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的建构与提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的建构与提问.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的建构与提问近段时间听了学校几堂课,课型有青年教师汇报课,也有骨干教 师示范课;有新授课,也有复习课。总的来说教师们准备充分,所呈 现出来的设计与课堂质量比较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其中较为突 出的是知识建构与问题处理。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极为重要的一个理念就是要突出学生在课 堂中的主体,要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境探究等策略来激发学 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构建、内化生成,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依 照新课改理念,所有的教学行为必须回到“人的发展”这一逻辑起点 上来,基于此,一个优秀的教学设计也必须以是否促进学生的知识有 效掌握、能力与素养得到发展,乃至学生精神世界的丰盈作为重要的 评判
2、标准。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目标,实现知识的建构内化,从而实现能力 的提升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作为重要的教学策略,有效提问既 是量的考量,更是质的追求。可以说,建构与提问是任何课堂都必须 关注的话题。本次观察的几堂课虽有不少亮点,但在这两个问题上都 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自主建构与他人助建。就客观呈现来说,如果是在对学生充分激 情、激趣,给予其充分思考、足够的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已有较好的 自主建构的基础上,教师及时地将结果直接呈现出来往往能够第一时 间调动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此时的学生是亢奋的、是充满渴望的, 直接的客观呈现能在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如此的客观呈现是比较有 效的。但就
3、一般而言,未经学生自主建构的客观呈现会与学生已有的 认知存在隔离,这种呈现很能与学生的知识、情感认知达成一致。陈 老师的地理课是一堂高三一轮复习课。整堂课从学生对知识体系的自 主构建作为起点;然后是将知识点与高考考题对标,在对标过程中 明晰考查的方式、能力的要求;而后再通过课堂检测来巩固所学知识。 总的来说,整个设计思路清晰。其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在课前安排学 生通过完成导学案的方式来实现,如果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以充分的 讨论,从而实现小组内部的自查自纠,再让学生上台展示,而后由学 生指正纠偏,再由教师点评,最终呈现参考答案。我想经过这样一个 流程下来,学生知识体系将在在自主构建与他人助建的合力
4、下很好地 建立起来。郭老师的政治课同样如此,只是在学生做完之后就以教师 为主导、以群问群答的方式呈现,这就会掩盖不少学生在知识的自主 建构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与错误。事实上,建构的过程固然强调学生的 自主性,但事实证明他人的助力同样不或缺,这种助力来自其同伴的 思维碰撞,来自教师的点拨提炼,来自参考答案的示范借鉴。群体回答与个性回答。在师生互动交流的形式上,师问生答是一 种常态性的问答方式,而其中回答方式又可分为学生个体回答与群体 回答。不管是哪种方式,如果教师的问题能触动学生的内心,能够激 活学生思维,这种问答都具有其价值和意义。学生的群体回答对老师 诊断学生对普遍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调动学生学习
5、激情等方面具有 很重要的价值;但如果是寻求个性化、有一定思维含量的重难点问题 的解决及警示个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则必须考虑采用个体回答的方式。 事实证明,群体回答最大的弊端在于会将更多个体学生的问题掩盖在 一片祥和与欢乐之中,制造出虚假的繁荣;会让一批不会的孩子的问 题掩盖起来,从而让老师对学情的把握存在偏差。从现实情况来看, 一些成绩不太理想的老师在课堂上最喜欢的提问方式恰恰是师问群 答,甚至是自问自答。说得好听一点叫备课不充分,说得难听一点简 直是目中无“人工当然,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对课改理念 掌握不透彻,还是传统的以师为主导,忽视学生主体性的课堂教学理 念,另一方面可能还在于一部分老师备课不充分,在问题设置中未做 好充分充分的预设。曾老师的青年教师汇报课非常明显是一堂在问题 设计上预设不够充分的课,其在何时问、问什么、怎样问等方面都显 得非常生涩,特别在问的方式上几乎整堂课都是师问群答,也很少给 学生以足够的思考时间。其在很大程度上将一些学生的问题淹没在群 体的欢呼之中,致使一些学生未真正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也让更多 的学生变得喧嚣浮躁,也使整个班级的学习秩序未真正得到建立。这 恐怕也是很多年轻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比较普遍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