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技术成果入股的前后端激励机制建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技术成果入股的前后端激励机制建立.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知识时代,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各个企 业间创新竞争的一大资本。笔者最近接触的几家科改企业,无论是已经入围一段时 间的,还是刚入围的,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咨询交流都是 非常热情的,科技创新这个话题真的是经久不衰。那今天笔者想强调一个主题,就是科技成果转化作价入 股模式下,前端激励与后端激励并举的重要性。Ol前端激励笔者的前端激励,指的就是产权激励,针对产权激励 就不得不提到科技成果转化很火的一个词,赋权。大 家原本对于科技成果所有权的认知,就是认为职务科 技成果所有权觉得理应属于公司的,赋权这件事到底 如何搞?查查公开案例发现,之前关于相关的案例是少之又少, 尤其是我们国有企业的。直至科
2、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 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国科 发区(2020) 128号)提出了 40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 构开展试点,探索建立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 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的机制和模式,我们才发现近些年 的相关转化路径的模式和案例,多了起来。也就涉及 赋权的关键问题:赋什么权?赋多少权?怎么赋权?1、赋什么权?毫无疑问的是,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 长期使用权。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必然离不开科研人员,只有科研 人员才能了解这项成果的重要性与如何使用。美国于1980年通过拜杜法案,法案的目的是实现 产学合作,将专利授权下放给科研机构激活创新研发, 通过
3、专利成果向市场转换,带动创业和就业。法案内容主要确定了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专利权归谁所有,由谁来管,以及如何分配收益的问题,开启了 “高校院所拥有科技成果 所有权”的模式。李克强总理也曾在2016年2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美国搞过一个 拜杜法案,这对美国的创新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撬动作用。像这样的国际经验还要好好研究。”拜杜法案出发点是很基础的问题,谁能更好地管理 新的发明,是政府吗?还是发明者自己?据公开数据显示,1978年,美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是 5%,拜杜法案出台后这个数字短期内翻了十倍, 让美国重塑世界科技的领导地位。科技创新最主要的特点是不确定性和积累性,我们不 能人为地规定或要求必须
4、要走的科技路线等内容,无 法严格计划出未来的科技产出成果。只有靠良好的技术环境、制度体系支撑,所以我国以 及各省出台的一系列制度对科技成果赋权显得尤为重 要。2、赋多少权?所有权可以全部赋权,也可以部分赋权。128号文提到,归单位所有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 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试点单位与科技成果完成 人(团队)成为共同所有权人。至于具体的所有权权 属比例,笔者认为这确实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情。按照严格的程序来说,企业和我们的科技成果完成人 (团队)应按照相关管理规定签署书面协议,合理约 定科技成果权属比例、转化收益分配比例、转化决策 机制、转化费用分担以及知识产权维持费用等,明确 转化科技
5、成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办理相应的知识产 权权属变更等手续。长期使用权方面,目前出台的政策,无论是国家层面 还是省级层面,基本上对于使用权的约定都是赋予科 技成果完成人(团队)不低于10年的职务科技成果长 期使用权。3、怎么赋权?笔者整理了下实施赋权的一般流程:(7)实施转化赋权申请流程进行审核(1) 内部协商(4) 内部公示(6) 权属变更ISl内部协商: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应在团队内部 协商一致,书面约定内部收益分配比例等事项;提出申请: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指定代表向单 位提出赋权申请;进行审核:所在单位完成审批流程;内部公示:内部进行公示,公示期不少于15日;签署协议:单位与科技成果完
6、成人(团队)应签署 书面协议,合理约定转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比例、转 化决策机制、转化费用分担以及知识产权维持费用等, 明确转化科技成果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权属变更:完成相应权属变更,即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变为所在单位科技成果的共同参与者;实施转化:按照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作价入股实施路 径进行实施。02后端激励后端激励,指的是传统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转化过程 中,转化后通过约定方式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 的收益分配方式,多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作价入股企业后所形成的股权 收益,以协议约定的方式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 的现金分配;二是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作价入股企业后转让股权所形 成的转
7、让收益,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的现金分 配;三是科技成果完成单位作价入股企业后,将所投资企 业的股权转让给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之后科技 成果完成人(团队)所获的股权收益。笔者在本文想说的后端激励,不仅仅局限于科技成果 转化中,科技成果完成人原本应分配的一定的收益, 而是在变革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一些创新激励模式 下,对科技成果完成人的后端激励。比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收益分红的结合、赋权+约定 收益的模式、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模式、赋权和离 岗创业转化路径等等创新模式的科技成果转化所带来 的后端激励,相信对于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又是 另一番的激励效果。例如:128号文中的试点单位之一中
8、国科大先 研院,通过“科大模式”赋权试点获批转化 技术成果已超过30项,也是提出了 “赋权+ 转让+约定收益”创新模式,实现成果转化从“分粮”至IJ “分田”的重大突破。例如:浙江大学将1项科技成果70%所有权赋 予谭建荣院士团队,谭院士团队以成果作价 入股获得企业12. 5%股权,学校留存的30%成 果所有权以“入门费+里程碑付费”方式获得现金收益,成功走通了学校与科研团队“现 金+持股”的混合投资路径。前端的产权激励和后端的激励对于操作上的理解来 说,不同的是在于激励环节的选择。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作价入股,传统模式下仅有后端的 激励环节,重点锁定在作价入股后所产生的收益,企 业再按照约定的收
9、益分配规则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 队)进行分配。该种方式下,从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角度来看, 作价投资无论是新设公司还是入股已有企业,流程复 杂、收益周期较长,对于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的 激励性有一定的滞后作用。产权激励将激励环节提前至科技成果转化的前端,让 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变成转化主体、责任主体, 科技成果产权是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通过科技成果 分割确权消除“无权转、不愿转、不敢转”的顾虑。作价入股方式下的产权激励更能将科技成果完成人 (团队)、所在单位、外部投资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利益共同体。前端激励与后端激励并举的激励模式,激发科技成果 完成人(团队)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性、创新性,拉长 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链条的激励环节,符合科技成果转 化长周期、全流程的特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 的“主人翁”意识贯彻始终。各类型、各层次的激励政策对科技成果完成人(团队) 的激励效果都不尽相同,前端激励与后端激励并举的 激励模式,打通多环节激励方式与转化流程,在科技 成果转化的相应阶段得到一定的激励,能够一定更加 高效的提高效率,激发活力,达到我们科技创新所想 要达到的目的之一。知识时代,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要素,人才是各个 企业间创新竞争的一大资本。未来如何让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有效结合, 留住人才至关重要,如何更有效地激励人才也显得弥 足珍贵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