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docx
《关于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纠纷的调查与思考为准确掌握当前全县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纠纷,积极寻求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近期,我县组织专班对全县农村社会主要矛盾纠纷进行了排查和分析,提出了相关建议。现报告如下:一、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基本现状这次排查活动中,我们重点调查了40个村,其中10个城郊村、20个一般村、10个边远村,共排查大小矛盾纠纷423件,其主要分布特点是:从地域看,分三种类型:城郊村(社区)。城郊村(社区)地处城区、建制镇周边或重大项目所在地,工业化、城镇化特征明显。村集体有固定收入。村(居)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小,主要从事二三产业,大多就地就近就业。土地征用、拆迁、占地等方
2、面矛盾纠纷比较突出。般村。这类村绝大多数属于传统意义的行政村,在地理位置上介于城郊村与边远村之间。村集体没有固定收入,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农民收入主要以劳务经济和传统种养业为主。矛盾纠纷多与林、地、水面产权及政策落实有关。边远村。这类村多分布在山区丘陵,远离城区和集镇,信息相对闭塞,民风比较纯朴。部分村集体依托资源,有一定收入。矛盾纠纷多以婚姻家庭、邻里、土地等矛盾纠纷为主。二、矛盾纠纷的主要特点一是纠纷主体日趋多元。以往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主体一般是村(居)民、邻里之间。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纠纷的主体出现了村民与村干部、村民与非公经济组织、村民与政府及职能部门等。往往是几种类型的纠纷交叉在一起,
3、或由一种纠纷引发出其它纠纷,纠纷的主体日益多元。二是涉及领域日趋宽泛。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类型呈现多样化。从矛盾纠纷的法律性质来看,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由过去单一的民事纠纷发展为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行政纠纷、涉法涉诉纠纷并存的多种形式。三是调处难度趋大。由于目前农村分户经营,单独生产,群体性活动少、流动人员多,集体制约和监督力相对降低,传统的行政干预已难以奏效。同时,极少数群众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甚至过于片面化,给调处化解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甚至有些群众与调解民警有抵触情绪。三、农村矛盾纠纷产生原因农村社会矛盾纠纷大多是人民内部矛盾,尽管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千头万绪,但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4、基层组织弱化。基层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但从目前情况看,一是由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生产方式的改变,群众对基层组织的依赖性减弱。二是一些村队还面临人多、地少、基础差等问题,一方面给当地维稳工作制造了很大压力,另一方面由于村“两委”班子和服务群众比例悬殊,造成村队管理服务水平难以提升。三是一部分村队干部对解决矛盾纠纷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致使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在基层无法深入有效开展起来,对一些民事纠纷不能及时调解,对各类信息不能及时掌握,农村防范力量得不到发挥,农村治安隐患日益增多。干部与群众关系不和。不可否认,当前农村干部绝大多数是好的,是农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路上的领路人。但由于村队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农村 社会 主要矛盾 纠纷 调查 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