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的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的模式.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堂教学的模式就目前的课堂教学改革而言,最为常见的模式为:课改理念+课 堂教学模式。理念为核心,是课改的支撑,决定着课改的方向;模式 为载体,是前者的反映。二者有机融合,共为一体。无论是杜朗口中 学的学0+35”模式、昌乐二中的a27模式、兖州一中的“循环大 课堂模式”、新知学校的“自学+交流”模式、天卉中学的“大单元教 学模式”还是武宁宁达中学的“自主式开放型课堂”、铜都学校的“五 环大课堂”、平邑一中的“学案导学”课堂,几乎都是这样一种课改 的模式。可以说,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建立一定的教学模式已成当 前课改的标配,这已成共识。的确,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建立一定的模式能够使课改找到抓手与 落脚
2、点。正因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才能使一所学校从整体上落实新课 改理念,使学校教师大多数地向课改方向看齐,从而避免了一所学校 课改理念的整体落后。正因有一定的教学模式,学校的教学研究才会 有更明晰的方向,才能找到不同群体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教研目标,从 而使学校的教学行为与教研的价值变得更具可感性。也正因有一定的 教学模式,才使学校能更好地建立对教育教学的考评机制,从而使学 校的教育教学实施得到保障。当前有一些人反对教学模式,认为教无定法已成千古定律,以教 学模式来框定学校的教学实施,难免给教学带来束缚,给学校的教学 发展带上紧箍咒。此言有一定的道理。的确,在一所成熟教师占主导、教师整体发 展非常高位、
3、学校生源基础很好、以培养高端学生为目标的学校大可 让教师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大胆尝试、深挖 精研,教出个性、教师特色,从而使整所学校呈现百花齐放的生动课 堂生态。如此则学生幸甚!教师幸甚!学校幸甚!但就一般学校而言,师资水平整体一般且教师长期思维固化,学 生基础一般目标且多定位于一般本科或普通高优院校,如此的学校如 果想要办出特色、办出亮点,想要在高考中与同类型学校相比脱颖而 出,则必须形成合力,借助集体的力量实现抱团致胜。如此则需一所 学校在教学中有统一的教学规划、统一的教学协调与评价机制;同一 教研组有统一的研究内容与进程,有相对整齐的教研范式与教研成效。 如此,则需在
4、一所学校中有统一的教学教研培训,形成相对统一的教 学教研模式,从而呈现出一种相对整齐的课堂教学范式。其实,综观 课改相对成熟的学校,其原本基本都不是所谓的名校,有些甚至是原 本发展非常不理想的学校,所谓穷则思变,其在思变的过程中探索出 一条相对成熟的教学模式,从而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结构,构建起了一 种带有普遍共性的教学生态。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必须杜绝模式化。教学的模式与教学的模式化有着本质性的区别。所谓教学模式是 指课堂教学中遵循教学规律之下的一定教学范式。其前提是对一般教 学规律的充分认知与尊重,是对国家课改理念的理解与践行,其往往 是一所学校课堂教学秩序建立的前提与保证,
5、是一所学校快速发展的 基础与遵循。而所谓课堂教学模式化则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不分学科、 不分课堂类型等,完全按照一成不变的模式来组织而不加变通。一旦 课堂陷入模式化,则不可避免地违背课堂教学规律,而使课堂的师与 生都失去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最终损害课堂的生态。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教学理念的更新,这是“道”的层面;课 堂教学模式的建构从本质上来是“教”与“学”的方式的追寻,这是 “术”的层面。一般而言,不管对“术”追寻到何种程度,依然必须 回归到“道”的层面来。从这个维度来说,不管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如 何建构,其根本任务依然是必须落实新一轮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上来, 必须落实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来。而
6、人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 成,其呈现出不同的动态思维,表现为丰富多样的差异诉求;如此的 教学旨归决定了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一成不变,可以满足所有个体 的需求。因此,适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是有一定张力的,是共性与个性 交融的。一所学校需要在教学理念的更新上做到全覆盖,这需要全员 参与培训。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寻求建立与新课改理念相匹配教学范 式。如新课改理念要求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学生、学习),这是 共性;而根据学情与学习内容的差异,“学”的环节又可区分出自主 学习、两两对学、小组群学等,这是个性。如新课改理念要求给学生 更多展示的机会,这是共性;而根据内容的需要,展示又可分为个体 展示与集体
7、展示,主动展示与被动展示等,这是个性。一所学校可建 立由“导入”、“学习”、“展示”、“评价”、“测试”等模块组成的课堂 教学基本结构,这是教学模式。但在教师的教学实施过程中要充分考 虑到师生的个体差异及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其实,我们看到很多名师的成长之路都是先由模仿一定的模式开始, 而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实践,在不断的追寻中建立起自己的教学模 型。学记有云:“君子之教,喻也。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 开而弗达。道(导)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 易以思,可谓善喻矣J这句话说的是优秀的教师要善于用启发诱导 的方式教育学生:即引导学生,但不是牵着他们走;激励他们,但不 是强制使之顺从;启发他们,但不把全部结论都讲出来。引导而不牵 着走,就能处理好教与学的矛盾关系;激励而不强制使之顺从,学习 起来就会感到安易;启发而有所含蓄,就能让学生去独立思考,学生 思维的积极性就能得到激发。育人如此,在教学中又岂可以一模式而 贯之始终,教学的核心任务在于“唤醒”与“激活”,这对个体差异 性的尊重,需要机变与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