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调整肠道菌群治疗MDD的可行性分析.docx
《针灸调整肠道菌群治疗MDD的可行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调整肠道菌群治疗MDD的可行性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针灸调整肠道菌群治疗MDD的可行性分析摘要:抑郁症是社会不断进步、生活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严重影响人们生活的精神类疾病,经临床实践证明,针灸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独特的治疗效果。其病因尚未明确,除遗传和环境因素以外,肠道菌群可能是诱发抑郁症发病的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脑肠轴,间接参与中枢神经内分泌、免疫炎性反应,在抑郁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基于脑肠轴理论,认为肠道菌群紊乱及免疫炎性反应,可通过针灸调整肠道菌群,恢复其动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关键词:抑郁症;针灸疗法;肠道菌群;脑肠轴;神经内分泌;免疫炎性反应;综述;抑郁症(majordepressivedis
2、order,MDD)主要包括核心症状、心理症状群和躯体症状群,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着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与其处境不相称1。目前世界十大疾病中,MDD名列第四位,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2o根据脑肠轴理论,肠道菌群可以间接参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与大脑有双向通信功能。肠道菌群可通过免疫、内分泌及迷走神经等途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实现菌-肠-脑双向调节,影响大脑功能和行为,菌群紊乱则会诱发抑郁症。而通过调整肠道菌群达到动态平衡,可以恢复正常的神经传导,降低免疫炎性反应,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针灸治疗抑郁症在临床上取得了明显的疗效,对于恢复肠道菌群动态平衡有临
3、床治疗效果,但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因此,本文基于脑肠轴理论,探讨针灸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治疗MDD机制做如下综述。1、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理论在肠道菌群作用的研究过程中,发现胃肠道微生物环境对大脑具有调控作用4,5,6,并证实了其在认知精神类疾病中的重要地位。为解释胃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的关系,脑肠轴理论应运而生,其基本构成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和肠道内神经系统刀。肠道菌群是构成肠道环境的关键角色,其与大脑之间的沟通途径已经得到研究证明,包括迷走神经、肠道激素信号、免疫系统、色氨酸代谢以及短链脂肪酸代谢等8。从炎症反应角度分析,大脑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信号分子和免疫神经网络,间接影响肠道菌群
4、来改变肠道微生态环境,反之肠道微生物则通过引起肠黏膜屏障通透性变化,激活免疫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作用于迷走神经系统引起肠神经系统调节异常,从而进一步影响中枢神经功能,引发疾病9。从内分泌角度分析,肠道内通过感应受体识别肠道内营养及微生态环境,促进肠道内分泌细胞分泌不同类型的脑肠肽,调控机体的饮食行为、代谢及肠道活动等生理功能10,11。此外,肠道内存在的内分泌细胞可调节肾上腺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激素水平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ypotha1amic-pituitary-adrena1axis,HPA)轴12,弓|起HPA轴功能亢进而导致抑郁,同时会引起5-羟色胺(5-HT)水平下降。5-
5、HT最初在小肠黏膜的嗜铭细胞分离,调节胃肠道运动和分泌功能13,14,15,之后在中枢神经系统发现也存在5-HT,是脑肠轴理论中的重要神经递质之一。2、肠道菌群失调与MDD的相关性根据实验结果得知,MDD患者肠道菌群与健康人肠道菌群在多样性、不同菌群的丰度和所占百分比上有明显差异16。MDD患者肠道菌群以拟杆菌、产碱菌科、伯克氏菌目、B-变形菌纲、幽门螺旋杆菌等条件致病菌为主,而健康人肠道菌群则以厚壁菌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为优势菌17,18。科克大学Ke11yJR等4发现将MDD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菌群缺乏的小鼠体内,可引起小鼠的抑郁行为和生理特征,包括快感缺乏症和焦虑样行为,以及色
6、氨酸代谢的改变,表明肠道菌群可能在MDD特征的形成中起着因果作用。MDD的病因病机十分复杂,其中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炎性反应在整个发病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而肠道菌群可以通过脑肠轴的作用影响脑神经的内分泌系统和炎性因子受体活性,从而加重或改善抑郁症。2.1 .肠道菌群对MDD的神经内分泌的影响5-HT作为脑肠肽的一种,在对胃肠运动起到调节作用的过程中,分泌和结合受体是其发挥作用的重要程序。有动物实验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会影响色氨酸的代谢,而色氨酸是5-HT的前体19。现代研究认为5-HT功能低下是MDD发生的基础20,还会导致胃肠运动异常21,引发肠道内环境的紊乱,如此恶性循环,加重抑郁症状。还有动物
7、实验发现,丁酸梭菌对不可预测的轻度应激诱导的抑郁样行为有治疗作用,其抗抑郁的作用来源于通过脑肠轴刺激肠道胰高血糖素样肽-I(G1P-I)的分泌、激活大脑胰高血糖素样肽受体,增加了5-HT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22。2.2 .肠道菌群与MDD的免疫系统变化有研究认为,肠道菌群紊乱时可以通过调节单核细胞向大脑的转运,激活外周免疫引起炎症反应,激活小胶质细胞和HPA轴;而小胶质细胞是大脑中促炎因子的重要来源,HPA轴的激活与MDD发病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促进了MDD的发生23,24。表明肠道菌群的整体情况在MDD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3、针灸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治疗MDD的可行性肠道菌群可以
8、通过介导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炎性反应,加重或减轻MDD症状,对MDD患者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在临床上,针灸治疗MDD的疗效已获得广泛的认可,且针灸对于肠道疾病、肠道菌群的稳定性都有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因此才隹测针灸可调节肠道菌群,以达到恢复优势菌群、减少致病菌的效果,得以稳定肠道内环境、减少免疫炎性反应,从而有利于MDD患者的恢复,为临床预防、治疗抑郁症提供一个新靶点和方向。3.1、 中医学理论MDD属于中医学郁证百合病的范畴,最早关于本病的论述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有关五气之郁的论述。明代虞拉医学正传郁证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可见中医对于郁证的治疗历史悠久,针灸治疗郁证也在临床中积累了丰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针灸 调整 肠道 治疗 MDD 可行性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