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两篇.docx
《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两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两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读教育中的心理效应有感两篇篇一:暑假开始,接到学校布置的读书任务后,看到书名,以为又是枯燥晦涩的心理学专著,心里很是排斥,理论一套套,道理一条条,干瘪生硬,多难读啊。翻翻起始的几页,呵,令我眼睛一亮,很有意思,那些心理学规律、效应法则被刘儒德教授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有趣的实验以及鲜活的案例演绎得让人阅读起来通俗易懂,在教学管理中很有指导性和操作性,和平时的工作印证起来,很有醍醐灌顶之感,酣畅淋漓。这学期,我们班上有几个特殊的孩子,很令我头疼。其中的一位S同学课上不听、课后不做,软硬不吃,永远板着一副冷面孔,有着儿童少有的成熟,一副“我就是不学,你能拿我怎样”的态度。我和家长也联系了,家长
2、总说上班忙,文化水平低,管理不了,孩子平时成绩总是三十多分,气得我牙痒痒的,无从下手。如何破局,我一直在思索。后来,一次中午值班,他在写字,字不算太好看,胜在工整认真,于是我顺口表扬了一句:“没想到你能写出这么好看的字啊,在男生中应该排进前三了。“话是无心之语,但下午的课他明显听得认真多了。从那以后,我看到他写字,看一次,表扬一次,每周总要展示他的字。嘿,S同学的练字劲头更大了,而且他写字确实很有天赋,字形方正规矩,很有型,刻意练了一段时间,和之前对比宛若云泥之别,和其他学生对比确实出类拔萃,令大家刮目相看。再后来,他上课明显专注多了,期末考试时,虽然由于底子差的原因,勉强及格,但是这也是一个
3、巨大的进步,从三十多分跨到六十多分,非常不易,可以想象,再努力一段时间,真的可以“脱贫致富奔小康”To在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里,我看到了相似的案例,原来这样的情境下,“吹南风”比“刮北风”更有威力!“南风效应”是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一书中适用于教育情境的一则心理效应:想让行人脱掉大衣,北风猛刮显然只能让大衣越裹越紧,只有南风徐吹,行人才会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对呀,只有南风悠悠,才能感人心怀,只有南风悠悠,才能唤醒自我、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心理转变。S同学的转变只是由于小小的表扬开始,从内心开始改变自己,才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看到这里,我对照文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找到一把打开心门的钥匙
4、,用以诚恳的态度、以关心学生的角度与学生对话,卸下学生内心坚实的铠甲,唤醒学生的良知和道德自责,促使学生感动终至感化。当然,学生的转变常常并非一蹴而就,当中可能会有反复,这时,就需要我们当一名善于攻心的老师,读懂学生心理并运用心理学效应去转化他,如不断暗示学生(暗示效应),给学生期待(皮格马利翁效应),“送学生一件有价值的睡袍”,让学生努力配以好的习惯(配套效应),从而攻破学生心防,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读此书,我收获良多。文中还有很多心理效应名词,以及对应的方法和应用,比如了解系列位置效应后我肯定能更充分利用好一节课开头和结尾的宝贵时间,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借用鸡尾酒会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 教育 中的 心理 效应 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