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论视域下唐宋八大家的定位与构建.docx
《整体论视域下唐宋八大家的定位与构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论视域下唐宋八大家的定位与构建.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整体论视域下唐宋八大家的定位与构建摘要:中国文学史上占据最高地位的唐宋八大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着的成绩他们将道统与文统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流派。本文主要运用了整体论方法,以道统与文统统一的论证,展开了对唐宋八大家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唐宋八大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做出的贡献,充分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等。关键词:唐宋八大家;整体论;道统;文统;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之一,主要是站在整体论的角度去分析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唐宋八大家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据至高无上的地位,形成了古代文人特有的艺术风格。唐宋八大家在中国传统文化、古代文
2、艺理论批评史以及古代文学史上均享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对八大家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对其存在的意见也各不相同。以下是本文立足整体论的角度对唐宋八大家的分析。一、唐宋八大家形成的过程分析(一)八大家的创始者唐宋八大家的文学流派重点在于古代散文。古代散文流派的形成基础正是唐宋八大家之间的文学批评。当时的柳宗元和韩愈之间的友谊是非常深厚的,他们两个人均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柳宗元称韩愈为旷世奇才,韩愈称柳宗元深博无涯。欧阳修比韩愈年少,欧阳修在少年时期就非常喜欢韩愈的文章,并同样高看柳宗元,正是受到了韩愈和柳宗元的影响,欧阳修才得以终身致力于创作,并培养提携了曾、王、二苏等人。(二)八大家形成的背景
3、分析明代茅坤最先提出了唐宋八大家一说,他在文抄中最先对唐宋八大家冠名,当时茅坤是为了满足应试需求,并不是为了参与学派之间的斗争。文学史发展到了明代,开始呈现出各个学派纷争的特点。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在当时的永乐后近60年间占据文学史上的主导地位,该时期的口号是文必秦汉,积极反对唐宋时期的文学家,结果该时期却走向了食古不化的道路,形成社会发展的弊端。其中最先站出来反对文必秦汉观点的是王慎中,王慎中在早年受到过唐宋时期文学家作品的影响,最先站出来支持宋代学者。王慎中与当时的前后七子在学秦汉还是唐宋问题上展开激烈的辩论,对当时的唐宋八大家来说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后来王慎中以唐宋八大家正宗传人自居。积极
4、维护唐宋八大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斗争的过程中王慎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逐渐被确立起来。正是在当时所处时代的争论下,才使得唐宋八大家的名字越传越响亮,并形成了中国古代散文的整体风格,散文文体在此时得以定型1。二、道统与文统统一的论证(一)八大家对道统的认识中国哲学的源头就是道,不同的学术流派对道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儒家作为中国思想的主流,对后世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到了先秦时代,中国的学术文艺史里面的主流思想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在对道的认识上也是不一样的。唐宋八大家中最先提出统的概念的是韩愈。韩愈认为的道统就是对儒家正宗排序的理解。韩愈本人将自己视为儒学的正统传人,因此韩愈也就积极排
5、斥其他学派。柳宗元被贬之后,与底层的劳动人民有密切的接触,在柳宗元看来天道自然,并提出了以生人为己任的观点。欧阳修生于宋代,宋代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欧阳修看来道是切于实际的,一切不现实的东西不能称之为道。尽管唐宋八大家对道的认识观点不一,但是他们在道统上的认识是一致的,那就是皇权至上,要积极杆卫儒学正统思想,做到兼容并蓄,不要墨守成规,要勇于革新。正是在此种认识下,道统在八大家的眼里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二)八大家对文统的认识唐宋八大家对文统的认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对文体和文辞的认识。散文一词最先出现在中唐时期,该时期的散文并未与文体有大多的关系,随后发展到了南宋时期,在鹤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整体 视域 唐宋八大家 定位 构建
