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余华长篇小说的中国意识.docx
《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余华长篇小说的中国意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余华长篇小说的中国意识.docx(1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后现代主义影响下余华长篇小说的中国意识内容摘要: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了中国文学的创作,但随之而来的是文学活力与民族精神的缺失。许多作家认识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局限,开始摒弃西方后现代主义注重解构与非理性的创作,转而将创作基点聚焦于中国,余华作为转型的代表作家受到关注。论者将余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作的六部长篇小说与之前的作品对照可以发现,余华在转型后更加有意识地展现中国面貌,书写“中国意识”,更新“中国形象”,以求在世界性中彰显民族特性。余华不仅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具体化,展现了中国的历史与现实的回归,还深入中国民间社会,探寻真实的中国民间生活,挖掘中国民间
2、底层人民坚韧、乐观的民族性格。同时,余华也开始吸收家乡的地域文化资源,在标准的汉语中融入海盐方言和越剧腔调。关键词:余华“中国意识”长篇小说中国意识”是中国历史、中国社会风貌、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集中表达,本文谈论的“中国意识”是文化骞美意义上的“中国意识”。“中国意识”在中国文学创作中有迹可循。新中国成立前,阿Q正传、“激情三部曲”、子夜、四世同堂等都包含着作家对中国社会的思索。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作家的创作转向“工农兵方向”,构建了一个有别于西方“公民”社会的“人民”社会。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西方后现代主义盛行。西方后现代主义以其在内容上消解文本意义,在叙述上表现解构、颠覆与非理性,在结
3、构上呈现出一种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影响各国的文学创作。当时中国正值文化转型时期,且20世纪80年代的趋势就是“全球化”“一体化”,西方后现代主义也就顺势进入中国,直接促进了先锋文学的诞生。由于许多作家对西方后现代主义的过度模仿与跟随,“中国意识”被剔除在文学创作之外,只关注内容的解构和形式的实验。之后,虽然西方后现代主义仍在盛行,但中国的先锋文学并没有持续很久,中国的学者与作家认识到跟随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创作失却了文学的活力和独特的民族精神,叙事内容与叙事形式的重复也引起了审美疲劳。许多作家开始将创作基点聚焦于中国,创作出了一批有民族特性的作品。余华深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早期创作了许多内容上展
4、现非理性、解构与颠覆,语言上使用陌生化手法冷漠叙事的文学作品,如十八岁出门远行(1987)、现实一种(1988)、世事如烟(1988)o正因为余华对西方后现代主义了解深刻,他认识到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给文学创作带来的局限性,开始将书写对象和写作资源指向中国。余华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陆续续创作了一批展现中国风貌的长篇小说,包括在细雨中呼喊(1990)、活着(1992)、许三观卖血记(1995)、兄弟(2005至2006)、第七天(2013)、文城(2023)o余华的长篇小说中浸润着余华对中国人民的人性关怀、对乐观与坚韧的生活态度的赞扬和对中国历史与社会的深刻认识,叙述风格也由冷漠、荒诞转向温情
5、、乐观。余华在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2008)中也说“我相信文学也是一样,一个优秀的作家必须了解自己民族传统中特别的性格,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伸张这样的特别性格”,这里“民族”的指向对象就是中国。由此,论者认为余华是在受到西方后现代主义影响且认识到其局限之后,有意识地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书写自己笔下的中国,探寻其中包含的“民族性格”与“中国意识”,寻求民族性建设以求在世界彰显独特的“中国意识”,更新“中国形象”。本文以余华创作的六部长篇小说为研究文本,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回归、中国民间社会的温情思索和中国地域文化资源的吸收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一.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回归弗里德里克詹姆逊在文化转向(1998)
6、中指出后现代主义是有关经济、消费的,历史感已经消失殆尽。历史与现实不再是叙述的重点也并不具备内涵指向,只是功能性的符号。十八岁出门远行叙述了一个刚成年的男孩独自出门远行的故事。在这一路上,主人公受到的攻击可以是发生在任何时间段的,时间也就失去了意义。余华早期创作中的历史与现实是缺席的、符号化的,或者说是无时间性的。20世纪90年代开始,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中,中国历史与现实开始回归。正如洪治纲所主张的,余华也“试图在重建一种具有中国经验的、比自己以前小说更具历史丰富性的大叙事1这时,余华笔下的历史与现实是能够影响人物和情节的存在。(一)中国历史的回归活着以福贵的经历为线索,讲述了20世纪40年代
7、至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历史变迁,其中最突出的便是历史与人物命运的交织与同叙。余华书写的是个人记忆中的历史,也是被历史影响下的个人命运,历史成为余华小说创作中的重要情节结点。活着叙述了福贵的一生,历史与福贵的命运息息相关。出身于地主家庭的福贵败光了家产、田地,福贵认清事实决定重新做人开始租地种田,开启了他的农民生涯。之后,历史的偶然使福贵跟随军队过了两年,福贵的命运被改变了,也正是因为战争福贵明白了生命的可贵。再后,福贵又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运动、三年饥荒等历史事件,在这其中历史和偶然一次又一次改变着福贵的命运,也加强了福贵对生命的坚守。福贵就如历史长河上的浮萍无法控制地被
8、带往别处,在漂浮中不仅见证了中国的历史,也坚定了福贵活着的信念,福贵的命运与历史同构。不仅福贵的命运与中国历史联系密切,许三观的命运与中国历史也有着关联,陈思和指出“许三观一生多次卖血,有几次与重大的历史时间有关,如三年自然灾害和上山下乡运动2在大饥荒时,许三观因为家里粮食短缺而卖血。二乐参加了“上山下乡”运动,许三观为了招待二乐所在的生产队队长又一次卖血。从这两次卖血中可以看出,许三观是受到历史影响的被动卖血。历史不仅影响着许三观的命运,也影响着卖血情节的构造。文城中小美的生命历程也与历史交织在一起,“小美入土为安,她生前经历了清朝灭亡,民国初立,死后避开了军阀混战,匪祸泛滥文城不仅勾勒了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后现代主义 影响 下余 长篇小说 中国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