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脑电爆发抑制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docx
《2023脑电爆发抑制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脑电爆发抑制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脑电爆发抑制特征及机制研究进展爆发抑制(burstsuppression,BS)是脑电波监测中一种特殊的电生理现象。部分研究表明,BS可以通过降低颅内压和脑氧耗从而起到脑保护的作用,但是大多数研究者仍倾向于认为BS会对患者预后造成不良的影响,如术后澹妄(postoperativede1irium,POD)等。目前对BS相关危险因素及预后的综述已不乏少数,但是对其机制的研究较少。为了更进一步理解BS,根据现阶段研究进展,现将BS的特征、BS与患者预后以及可能的发生机制进行综述。1 BS定义BS被认为是准周期性交替出现的高电压慢波与低电压甚至等电位脑电活动的特殊脑电模式。高振幅电活动称为爆
2、发,低振幅甚至等电位电活动称为抑制,定义爆发期和抑制期的振幅阈值尚无统一结论。美国临床神经生理学会认为脑电振幅10v即为抑制期脑电。而在新生儿中,BS的爆发期脑电振幅定义为75250V,持续时间通常为110s;抑制期的脑电特指振幅5V,持续时间0.5S的脑电活动。BS中显示出完全相同的爆发波形被认为是一种病理性脑电模式,常见于弥漫性脑缺血患者,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2 BS的特征2.1 BS的准周期性BS具有准周期性,即高振幅的爆发脑电和平坦的抑制脑电交替出现,BS的准周期性可能是由皮质爆发活动和随后不应期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BS不应期可能与大脑皮质爆发活动消耗了大量的ATP和/或细胞外
3、Ca2+(两者可能单独存在或同时存在)有关。在不应期,脑电表现为抑制甚至等电位状态,大脑皮质受到刺激时很难产生爆发活动,直至ATP和/或细胞外Ca2+恢复到一定水平才会产生再次爆发活动,由此表现出BS特有的爆发与抑制交替出现的准周朗性。2.2 BS的物种特异性BS在不同物种之间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大鼠的整个新皮质都参与了BS,而在包括了人类的灵长类动物中,视觉皮质等大多数感觉区域都很少参与其中。研究者推测,这可能与区域代谢和皮质髓鞘分布差异有关。2.3 BS的频谱特征患者在不同的临床状况下,BS频谱特征有所差异。在全身麻醉下,随着麻醉逐渐加深,脑电频率逐渐减慢、振幅逐渐增加,在麻醉的第3、4期可
4、以观察到BS和等电位现象。Kratzer等和Kreuzer等评估了全年龄段患者在丙泊酚诱导的BS初始爆发期脑电濒段的绝对功率,发现年龄越大,反皮功率越低,初始爆发期脑电振幅也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然而,Forgacs等分析了3例心搏骤停后结局良好患者的BS频谱,发现这些患者爆发期脑电以硼(47HZ)为主;Sekar等在心搏骤停后意识恢复的患者中也发现了同样的频谱特征,这说明爆发期波活动可能与良好的预后有关。不同体温状态下,BS特征也有所不同。Westover等在低体温诱导的BS患者中发现,随着体温降低,爆发期逐渐延长,振幅逐渐降低,而其频谱含量基本保持不变。2.4 BS的时空特异性BS在整个皮质
5、区域的发生是不同步的。1eWiS等研究表明,在整个皮质中,BS可以发生在一个局限的皮质区域,而其他区域则表现为持续的脑电活动状态。另外,当月并版体受损时,双侧大脑半球的BS同样表现出不对称、不同步的特点。除了空间特异性,BS还存在时间特异性。皮质的爆发活动存在时间差异,爆发开始时间的平均差异与两监测电极之间的距离显著相关。一方面,两电极之间距离越远,监测到的爆发时间偏移越大;另一方面,电极离爆发起始位置越远,监测到爆发的时间越滞后。2.5 BS药物特异性不同药物可以引起BS不同的脑电特征改变。F1eischmann等分析麻醉药物诱导的BS爆发期前2s的频谱特征发现,与丙泊酚相比,七氟酸、异氟酸
6、诱发的爆发期脑电具有更高的振幅和功率,其中异氟酸诱发的爆发斜率更为陡峭。而丙泊酚诱发的爆发期脑电绝对振幅较小,并在途频率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相对功率。止匕外zYoon等发现,在相同的麻醉深度(BIS水平)下,与七氟酸组比较,丙泊酚组的BS持续时间更长,脑代谢抑制更明显。3 BS发生机制研究进展BS产生于多种临床和病理状态,如麻醉药物、低体温、昏迷、缺氧性脑病、癫痫性脑病等,不同状态下产生BS的机制可能不尽相同。尽管既往研究使用了动物模型、人类数据和数学建模等方式来阐释BS发生的潜在机制,但目前尚无定论。然而,以下关于BS机制的综述可以为进一步探索其发生机制提供指导。3.1 神经元水平麻醉诱导的BS
7、状态,大脑皮质的兴奋性显著增加,对皮质活动抑制的减弱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Kroeger和Amzica研究发现,脑电爆发活动可能与深麻醉状态下皮质过度兴奋有关,BS爆发期大脑皮质处于一个特殊的兴奋期,细胞外Ca2+浓度升高强化了皮质突触的连接,预示着这一时期的开始。在!比窗口期内,当大脑皮质受到皮质下刺激时会出现脑电爆发活动。然而,脑电爆发活动会迅速耗尽细胞外Ca2+,从而导致细胞电活动减弱,表现为脑电抑制。Ferron等在异氟酸诱导BS的猫科动物实验中发现,皮质兴奋性增加可能是由于皮质活动抑制的减弱所引起。BS期间,皮质神经元输入电阻和细胞外Q-浓度增加,这可能是因为Y葡基丁酸A型受体抑制
8、性突触的活性降低,使兴奋却制平衡向兴奋转移所致。脑氧代谢率(cerebra1metabo1icrateofoxygen,CMR02)下降是BS发生机制的另一关键假说。兴奋性增加假说是建立在麻醉状态下BS期间皮质对刺激反应增强的证据之上,而代谢假说使用数学建模发现神经细胞代谢的降低可以产生具有BS关键特征的波形。CMRO2经常被作为反映大脑代谢水平的指标,CMRo2下降几乎存在于大多数产生BS的状态中,如全身麻醉、低温、缺氧、发育性脑病等。虽然病因不同,但每种病因都与大脑ATP产生减少有关。Ching等构建的代谢动力学模型发现,CMR02下降时,脑细胞产生的ATP减少,细胞内ATP浓度的降低导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爆发 抑制 特征 机制 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