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常用术语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常用术语解释.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常见常用术语解释目录1 .安全22 .安全生产23 .安全治理54 .事故55 .事故隐患56 .安全管理缺陷57 .物的不安全状态68 .人的不安全行为79 .0123管理法810 .一岗双责811 .一个方针812 .一法两条例813 .一通三防814 .应急预案“一案一卡”915 .一线三排916 .两书一表917 .两个主体、两个负责制918 .三严三实919 .“三同时”制度920 .三级安全教育1021 .三个百分百1022 .三大安全规程1023 .三违1024 .三源1025 .三点1026 .三非1027 .三超1028 .三定1129 .三不生产1130 .三查三找三整顿1
2、131 .安全“三宝”1132 .三类整改1133 .“三同步”原则1134 .三项建设1135 .四种理念1236 .四个一律1237 .四不放过1238 .四个凡事1239 .四不两直1340 .四个缺失1341,三懂四会1342 .四不伤害131 .安全安全是指没有受到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人类的整体与生存环境资源的和谐相处,互相不伤害,不存在危险、危害的隐患,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安全是在人类生产过程中,将系统的运行状态对人类的生命、财产、环境可能产生的损害控制在人类能接受水平以下的状态。一般来说,我们说的安全,就是为了实现人的生命不受到伤害、公司及个人财产不受到损失
3、,环境不被破坏,及时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杜绝各种不安全行为。2 .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所谓“安全生产”,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为了避免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事故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使生产过程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进行,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安全生产”这个概念,一般意义上讲,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方法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也就是说,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
4、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的,防止人身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设备设施免受损坏、环境的免受破坏的一切行为。安全生产是安全与生产的统一,其宗旨是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搞好安全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可以调动职工的生产积极性;减少职工伤亡,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损失;减少财产损失,可以增加企业效益,无疑会促进生产的发展;而生产必须安全,则是因为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无法生产。本质第一、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是安全生产最根本、最深刻的内涵,是安全生产本质的核心。它充分揭示了安全生产以人为本的导向性和目的性,它是我们党和政府以人为本的
5、执政本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在安全生产领域的鲜明体现。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0次集体学习时所强调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第二、突出强调了最大限度的保护。所谓最大限度的保护,是指在现实经济社会所能提供的客观条件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采取加强安全生产的一切措施,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根据目前我国安全生产的现状,需要从三个层面上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实施最大限度的保护:一是在安全生产监管主体,即政府层面,把加强安全生产、实现
6、安全发展,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纳入经济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战略,最大限度地给予法律保障、体制保障和政策支持。二是在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即企业层面,把安全生产、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最大限度地做到责任到位、培训到位、管理到位、技术到位、投入到位。三是在劳动者自身层面,把安全生产和保护自身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作为自我发展、价值实现的根本基础,最大限度地实现自主保护。第三、突出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保护。生产过程是劳动者进行劳动生产的主要时空,因而也是保护其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的主要时空,安全生产的以人为本,具体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的以人
7、为本。同时,它还从深层次揭示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在劳动者的生命和职业健康面前,生产过程应该是安全地进行生产的过程,安全是生产的前提,安全又贯穿于生产过程的始终。二者发生矛盾,当然是生产服从于安全,当然是安全第一。这种服从,是一种铁律,是对劳动者生命和健康的尊重,是对生产力最主要最活跃因素的尊重。如果不服从、不尊重,生产也将被迫中断,这就是人们不愿见到的事故发生的强迫性力量。第四、突出了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保护。这个一定的历史条件,主要是指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强调一定历史条件的现实意义在于:一是有助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现实紧迫性。我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发展中大国,经济持续
8、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形成了比较突出的矛盾,处在事故的“易发期”,搞不好,就会发生事故甚至重特大事故,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威胁很大。做好这一历史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任务艰巨,时不我待,责任重大。二是有助于明确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取向。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平衡、科学技术应用的不平衡、行业自身特点的特殊性,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必然形成重点的安全生产产业、行业、企业,如煤矿、非交通、建筑施工等行业、企业。这是现阶段的高危行业,工作在这些行业的劳动者,其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更应受到重点保护,更应加大这些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力度,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三是有助于处理好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保护与最大限度
9、保护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护应该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最大限度,受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文化、体制、法制、政策、科技、经济实力、劳动者素质等条件的制约,搞好安全生产离不开这些条件。因此,立足现实条件,充分利用和发挥现实条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是我们的当务之急。同时,最大限度保护是引力、是需求、是目的,它能够催生、推动现实条件向更高层次、更为先进的历史条件形态转化,从而为不断满足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职业健康这一根本需求提供新的条件、新的手段、新的动力。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必须遵守本法和其他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
10、规章制度,加大对安全生产资金、物资、技术、人员的投入保障力度,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提高安全生产水平,确保安全生产。平台经济等新兴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行业、领域的特点,建立健全并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履行本法和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安全生产义务。3 .安全治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4 .事故一般是指当事人违反法律法
11、规或由疏忽失误造成的意外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严重损失的情况,如交通事故、生产事故、医疗事故、自伤事故。(生产事故)职业活动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突发事件总称,通常会使正常活动中断,造成支援伤亡或财产损失。5 .事故隐患在日常的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中,由于人的因素,物的变化以及环境的影响等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缺陷、故障、苗头、隐患等不安全因素。6 .安全管理缺陷1、若拟建项目没有设置安全管理组织,缺乏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和专(兼)职安全队伍,存在的安全隐患将任其扩大,既不能预防事故发生,更不能在发生事故后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2、若拟建项目没有专门的或义务
12、消防队,发生事故时将来不及阻止事故扩大,减少损失。因此,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组织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3、若拟建项目缺少安全管理制度,没有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管理责任制;缺乏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防火、设备检修管理、动火审批、事故报告、进出车辆人员管理、劳保用品管理、发放及使用等制度,没有严格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检查、奖惩制度,不搀照工艺操作规程制定各岗位的工艺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规程;并且事故发生后,若缺乏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将会使事故损失扩大,产生不必要的损失。4、若拟建项目缺乏事故应急救援措施或预案等,将会产生各级各类安全管理人员职权不明、责任不清的结果,使安全工作无法落实;不根据氧气
13、站设计规范和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或其它相关的国家规范制定相关的管理或检验制度,从业人员缺乏安全操作、安全预防和安全管理制度的约束,则生产过程随时都可能因违章操作行为而导致事故发生,将会使事故损失扩大,产生不必要的损失。5、以往发生的安全事故中,有很大比例均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作业人员违章作业和安全管事人员的安全管理缺陷。1)作业人员违章作业主要表现在:(1)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失误;(2)人员未经培训合格就上岗、不熟悉操作规程或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3)各作业环节之间,在缺乏联络和衔接的情况下擅自操作;(4)思想麻痹、粗心大意等等;(5)疲劳作
14、业、醉酒上岗、从事禁忌作业、带病上岗等。2)安全管事人员的安全管理缺陷主要表现在:(1)未制定严格、完善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或执行力度不够;(2)对输送中的物质性质以及有关储运安全知识缺乏了解;(3)对设备、设施及工艺系统的安全可靠性缺乏认真的检验分析和评估;(4)对储罐、接头、管道及附件存在质量缺陷或事故隐患,没有及时检查和治理;违章作业也是安全管理不善造成的。如果安全管理不善,就有可能发生介质泄漏、火灾爆炸等重大事故。7 .物的不安全状态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防范物的不安全状态对保障人身安全和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物的不安全状态的类型、危害和预防
15、措施,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预防这些潜在的危险。物的不安全状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设备缺陷、物料缺陷和环境缺陷。设备缺陷指的是机械设备或工具存在的故障或设计缺陷,例如磨损、损坏或不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这类缺陷容易导致操作员受伤或造成生产事故。物料缺陷指的是原材料、半成品或成品存在的缺陷,例如毒害物质、易燃或易爆物质。这些缺陷可能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也会影响生产效率。环境缺陷指的是工作环境的缺陷,例如照明不足、地面湿滑或通风不良。这类缺陷容易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安全,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针对物的不安全状态,预防措施非常重要。首先,企业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对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排除故障和缺陷。其次,企业应该加强对物料的监管,确保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符合安全标准,避免毒害物质或易燃易爆物质的威胁。最后,企业应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确保照明、通风和地面状况符合安全标准,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总之,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身安全和生产效率。因此,企业应该加强对物的不安全状态的防范和控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生产效率。同时,员工也应该提高安全意识,积极参与到安全防范工作中来,共同维护企业的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8 .人的不安全行为职工在职业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