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疫情处置应急预案(试行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革热疫情处置应急预案(试行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登革热疫情处置应急预案(试行)一、前言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该病起病急、传播快、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在我市登革热主要由白纹伊蚊传播。自1978年发生建国以来首起较大规模的疫情之后,我市陆续出现多起局部暴发疫情。我市发生了一起近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我区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合作为登革热传播媒介之一的白纹伊蚊生长繁殖,其分布广泛,而且在一些地区蚊密度较高。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交流频繁,一旦疫情输入,条件合适时就可能引起登革热的暴发流行,不仅严重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
2、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经济、贸易、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为及时做好我区疫情预防控制工作,特制定该预案。二、总则(-)目的为规范登革热暴发疫情的处置和管理,提高各级机构对登革热散发、暴发疫情的处置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采取各项防控措施,有效控制疫情的传播、蔓延,保障公众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二)工作原则登革热突发疫情的应急处理工作,应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统一指挥、依法管理、分级负责、科学应对、快速反应原则。(三)适合范围本预案适合在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启动疫情处置工作。三、人员分工与职责(一)成立领导小组、疫情监测小组和疫情督导小组:1、疫情监测小组职责:(I)开展
3、疫情监测工作,监测各医疗机构疑似病例、监测传染病报告网络情况及周边疫情情况;(2)定期到各医疗单位开展主动病例侦查工作,督导医疗单位对达到送检条件病例及时进行采样送检;(3)每月收集蚊媒监测点监测结果并汇总分析,形成监测报告,根据监测情况及周边疫情变化及时预测我区登革热疫情趋势。发现疫情时及时开展现场核实,开展危险因素评估,报告领导小组。疫情监测小组人员名单:组长:XXX组员:XXX、XXX、XXX、XXX、XXX、2、领导小组职责:根据疫情监测评估报告的情况,对控制的级别进行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部署人员开展疫情防控,向上级报告疫情情况,开展各项工作。领导小组人员名单:组长:XXX、组员:X
4、XX、XXX、XXX、XXX、3、疫情监督小组:当出现疫情时,负责对疫点、疫区蚊媒密度监测、入户调查处理、疫区灭蚊及宣传效果进行定期督导、质量控制及评估。组长:XXX、副组长: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成员,必要申请各医疗单位派医务人员支援)。(二)根据领导小组的工作部署,当发现本地感染病例时或多个输入性疫点时,需要启动全单位人员开展专项、全面的登革热防控时,单位人员具体分工与职责如下:(1)流调组:负责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疫点、疫区调查及划分,制定疫情防控指引,分析疫情防控效果及疫
5、情发展评估。组长:XXX、组员:XXX、XXX、XXX、(2)消杀组:根据流调组提供疫点资料,负责疫点室内的消毒指引工作、疫点媒介快速评估、蚊媒应急监测,负责培训辖区内参与蚊媒监测、入户调查处理、灭蚊防蚊技术培训工作。组长: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X、(3)检验组:开展病例的检查工作、安排专人负责开展采样、检测工作。组长:XXX、组员:XXX、XXX、XXX、XXX、XXX、(4)后勤组:协调做好相关物资、车辆的保障及社会宣传工作。组长:XXX、组员:XXX、XXX、XXX、XXX、XXX、XXX、(5)督导组:根据疫情波及范围大小,将疫情督导小组分成若干分组
6、,按要求对指定辖区内居委、楼盘物业管理人员开展蚊媒消杀效果、入户调查处理结果、居民宣传效果等情况进行督导、质量控制及评估,保证疫点、疫区在规定时间内达到各项指标要求。其他人员根据领导的安排进行人员工作的调整。四、疫情分类与防控措施(一)关键定义1、输入性病例感染地不在本地的病例。发病前15天内到过有登革热流行的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南美等),有蚊虫叮咬史的登革热病例。2、本地感染病例登革热病人发病前15天内未离开过本地区(以区为单位),或未到过有登革热疫情报告的地区,其感染地点属于本地。疫点是指登革热病人及隐性感染者活动区域中,能够造成周围人群感染的区域范围。通常以感染者住所或与其相邻的若干户
7、、感染者的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根据蚊媒活动范围划定半径IOO米之内的空间范围(有时疫点范围可能涉及多个村或居委会)。4、疫区是指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时,由于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的活动范围可能引起疫情扩散的区域。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出现较多病例,疫点和预警区范围出现重叠时,疫情处置不能仅限于疫点范围内,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划定疫区范围,用于指导灭蚊和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5、预警区预警区是指登革热疫情发生早期,根据登革热病人、隐性感染者和蚊媒等传染源或媒介活动情况,结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划定的可能存在疫情扩散风险的区域。通常以核心区周围的半径400米区域作为疫情处置的预警区。6、监控
8、区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划定除疫点及预警区之外的区域为监控区。(二)疫情监测1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发现疑似、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应在诊断后24小时内填写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诊断标准按登革热诊断标准WS2162008执行),无条件实行网络直报的,应于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并电话通知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 .登革热暴发疫情报告。1周内,一个区发生5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年度内首次发现登革热病例,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网络报告;另外,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5天)内,在人口
9、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居委会、学校、村庄等),发生3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也要求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网络报告。(S)疫情处置按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民总动员,清除孳生地;有效监控,控制扩散;追踪索源,管理传染源等四大防控原则,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加强协调,职责到位,及时发现登革热疫情,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本地登革热疫情扩散,减少危害。1、 发生本地疫情。(1)流行病学调查。1)个案调查。调查病例发病前二周至发病后5天的活动地点(如住家、工作地点、公园、学校、市场、庙宇等公共场所)、活动情况、被蚊子叮咬史、就诊经过等。2)实验室检测。及时采集病人(疑似病人)急性期血清检测登革热
10、病毒抗体,必要时进行登革热核酸检测。对疫情早期发现的病例还应采集双相血清,检测登革热病毒特异抗体。捕捉伊蚊(成蚊)送上级实验室检测。3)病例搜索。调查了解病例在发病期间活动地点的接触者或共同暴露者,例如:家人、同事、住家周围半径IOO米内的邻居、曾拜会或相聚的亲戚朋友,有疑似症状者,均采血送验,追查传染来源和追踪传播轨迹。对疫点、疫区的医疗机构(如社区门诊、卫生站、医院等)搜索近期发病的可疑病例。病例搜索,要追踪可能的传染源。对于指示病例、首例或首批病例,要详细调查其发病前25天内(最长外潜伏期加最长内潜伏期),当地是否有类似病人、尤其是来自登革热流行区的人群出现,寻找可能的输入病例,探索本地
11、病例的传染源。在病例搜索时,同时开展居民健康宣传。4)流行因素调查。详细查清疫区中的自然条件、人群居住条件、流动人口特点和环境卫生、卫生设施、卫生习惯、植被、地形地貌、气温、降雨量等,分析流行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2)疫情分析。分析疫情的流行特点、发展趋势分布,确定疫点、疫区范围,及时开展风险评估,并根据疫情的形势适时调整防控措施建议。(3)媒介状况快速评估。为了解疫点、疫区范围内蚊媒密度情况,调查疫点内50100户居民,检查室内外所有积水容器及幼虫孳生情况,计算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等。每35天进行一次。若疫区涉及范围较大时,可抽取有代表性的35个点进行布雷图指数调查,评估整个疫区的清理孳生
12、地效果。要求调查员要由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人员组成,确保调查数据真实有效,能客观反映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成效。(4)蚊媒应急监测。在疫区内,重点是疫点及周围地区开展蚊媒应急监测。选用诱蚊诱卵器法,在疫点及周围区域环境,共布放50TOO只诱蚊诱卵器,一般每35户或每2550米距离布放一个诱蚊诱卵器,主要布放于家庭环境的庭院、阳台、天台的花草树荫下,或室外环境的树木、花草、绿化带、灌木丛下,连续布放4天。第4天检查、收集诱到的成蚊及蚊卵,并分类鉴定。将蚊虫收集到螺口采样管,置于液氮罐内或一20。C冰环境,送市疾控中心检测蚊虫携毒情况。疫点每4天监测1次,警戒区每15天监测1次。(5)指导镇(街)、
13、村(居)落实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疾控机构要会同爱卫部门指导各镇(街)、村(居)组织开展清理伊蚊孳生地工作,确保工作成效。做到工作前有培训,工作过程有记录、有质量控制,工作结束后有评估。对工作不达标的镇(街)、村(居)坚决要求重新组织入户,直至合格为止。对反复多次评估仍未达标的镇(街)、村(居),要及时将情况向其上级行政部门反映,建议其启动问责程序。(6)工作督导。要求采取媒介控制措施后,疫点范围内,在发现病例后一周内布放的诱蚊诱卵器不能发现伊蚊或卵;疫区一周内将布雷图指数控制在5以下,诱蚊诱卵指数控制在5以下,在督导过程中重点查阅入户记录,查看蚊媒孳生地清除情况并记录,居民是否有翻盆倒罐意识。
14、(7)病人和接触者的管理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新发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措施,如纱窗、纱门、蚊帐,并在隔离室周围IOO米范围内定期杀灭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应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避免远距离就医,减少传播机会,降低病死率。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原因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必要时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8)健康宣传和培训积极运用多种宣传方式,广泛向群众宣传关于登革热的发生、传播、早期症状、危害及防治等基本知识,确保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家喻户晓,提高群众对登革热的自我防治能力。2、发生输入性疫情时防
15、控重点是查明患者病毒血症期在境内的停留地点,落实清除孳生地、蚊媒密度调查、卫生宣教、喷药灭蚊及疫情监测等防治措施,做好传播风险评估,及时向相关地区通报疫情情况。其防控措施可参照发生本地疫情时。3、疫情终止判定最后1例登革热病例发病后25天无新发病例,且疫区布雷图指数连续两周维持在5以下,可认为本次疫情结束。五、标本采集及实验室检测(一)标本的采集(见附表1、2)o1 .采样对象。登革热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疫点的健康人群和媒介伊蚊。2 .标本种类及要求:(1)血清。尽早采集发病一周内的急性期血清,疫情早期病例还需在发病后第34周收集第二份血清标本,标本量至少5m1全血分离血清。在4。C存放的时间不宜超过3天,长时间保存应存放在-20。C以下冰箱;标本储存管应为密封性好的螺口塑料管,以避免样品泄露;采集的同时填写标本送检登记表。(2)媒介伊蚊。收集疫点媒介伊蚊成蚊和幼虫,尽快带冰送实验室检测。(3)标本的采集、保存和运输要严格遵守生物安全操作规程操作,装标本的容器也必须符合生物安全相关要求。3 .标本采集。血清标本由医疗机构的医生护士采集,建议使用真空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1。(二)实验室检测。1 .收治病人的临床医院实验室收到血液标本后,应先分离血清,然后将血清标本一式两份分装于2m1无菌螺口塑料管中,及时送所在区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2 .对特殊病例的标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