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教学设计《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教案.docx
《名师教学设计《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教学设计《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课的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第1章,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此节是复习课,学生已经学过了一遍教材,又复习了必修一和必修二,比较深刻地理解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结构、细胞种类,以及物质进出细胞等,在此基础上引入“内环境”,对学好后面的“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有很大的意义。所以这一章的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只有做好了引导,才会对后续学习有所帮助。“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内环境的定义,又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
2、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境中体内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学过的相关内容更详细。资料内容不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了 “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工这样,就在“
3、内环境”和“生物进化”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作介绍。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2 .教学目标知识: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4、并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能力: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3)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3 .教学过程提前一周进行集体备课,讨论得出本节课教学方案和流程,并准备出一份教案,一份学案(思维导图,附在最后),一份作业(高考原题),一份PPT。填一填(自主,lOmin),学案文本。课前发放学案,了解学习目标后,学生自主大声诵读教学重难点,认真看课本完成学案填空内容,掌握本章节共分为几大块知识,每部分知识下面涵盖了哪些内容,比如:概念、分类、性质、特点等
5、。由于是复习课,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因此引导其把知识联系起来,形成成型的概念图或者体系是一轮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现错误的重要知识点让同学们写到黑板上。讲一讲(主导,12min),知识总结。采用PPT中图、表和简单的文字总结,讲述重要常考知识点,带领同学们找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搭配动画,把各系统和体液之间的关系形象地展示出来,建立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对本章内容有整体的、宏观的把握。议一议(合作探究,3min),未解之惑。细胞外液的蛋白质含量远高于无机盐,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对于这个中等和偏难的知识,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概念,需要小组合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名师 教学 设计 人体 内环境 稳态 复习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