)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戴防护用品、办理作业票等不必作为作业步骤分析。可以将佩戴防护用品和办理作业票等活动列入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