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赏析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 赏析篇一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宋】陈与义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 天明。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 更。【注释】午桥:在洛阳城南,诗人写此诗时洛阳已落入金人之手;长沟:河流;二十余年:指从作者政和年间为官,到被贬谪,到北宋沦亡,自己渡江南逃 的这段时间;三更:午夜。1 .上阕使用了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5分)2 .诗人在本诗中一共抒发了三种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 .诗人选取了,午桥、流水、月影、杏花、
2、笛声等意象,(2分)描绘了一 幅恬静欢愉的夜晚宴饮图景。(3分)2 .回忆往昔好友欢聚宴饮而生的欢乐闲适之情。今昔对比历经家国之变 而生的悲伤感慨之情。试图排遣想要看破世情而生的旷达悠远(或避世消极)之 情。(两种给分方式,要么不要第三点,一点两分;要么三点,每点二分。)(1)请赏析这首词的思路。(4分)答:上阙以“忆”字领起,(1分)申发题中的“忆洛中旧游”之意(“点 题”亦可),回忆当年豪酣欢乐的生活画面(1分);下阙折回现实叙“夜登小 阁”所见所闻,(1分)抒发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之感。(1分)(2)试分析下阙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答:下阙“二十余年”两句,表达了作者经国家及自身
3、沧桑变化之沉郁伤感; (2分)“闲登小阁”三句写雨后新晴时的月色及渔唱樵歌,“古今多少事”两句 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洞达世事淡看烟云的旷达之情。(2分)(每点情感与分 析各1分)1)“长沟流月去无声” 一句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分)(2) “闲登小阁看新晴”,有人将“看”改为“弄”,你认为哪个字更为妥 帖?(4分)参考答案(1)无声无地映在流水上,并随流水悄悄地流逝,写出了环境的明净、幽 美、清寂、静谧,隐谓时间如流水般逝去,既有“欢乐不知时日过”的感慨,又有 年华盛事悄然而逝、一去不复返的象征意味。(2)看字用的好,“看”前与“闲”字呼应,后与“新晴”搭配,从视觉
4、角 度写出月色的牵人眼目,以淡语写哀,表达出闲极无聊、无处排遣愁绪,只能将心 绪寄托在观看月色之上的无奈之情。“看”写出闲来无处安放心绪时的无所适从, 更突出“闲”极无聊的处境。“弄”字用的好,“弄”有“赏玩、抚弄”的意思、,紧承“闲”字,以乐事写 哀,从视觉、心理等多个角度写出百无聊赖、感情无处寄托、愁绪无处排遣的无可 奈何之情。“弄”字借“新晴”呼应上阕“长沟流月”,将现实与往事联系起来, 情感表达更为复杂,内涵更为丰富。译文忆昔日洛阳桥聚会宴饮,到会在坐多是豪杰英雄。月影好像河水静静流去。在 杏花稀疏的影子里面,不停吹奏笛子直到天明。二十多年岁月犹如一梦,身躯虽健在但令人心惊。闲登上阁楼
5、看雨后初晴。想 那古今多少兴亡事,不如听三更犹唱的渔歌。简析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是北宋文人陈与义晚年追忆洛中朋友和旧游 而作的。上片写对已经沦落敌国之手的家乡以及早年自在快乐生活的回顾。下片宕 开笔墨回到现实,概括词人从踏上仕途所经历的颠沛流离和国破家亡的痛苦生活, 结句将古今悲慨、国恨家愁,都融入“渔唱”之中,将沉挚的悲感化为旷达的襟 怀。这首词通过回忆在洛阳的游乐来抒发作者对国家沦陷的悲痛和漂泊四方的寂 寞。以对比的手法,明快的笔调,通过对旧游生活的回忆,抒发了北宋亡国后深沉 的感慨。寥寥几笔,勾画出来的自我形象相当丰满。此词直抒胸臆,表情达意真切感人,通过上下两片的今昔对比,萌生对家
6、国和人生的惊叹与感慨,韵味深远绵长。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 赏析篇二唐多令咏柳林黛玉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 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 尔去,忍淹留!临江仙咏柳薛宝钗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 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 云。【注释】百花洲:在苏州,相传是西施游玩过的地方。燕子楼:唐代女子关盼盼居住的地方。试题:(1) “钗黛有其德,各展咏絮才。千秋自本色,高下凭君裁。”结合全诗和 钗黛的身世,试分析钗黛各抓住
7、了柳的哪些特点?抒发了各自的感情?(4分)(2) “东风卷得均匀”,湘云评说“这一句就出人之上了,你是否同意? 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参考答案(1)黛玉:从“粉堕”、“香残”、“漂泊”、“白头”、“无人收”描写 出柳絮堕枝飘残,被东风吹落、飘泊无根的特点,抒发红颜(年华)易逝又抒发自 己寄人篱下、无人理解的孤独和哀愁。宝钗:从“均匀”、“蜂围蝶阵”、“修笑本无根”、“上青云”描绘出柳絮 的轻柔美好、自如飞舞、乘风向上的特点,形象地表现了大观园中处事得体、深 受众人喜欢的宝钗不会像落絮那样“随逝水”、“委芳尘”,而是要“频借 力”“上青云”一一踌躇满志,意欲攀登封建统治宝座的愿望。(2) “卷
8、”字传神,写出了春风和煦,对柳絮的温柔多情;“均匀”指柳的 舞姿优美,匀称有度。一改感伤之调,描绘出美好春光,充满了开朗乐观的情绪。 全句生动传神、不落俗套。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 赏析篇三临江仙陈克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 冰。送老命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 灯。注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 苏南京)。江城:指建康。命盐:细碎的腌菜,这里指代养老之处。1 .起首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 分析。(5分)2 .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
9、?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L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己直逼江城。 (1分)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1分)表 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 宋王室的不满,(2分;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 垫。(1分)2.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 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 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 渴望能归老吴兴。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
10、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 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6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 可。)(1)本词表达了词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概括作答。(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一句作简要赏析。 (3分)参考答案(1)(3分)金人人侵、国事不宁、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年华已逝的感叹之 情;孤苦无依的凄苦之情;思念友人之情。(每点1分,答对3点给3分,给满3 分为止)(2)答案一:此句采用虚写(或想象)的表现手法(1分),遥想故人在雨天 深夜中,小窗残灯映照下思念友人的孤单身影(1分),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在 时局动荡的日子里诗人孤苦无依的愁苦之情(1分)。答
11、案二:此句借景抒情(1分),用“夜雨”、“孤影”、“窗灯”这三个意 象,营造了凄凉的氛围(1分),抒发了作者在时局动荡的日子里的孤独凄苦之情 (1 分)。陈克:字子高,号赤城居士,临海人。在职期间,曾撰东南防守利便上 奏朝廷,力主抗金之议。无奈朝廷昏弱,奸佞当道,忠言不为所用。说(ji) 盐,原指切碎了的腌菜,这里指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我缘应吴兴:诗人打算隐 居吴兴。1 .上片写“岁华销尽客心惊”,诗人因何而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 结合上片简要分析。(5分)2 .本词的结尾“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有何妙处?请结合全词简要赏 析。(6分)参考答案1 .原因:外族入侵,战争连连。年华逝去,
12、白发如雪。感情:表达了 壮志难酬之悲及无奈之情。对入侵者的痛恨及对统治者不思复国的不满之情。评分细则:5分,原因2分,每点1分;感情3分,答出1点2分,答出2点 3分。大意对即可。2 .内容上:写(别后故人)雨天深夜之中,小窗前残灯下,独自一人,描 写了一幅别后的孤寂图。手法上:借景抒情,以景结情,情景交融。渲染了凄冷 的气氛,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之情。结构上:以景来总束全诗,韵味深 长,耐人寻味。3 分细则:6分,内容、手法、结构各2分。大意对即可。四4 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交代了危急的时局,点明感慨的原 因,具有统领全词
13、的作用。B. “疏鬣浑似雪,衰涕欲生冰”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写出诗人的 落魄形象,也点出“客心惊”的缘由。C. “送老”一词承上启下,上承“十年”“岁华销尽”“疏髯”“衰涕”, 下启“应吴兴” “别愁”“孤影”。D. “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两句,以景结情,营造迷离恍惚的气氛,寄托 词人难言的苦衷,含不尽之意。E.这首词感情真挚,巧设意象,意境深美,语言清新淡雅,浅处皆深,读来韵 味十足感人至深。2.词中寄寓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 . B、E【解析】B项3分,E项2分。B项“拟人”错误,E项“语言清新 淡雅”错误。2 .亡国之悲愤。词人作此词时,中原
14、已沦陷,兵临建康,作者面此痛心疾 首,又无可奈何,满腔思愤溢于言表。年华已逝之悲恨。“岁华销尽”,鬓发如雪,作者对自己年华老去、无法驰 骋疆场深表遗恨。对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离别的哀愁。词人想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 罩心头。(评分标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苏轼临江仙夜归临皋的阅读答案及全词翻译 赏析篇四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一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 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毅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注释: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
15、垦辟的游息之 所,筑雪堂五间。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夜阑:夜尽。毂纹:比喻水波细纹。毅,给纱。(1)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纵饮的醉意表现出来的呢?怎样理解他这份醉饮的豪兴?(2)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参考答案:L “复”写出作者醉而复醒,醒而复醉的状态;回临皋寓所时,“家童鼻息 己雷鸣。敲门都不应。”天色很晚,说明畅饮之久;“仿佛”二字,传神地画出了 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样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这份醉饮的 豪兴表现出诗人风神潇洒的形象,旷达的态度和率真的个性。2.诗人要趁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随波流逝,任意东西,他要将自己的有 限生命融化无限的大自然之中。苏东坡政治上受到沉重打击之后,思想几度变化, 由入世转向出世,追求一种精神自由、合乎自然的人生理想。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 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1)请从炼字的角度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纵饮的醉意的,并回答怎样理 解作者这份醉饮的豪兴?(4分)(2)这首词在写法上运用了怎样的常见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