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务培训会发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党务培训会发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党务培训会发言: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的研究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物质利益原则在思想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思想教育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毛主席曾讲过:“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如果只讲大道理,不解决实际问题,思想工作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研究感到,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教育工作,不是纸上谈兵,喊喊口号、装装样子,必须以赢得群众满意度为最终目标,应势而变、因需而新,时刻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从解决实际问题入手解决思想问题,增强思想教育的温度实感。一、时刻把利益需求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
2、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的影响下,广大党员群众的自我意识和价值意识逐渐增强,对自身的物质利益、精神需求更加关注,解决思想问题,就要时刻把利益需求放在心上,坚持“四个做到”:要做到敏感事务公正公开,让大家“有奔头”。在重大敏感事务上,大家最担心的是竞争环境不公平,干好干坏一个样,绝不能为了“图方便、讲快捷、求效率”,以碰头代替开会、以行政会议代替党委支部会议、以征求意见代替会议表决,公示搞变通、开会走过场、评议图形式,随意简化合并程序。要做到内部关系和谐纯洁,让大家“有感情”。要深入开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活动,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指导,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
3、益放在第一位,坚决纠治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和歪风邪气,巩固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党群干群关系。要做到抓建基层减压还权,让大家“有正事”。要澄清下基层越勤越好,工作安排越多越好,抓得越具体越好等模糊认识,坚持层次领导,一级干好一级的事,一级负好一级的责,一级用好一级的权,工作多一些统筹整合,尽可能解决“五多”问题,要多设身处地为基层党员想一想,摒弃“发了通知就是安排工作,谈难处就是执行力低”的官本位思想,确实做到“还权于民、还时于民、还人于民”。要做到民主渠道畅通高效,让大家“有底气”。要立言立行更高效,深入做好调查了解,掌握实情,解决基层问题时勇于承诺、高效践诺,坚决克服领导当面表态好、落实起来
4、推不动,会上承诺好、会下找借口、推一下抓一下的不良倾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要件件有回声、项项有落实,营造浓厚民主氛围,提高基层单位敢于反映问题、乐于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时刻把发展进步放在心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如今,“90后、00后”党员群众日益成为单位建设的主体,随着改革发展进入深水区,大家对发展进步、成长成才的渴望日益强烈。解决思想问题,就要时刻把发展进步放在心上,搭好“四个台子”。搭好攀爬的梯台。要为每名同志设计好成长阶梯,规划发展路线图,制定成才时间表,帮助大家遵循规律、把握步骤、控制节奏,避免
5、青年党员群众盲目冒进,或走上弯路走上邪路。搭好展示的舞台。要尽可能为青年创造成才场所,提供成才资源,定期组织活动,这样既能让成才者实现价值富有成就感,也能强烈激发后进者缺才的紧迫感。搭好竞争的擂台。及时搭好擂合,不但要比单项,也要比整体;不但要肯定成绩,也要点拨软肋。教育大家走出小圈子、放眼看世界,鼓励大家无限追求更高更强,激励他们永不满足向前奋斗,才能成实才成真才。搭好坚强的后台。要搭好坚强后合作为奋进者的后盾支撑。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成功了有人喝彩,让他们能勇于实践、革故鼎新;失败了有人搀扶,及时为他们调整出路,解决后顾之忧,才能让青年党员群众突破常规、义无反顾思成长进步。三、时刻把冷暖疾
6、苦放在心上。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对基层党员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发挥出全部的聪明才智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难题,端正态度、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解决思想问题,就要时刻把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必须做到“三个解决”。满怀真情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做到“四个第一”,即做到把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利益放在第一位置,把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评价作为第一标准。有了这样的真情实感,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和基层党员群众有共同语言,他们也就会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增强对组织的信任,再难的问题也不难解决了。真抓实干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建设,深入一线要深入仔细地了解真实情况,该表态的表态,该汇报的
7、汇报,有些问题即使一时难以解决,也应耐心解释,或向上级及时反映,给基层一个反馈,以得到基层的理解。要进一步端正工作作风,不能只对领导关注、短期内能看到成效的工作上心,而对一时看不到成效、不能给自己的“政绩”加分的工作不管不抓。在解决困难问题时不能只在拨钱、发物上动脑筋,对于涉及面广、解决起来难度大的问题要敢于较真碰硬,不怕劳神费力。持之以恒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不断的问题。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解决困扰基层建设的难题,应该是不间断的,不可能一劳永逸。要牢固树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观点,切实把抓基层当日子过,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抓经常、经常抓,抓具体、具体抓,切实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
8、基层群众服务上,把所有的精力和智慧都用在为基层建设解难题上。四、时刻把家庭幸福放在心上。当前,我们的工作压力大,白加黑、“5+2”已经成了新常态,客观上造成我们各级党员家庭矛盾逐年增多,如果不能创造稳定的“大后方”,势必会因家庭问题分心走神,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斗志干劲,影响单位建设大局。解决思想问题,就要时刻把家庭幸福放在心上,努力做到“两个到位”。组织牵头解决到位。对于基层的党员群众来说,最揪心、最烦心的大病就医、家庭涉法、子女入学等涉及政策多、牵扯范围广、解决难度大的问题,组织要及时出面协调解决,解除后顾之忧,让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人文关怀开展到位。适时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可根据情况邀
9、请基层党员的亲属子女参加单位的文体活动、文艺晚会等。大力宣扬支持大夫事业、默默奉献付出的典型,这不仅是对亲属子女的莫大肯定,也是对广大党员群众的生动教育,通过活动,实现让亲属主动理解支持丈夫安心工作、多作贡献的目的。经验做法:突出“抓乡促村”赋能乡村振兴近年来,*县坚持系统思维、问题导向,围绕明责定责、扩权赋能、强筋壮骨三要素,强化政策、资源和力量配备,强力推进抓乡促村工作,赋能乡村振兴。明责定责,做到抓”有方向。打造县级“新引擎”。制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重点任务清单,将“抓乡促村”细化为32项具体任务、IOO条推进措施,纳入基层党建绩效管理,作为党委(党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
10、内容。出台职责任务指导目录,明确县委书记履行职责事项7项,乡镇党委书记履行职责事项5项、村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事项4项,构建起“三级书记抓乡村振兴”工作机制。制定乡级“责任单”。根据“抓村必先抓乡、强村必先强乡”工作思路,严格落实乡镇党委工作运行规则,健全人岗相适班子成员分工机制和报备制度,规范细化“三重一大”事项,重点对乡镇党委议事决策的范围、程序和责任追究等进行细化明确,确保乡镇党委知规懂规、依规运行。画好村级“规划图”。以实施村常职干部“三诺三评双结合”任期目标管理机制为统揽,由村党组织围绕基层组织建设、经济产业发展、民生保障服务等5个方面,按照每月、每季度、每年、每五年为时间节点,明确村
11、级“五大振兴”目标任务,量化村集体经济增长率、回引培育优秀农民工人数、组织群众文体活动次数等27小项振兴目标,确保干有方向、比有目标。扩权赋能,做到“促”有措施。权力下放添活力。健全县委统筹、乡村配合、部门协同机制,制定下放乡镇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动态管理办法,按照基础权力共同定、特色权力乡镇定、权力边界依法定的原则,“两上两下”优先下放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行政权力事项43项,明确62个领域乡镇承担主体责任、47个领域乡镇承担配合责任,同步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备案制度,让乡村“腰杆”更硬、底气更足。机构下沉聚合力。完善乡镇机构分级管、派驻机构属地管、同类机构统一管的管理体系,一类乡镇保留
12、“九办五中心”、三类乡镇保留“七办四中心”,基层组织架构总体一致、上下贯通;针对派驻机构“管得住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住”问题,赋予乡镇日常管理权、任免建议权、考核决定权;构建镇村组三级便民服务体系,2129名村(社区)常职干部全部担任民事代办员,群众不出镇就能办成事。编制下调挖潜力。出台行政编制动态管理办法,严格“领导职数对应编制+基本编制+机动编制”管理模式,推动乡镇行政编制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各乡镇纳入“动态编制池”编制达30%。探索“县管乡用”“县管校用”机制,水利、广电等4个领域、67个派驻站所、354名编制一沉到底,与乡镇事业编制整合使用,177所乡镇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统一核定
13、到督学责任区。强筋壮骨,做到“创”有成效。坚持强村先强镇。研究制定关于加强乡镇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十项措施,重点提拔35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双一流高校毕业的干部担任乡镇领导干部,从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派34名优秀人才到乡镇任职,33个乡镇“五方面人员”全覆盖配备。目前,乡镇领导班子中具有专业素养干部、本科及以上学历干部占比分别提升至30.2%、83.8%o坚持富民先富村。健全“村呼乡应、上下联动”工作机制,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乡村,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乡村,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乡村,仅2023年全县就有58.09%的中央衔接资金1117万元、52.46%的省级衔接资金7700余万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启动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拟用3年时间“跳起摸高”,实现全县279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0万元以上、占比72.85%。坚持减压先鼓劲。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控制“一票否决”事项,探索根据不同类型乡村特点实行差异化考核,分类制定乡镇干部考核评价和村(社区)干部考核评价办法,增强考核工作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落实公务员、事业人员年度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向乡镇倾斜和从村(社区)干部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事业人员)等要求,为乡村干部晋升拓展空间,推动基层干部愿意留在乡村、扎根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